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忠華,朱 濤,吳海萍,周永新
(大茂偉瑞柯車燈有限公司,江蘇 常州 213022)
熱板焊接是常用的塑料焊接技術,其主要是對2個互相焊接的料件進行加熱,達到料件彼此的熔化狀態(tài),再施加一定的壓力來達到互相焊接的效果[1]。與其他塑料焊接技術相比,其有著焊接速度快、焊件無需特殊處理等優(yōu)點,常應用于汽車尾燈的燈殼與底座之間的接合。焊接筋是燈殼上設計的一圈筋,是熱板焊接的受熱受壓區(qū)域。焊接筋的結構與車燈焊接品質有著很大的關聯(lián)。焊接筋的結構設計主要考慮高度、寬度、與焊接方向的角度等因素。目前,這些設計一般是憑靠經驗,在設計前期無法準確評估焊接品質,往往避免不了虛焊、假焊的風險。本文在設計前期,引入CAE技術評估了焊接筋的結構,預測了在焊接過程中,焊接筋易偏移區(qū)域,大大避免了焊接風險,減少了修模費用,縮短了設計周期。
圖1為某款汽車尾燈的燈殼模型。整個模型包括紅白黑三色燈殼、焊接筋、焊接方向等。焊接筋是熱板焊接的作用區(qū)域[2],焊接方向是焊接機器的合模方向,也是加壓方向。
紅白黑三色燈殼是通過注塑而成,在前處理階段,可以在catia合成一個零件,或者利用有限元軟件中Boned功能連接在一起。網(wǎng)格劃分是有限元分析的必要步驟,整體尺寸選用4 mm,對于焊接筋附近的區(qū)域,需要進行局部細化,選用2 mm。為了提高計算精度,整個模型采用二階四面體網(wǎng)格進行劃分。
圖1 汽車尾燈的燈殼模型
本次模擬燈殼的材料為PMMA,其材料屬性[3]為:彈性模量2 740 MPa,泊松比0.36,密度1.19E-9 t/mm3。
有限元的模擬結果準確度很大部分取決于邊界條件與載荷。良好的模型應能反映結構的力學特性,與實際的支撐情況和所受外載應相符[4]。熱板焊接過程中,燈殼被熱板焊接機上模的夾具完全夾緊,并隨上模沿焊接方向運動,因此,在模擬中,將燈殼外表面與夾具貼合區(qū)域設置成完全固定。為了準確地得到燈殼在焊接過程中受到的壓力,利用壓力傳感器 (圖2),測出焊接過程中的合模壓力大小為1 248 kg。在CAE軟件中,將壓力施加到焊接筋的焊接面上,壓力F=1248×9.8=12 230 N,壓力方向即為給定的焊接方向。邊界條件與載荷施加后,即可求解。
圖2 壓力測量裝置
焊接過程中出現(xiàn)假焊、虛焊等問題,主要是由于焊接過程中焊接筋在受壓的情況下,會發(fā)生不同大小的位移導致焊接不勻。因此,以焊接筋的位移結果作為評估對象,如圖3所示,燈殼最大位移量為0.132 mm,位于右上及右下焊接筋區(qū)域。此區(qū)焊接偏移較大的主要原因是該處焊接筋與焊接方向成較大角度,且焊接筋高度較大,最高處達17.80 mm,在加壓的情況下,該處更容易發(fā)生偏移。
圖3 燈殼位移云圖
為了驗證模擬結果及檢查焊接品質,利用檢具對燈殼進行了面差測量。面差測量是檢測燈殼的實際位置與設計的理想位置之間的差距。面差測量點如圖4所示。為了減少誤差,每個測量點測量4次面差,取平均值作為面差結果。
圖5為6個測量點平均面差的對比圖。從圖看出,面差的最大區(qū)域均與模擬區(qū)域相符合,均為測量點2,最大面差值為-0.87 mm,不滿足車廠的±0.7 mm的要求。面差值較大主要原因是在焊接過程中,該處焊接筋發(fā)生了較大的向燈殼內部的偏移,導致燈殼往后陷,沒有達到理想的高度。
圖4 面差測量點布置圖
圖5 燈殼的面差測量結果
為了減小焊接過程中焊接筋的位移偏移現(xiàn)象,需對結構進行優(yōu)化。目前,常用的優(yōu)化方式包括增加加強筋支撐、加大焊接筋的寬度、減小焊接筋的高度、減小焊接筋與焊接方向的夾角角度等[5]。本設計采用增加加強筋的方式進行優(yōu)化,加強筋的位置如圖6所示,為焊接過程中,最易偏移區(qū)域。
圖6 燈殼優(yōu)化圖
將優(yōu)化后的結構再次進行CAE分析,結果如圖7所示,最大位移位置雖然與優(yōu)化前的位置相同,但最大位移從0.132降為0.075 mm,減小了45%,焊接偏移現(xiàn)象大大減小。從模擬角度,說明增加加強筋能有效改善焊接偏移現(xiàn)象。
圖7 優(yōu)化后燈殼位移云圖
同樣,對優(yōu)化后的燈殼進行了面差分析。如圖8所示,優(yōu)化后燈殼的最大面差仍為測量點2,但最大面差的數(shù)值為由-0.87 mm變?yōu)?0.61 mm,滿足了車廠的±0.7 mm要求。增加加強筋,減小了焊接筋的偏移現(xiàn)象,減小了燈殼后陷量,測量結果證明了優(yōu)化的有效性。
圖8 優(yōu)化后燈殼的面差測量結果
本文基于CAE技術,根據(jù)測得的焊接壓力與焊接方向,進行焊接過程的靜力分析,得到了焊接筋在焊接過程中的焊接位移分布量。對焊接較大位移的區(qū)域進行了加筋優(yōu)化,并利用檢具測量檢驗了優(yōu)化前后的面差結果,結論如下。
1)模擬的燈殼最大位移區(qū)域與測量的面差最大區(qū)域位置相符,證明了模擬的可靠性。
2)針對位移偏移區(qū)域,進行了加筋處理,最大面差數(shù)值-0.87 mm變?yōu)?0.61 mm,滿足了車廠的要求。實驗結果表明,增加加強筋能夠有效改善因焊接偏移引起的面差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