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紅月 何澤
【摘要】糖尿病腎病是糖尿病病人最重要的合并癥之一。蛋白尿是糖尿病腎病的第一個臨床表現。微量白蛋白尿是臨床診斷早期糖尿病腎病的主要線索。我國的發病率亦呈上升趨勢,目前已成為終末期腎臟病的第二位原因,僅次于各種腎小球腎炎。由于其存在復雜的代謝紊亂,一旦發展到終末期腎臟病,往往比其他腎臟疾病的治療更加棘手,因此及時防治對于延緩糖尿病腎病的意義重大。因此在早中期治療蛋白尿至關重要。
【關鍵詞】解毒化濁、搜風通絡、早中期、糖尿病腎病、氣陰兩虛挾瘀證
【中圖分類號】R25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ISSN.2095-6681.2019.3..02
糖尿病腎病(Diabetic Nephropathy)是糖尿病微血管并發癥之一,是糖尿病患者的重要死亡原因。糖尿病的各種慢性并發癥,包括糖尿病腎病的發生率明顯增高。西醫對早、中期DN的治療缺乏有效方法和手段,至晚期則以腎臟透析治療為主。中醫則采用辨證與辨病相結合,分期論治DN。在蛋白尿期和氮質血癥期已取得了良好的療效,值得深入研究。導師何澤教授認為糖尿病腎病早中期不僅僅屬于消渴腎病范疇,而且屬于絡病范疇,毒邪日漸隨風侵襲之各個部位,風為陽邪,侵入到腎,形成腎風以致腎之體用皆傷而見正氣虛、毒邪實。腎氣虛失攝,則腎失封藏,精微外泄,可見蛋白尿。結合國家名中醫南征教授“毒損腎絡”思想與絡病學基礎理論,運用解毒化濁,搜風通絡法治療DN(氣陰兩虛挾瘀毒證)早中期1例,療效滿意,現報告如下。
1 案 例
患者徐某某,女,70歲,2017年2月28日初診,主訴:間斷口干渴,乏力25余年,加重伴眼瞼及雙下肢浮腫3年。現病史:患者緣于25年前無明顯誘因出現口干渴、乏力,遂于當地醫院查血糖空腹10.5 mmol/L,診斷為“糖尿病”,予中成藥口服治療(具體用藥用量不詳)。患者3年前無明顯誘因加重伴開始出現眼瞼及雙下肢浮腫,曾于我院住院調理,予甘舒林30R治療(具體用量不詳),病情好轉后出院。目前胰島素用量為甘舒林30 R早14 u,晚12 u餐前30分鐘皮下注射。現癥:口干渴,乏力,眼瞼及雙下肢浮腫,偶頭暈,偶腰酸,納可,眠可,大便可,小便有泡沫,夜尿4-5次。舌質暗紅,苔白膩,脈沉弦。體格檢查:Bp:156/104 mmHg,HR:89次/分,BMI=24.3 kg/m2。輔助檢查:尿微量白蛋白23 mg/L(0~15 mg/L),空腹血糖8.7 mmol/l;糖化血紅蛋白7.6%;尿常規:蛋白2+;腎功無明顯異常。
中醫診斷為消渴病腎病(氣陰兩虛挾瘀毒證)。西醫診斷為糖尿病腎病;高血壓病2級。予低鹽低脂優質蛋白糖尿病腎病飲食;予西藥降壓藥,治以益氣養陰,解毒化濁,搜風通絡,藥用:黨參15 g、麥冬30 g、五味子10 g、玉米須50 g、茯苓20 g、澤瀉15 g、炒白術20 g、桂枝15 g、車前子10 g、生薏苡仁50 g、天麻10 g、鉤藤(后下)30 g、決明子10 g、石決明(先煎)30 g蟬蛻10 g、白僵蠶10 g、土茯苓60 g、白茅根50 g、絡石藤10 g,日1劑,水煎取汁,早晚分服。
2017年3月8日二診:服藥7劑,口干渴稍有減輕,乏力減輕,眼瞼及雙下肢浮腫減輕,偶有腰部酸痛,頭暈減輕,大便可,小便泡沫減少,夜尿3~4次,舌質暗紅,苔白,脈沉弦。自測空腹血糖7.4 mmol/L,復查尿常規:蛋白(+),尿微量白蛋白18 mg/L。上方變桂枝20 g加大黃10 g(后下)山萸肉30 g,水煎取汁,早晚分服。
