郭曉晶 張莉 亓小翠 劉苗苗
【摘要】主動脈夾層在臨床上較為罕見,發病原因主要是主動脈內膜組織在血液的流動沖擊下出現裂層、破損,那么血液流進夾層無法流出到正確管道,隨著時間的積累,中膜分離越來越大,沿主動脈長軸方向擴展形成主動脈壁的真假兩腔分離狀態。主動脈夾層危險性極高,夾層持續擴大就有破裂出血的危險,在救治方面,目前的醫療水平還處于探究階段,困難較大,患者的死亡率也相對很高。那么隨著醫學的不斷發展,主動脈夾層的治療一定會得到突破,經本院治療的主動脈夾層患者僅有一例,基于此,筆者研究了大量文獻及實例報道,對主動脈夾層患者的科學護理進行了整理和分析。
【關鍵詞】主動脈夾層;護理;科學
【中圖分類號】R473.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ISSN.2095-6681.2019.3..01
1 主動脈夾層的病因及臨床表現
1.1 病因
主動脈夾層的病因主要是高血壓動脈粥樣硬化引起的,因為高血壓患者的動脈壁長期處于應激狀態,彈力纖維更容易發生壞死,另外是結締組織病、先天性心血管病及妊娠、心內膜炎等,還有就是醫源性損傷及嚴重外傷也可引發主動脈夾層。
1.2 臨床表現
患者臨床表現多為突發性劇烈疼痛,文獻及實例表明,約有90%以上的患者發病之初是前胸或胸背部的突發疼痛,另外絕大多數的患者均伴有高血壓,病發時血壓升高,但患者面色蒼白、大汗淋漓、呼吸急促、脈搏快而微弱呈現休克。疼痛和休克的輕重變化也提示了病情的變化,針對此,在護理中降壓和止痛是關鍵。
2 科學護理
2.1 血壓及疼痛護理
根據主動脈夾層的病因,不難發現對患者進行降壓,并且降低患者左心室的收縮力及收縮速率,可以對主動脈壁的沖擊力有效減緩,那么對病情的緩解是有效的。對患者的四肢徐亞同事測量,以健側肢體血壓為真實血壓作為患者用藥的標準。降壓采用硝普鈉靜脈泵入并做好患者血壓、心率、心電圖的觀察,另外患者的精神狀況及尿量和痛感也需要密切觀察。需要在護理中注意的是,(1)硝普鈉的使用過程不可隨意終止,而且硝普鈉的配置必須保證在6小時內,配置時做好避光。(2)觀察患者在用藥后是否出現不良反應,比如惡心嘔吐、精神錯亂、房顫及昏迷等等。
2.2 術前護理
(1)基礎指導:患者病房內訪視人數嚴格限制,囑咐患者絕對臥床休息;為避免患者感冒應關注天氣變化,及時提醒患者衣物的增加;對情緒波動及咳嗽等影響患者血壓升高的因素進行規避,另外,正確的咳嗽指導,也可以有效避免主動脈夾層破裂的出現。
(2)病情監測:首先對心電監護進行加強,其次是患者體征及尿量的監測,為更好的緩解心肌缺氧,可對患者進行低流量且持續吸氧;做好夜間巡視工作,對患者可能會出現的血尿、少尿及下肢供血障礙等情況做好觀察。
(3)術前心理指導:很多患者對病情的不了解導致極度恐懼、沮喪、焦慮等不良情緒,會加重其心臟負荷,導致血壓升高、心率過快,給病情帶來加重效果,疼痛也會隨之增加。這時護理人員就起到了精神支柱的作用,護理人員的耐心和專業,都會給患者帶來很好的穩定效果,所以在護理中與患者多溝通,科學的講解病癥,對臨床治療成功的實例進行反復描述,增加患者的信心,也更好的培養患者的依從性,對手術預后也有著積極作用。
2.3 術后護理
(1)病情觀察:患者術后直接送入ICU,交接工作務必要清晰透徹,對患者的生命體征、意識及尿量做好觀察工作,術中用藥及各項情況需要明確詳細,對患者的切口及肢體供血情況重點觀察,如有異常務必立即報告醫生。
(2)基礎指導:術后一周內絕對臥床且平臥位最佳,告知患者其目的在于防止覆膜支架的移位;多于患者耐心溝通,有效消除患者緊張情緒,對術后患者出現的輕微疼痛解釋明白,正常生理現象可完全放心;另外對穿刺側肢體在24 h內絕對制動,叮囑患者及患者家屬,避免穿刺點出血。
(3)預防并發癥:術后并發癥一個是感染,另一個是循環功能障礙。患者在術后長期臥床,導致尿路感染的幾率變高,那么叮囑患者飲水及做好清潔工作是護理的重點。對患者體征的監測可以有效預防循環功能障礙的出現。其次是患者的肺部感染會導致咳嗽,做好病房的清潔與通風工作。
3 總 結
主動脈夾層在臨床上又稱為動脈夾層動脈瘤或主動脈內膜剝離癥。臨床多見男性患者,至少是女性患者的兩倍。隨著醫學的不斷進步,主動脈夾層手術的治療在我院也會逐步開展,筆者整理的主動脈夾層患者科學護理要點、重點,主要是為后期護理工作的順利開展做好準備,全面且科學的護理,對患者的治療和患者滿意度上均有效果。
參考文獻
[1] 梁 敏.主動脈夾層并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臨床特點及護理對策分析[J].實用臨床護理學電子雜志,2018,3(27):90+94.
[2] 劉瑜玲.主動脈夾層動脈瘤患者的臨床觀察和護理心得[J].當代醫學,2018,24(15):86-88.
[3] 李慧蓮.循證護理模式在主動脈夾層覆膜支架植入術后護理中的應用分析[J].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2018,18(36):187+191.
本文編輯:趙小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