2017年3月23日三診:服藥10劑,口干渴減輕,體力回增,偶有眼瞼及雙下肢浮腫,偶有腰部酸痛,頭暈減輕,大便可,小便泡沫減少,夜尿2~3次,舌質暗紅苔白,脈沉弦。自測空腹血糖7.0 mmol/L,復查尿常規:蛋白(-)尿微量白蛋白14 mg/L。上方去天麻、鉤藤、決明子、石決明,變大黃15 g,水煎取汁,早晚分服。
2017年4月11日四診:服藥10劑,一般狀態可,雙下肢浮腫明顯減退,乏力明顯減輕,無腰部酸痛,無頭暈,夜尿1~2次。查BP:136/88 mmHg,尿微量白蛋白9.6 mg/L,舌質暗紅苔白,脈弦。上方加虎杖15 g,全蝎3 g,余治療不變。之后間斷口服解毒化濁,剔風通絡之中藥,隨訪半年,尿蛋白均為陰性,尿微量白蛋白均在正常范圍,病情趨于穩定。
2 按 語
南征[1]教授認為毒損腎絡是DN的病機關鍵邪阻腎絡,毒、虛并存,正邪交爭是DN的基本病理。糖尿病時毒邪易損腎絡是有其生理基礎的。葉天士在系統認識絡病理論在內傷雜病中的作用基礎上[2],提出了著名的“久病入絡”論斷,并創立了辛味通絡諸法,從而形成了較系統的絡病治療理論。DN符合絡病的基本病理特征,毒損腎絡是DN的主要病機特點,它既是一個病理概念,又包含具體病位內容,而毒邪是矛盾的主要方面,所以治療上要始終如一的貫徹解毒、祛毒、化毒基本原則,解毒可以防變,激活機體的解毒能力,是解決糖尿病腎病發生發展的關鍵所在。
本例患者為老年女性,以口干渴、乏力,眼瞼及雙下肢浮腫為主要表現,氣陰兩虛是疾病發展的主線,其中痰、濁、瘀、熱是其病理產物,這些病理產物相互結聚而成毒邪,毒邪隨風循穴而入腎絡,腎絡為腎之氣血運行的通道,毒邪日漸隨風侵襲之各個部位,人體正氣之虛,腎陰虧虛,風為陽邪,風邪侵犯人體,侵入到腎,形成腎風,出現蛋白尿。導師何澤教授認為本病的病位是腎與腎絡;病因是腎陰虧虛,風邪犯腎,終導致腎氣血受損,腎體用皆受損,形成消渴腎病。久病入絡,本虛標實,以致腎之體用皆傷而見正氣虛、毒邪實。此時,腎氣虛失攝,則腎失封藏,精微外泄,可見蛋白尿。治當扶正祛邪兼顧。祛瘀、濕、濁、水之毒邪;固澀腎精以防精微外泄;加以益氣滋陰扶正,解毒化濁搜風通絡。其用藥以生脈散加減為主,其中黨參、 麥冬、 五味子以益氣養陰;《本草正義》 :“土茯苓,利濕去熱,能入絡,搜剔濕熱之蘊毒。”,《神農本草經》 :“主勞傷虛贏,補中益氣,除瘀血,血閉,寒熱,利下便。”土茯苓、白茅根解毒利濕消腫,祛腎風之濕毒、水毒,針對腎風主要病機;大黃以解毒通絡。絡石藤、蟬蛻、僵蠶、全蝎以解毒剔風通絡,《本草綱目》 :“絡石藤,氣味平和,其功主筋骨關節風熱癰腫。”《本草綱目》:“蟬蛻,治頭風眩運,皮膚風熱,痘疹作癢,破傷風及疔腫毒瘡,大人失音,小兒噤風天吊,驚哭夜啼,陰腫。” 《本草綱目》:“白僵蠶,散風痰結核、瘰疬、頭風、風蟲齒痛,皮膚風瘡,丹毒作癢,……一切金瘡,疔腫風痔”。白術、茯苓、澤瀉、薏米健脾利水滲濕,使毒邪有外出之路;車前子利小便,實大便,又能清肝解毒。其用藥精準,配伍得當,選用益氣滋陰扶正,解毒化濁剔風通絡之品,使腎絡得通,腎風得祛,瘀毒得解。從而達到降蛋白尿的目的。
參考文獻
[1] 何 澤,南 征,等.糖尿病腎病"毒損腎絡"中醫病機假說探討[J].醫藥世界.2006,9(5):11-12.
[2] 王振國.久病入絡,宿邪緩攻.中醫雜志,1995,36(3):138-139.
本文編輯:趙小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