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曉莉
(中國消費者報社,北京 100084)
報紙新聞是通過運用文字和圖片來表現的,其中文字報道是主要形式,故語言文字的應用對新聞報道的影響至關重要。在信息時代,人們越來越多地利用信息傳播工具來快速獲取新聞,這使得報紙的閱讀量越來越少,故傳統報刊就必須要尋求在新時代的出路。除了和信息傳播平臺進行傳播方式上的合作之外,在報紙的新聞報道中多多使用人們喜聞樂見、耳熟能詳的流行語,也是增加閱讀量的方式之一。
在現今的新聞報道當中,流行語常常出現,這歸根結底是因為流行語的語言形式和現如今人們的生活更加貼近。在新聞報道中應用流行語,既能引起讀者的廣泛共鳴,也能在大家認同的語境中,快速、生動、準確地進行表達。例如筆者在前不久的一篇關于柔性屏的報道中,就用到了最近很流行的一個?!麠l街上最靚的仔,以此來表述柔性屏T恤在時尚行業廣受追捧的現象——T恤胸前閃閃爍爍的柔性屏,讓你成為整個時尚之夜最靚的仔。
在社會的發展過程中,人的生產生活每天都在變化,在其變化的同時也隨之出現了流行語,故流行語和人們的日常生活是緊密相連的,在其出現的時間內也會快速成為當時最流行的表述方式,具有非常強的時代感和流行性。此外,在時代的變遷當中,流行語的類別是不斷變化的,一種流行語很難表現出持久的熱度,故流行語也是多變的。
在信息化時代當中,人們對于新聞報道的要求具有了更高的標準,其不僅希望新聞報道多元化,也希望能從新聞報道當中獲取大量的信息。而報紙能夠包含的新聞信息是非常有限的,故其所能展現出來的信息也和當前人們的期望越來越偏離。此外,在思想逐漸開放的新時代,人們對一些前衛語言也更加推崇,將流行語運用在傳統報紙新聞報道當中,不僅可以讓一些固化的新聞報道更加生動,引起讀者的喜愛,還能讓報紙所包含的信息量有一定的提升,讓新聞報道的內容更加豐富[1]。
所謂新聞,其本質上是需要從客觀角度來進行新聞事件的陳述,故其使用的語言也應該具有高度的客觀性。如果表述新聞報道的文章過于主觀,那很可能對讀者造成一定的導向作用,讓讀者沒辦法正確地了解實際情況。流行語是在人們社會活動中非常流行的語言,這些語言大多并沒有主觀性,很多語言表述當中都可以加入流行語,故將流行語運用在新聞報道當中,也跟新聞傳統的客觀要求不沖突,符合新聞報道的客觀性。
新聞報道強調的是用淺顯易懂的語言文字,讓讀者能夠快速了解到新聞報道所記述的事件。對于不同時代而言,用于新聞報道的表述文字也是各不相同的,新聞工作者就需要不斷地理解新語言和人們的新思想,從而以和人們閱讀習慣相符合的方式將新聞事件表述出來。流行語就是新時期人們思想觀念的衍生產物,如果將其運用在新聞報道當中,也能讓讀者迅速地讀懂新聞[2]。
流行語就其輿論導向而言,是分好壞的,有一些流行語對社會的發展有非常積極的影響,但也存在一些流行語是社會群體長期積壓下的產物或人們對生活的惡趣味等,這些并不能給人類社會帶來積極作用,甚至還會加大一些人的負面情緒。故新聞工作者在報道當中使用流行語時,就需要對各類流行語的內涵進行判斷,查看這些流行語和當時社會主流價值觀是否沖突,杜絕使用那些存在沖突的流行語,而將一些具有正能量的流行語使用在報道當中。此外,新聞工作者也應該對當前新聞管理規范進行閱讀和理解,明白這些規范中對語言文字的使用要求,從而也能幫助其樹立正確的文字使用觀念,防止其在報道當中使用一些不當的詞語,從而讓整個新聞報道不利于社會的發展[3]。
在當前的很多新聞報道當中,新聞工作者都頻繁地使用流行語,但報道中某些地方流行語的使用卻并不合理,如一些流行語所代表的意思和其導向性和新聞所報道的事件并不符合,甚至存在一些沖突的地方,這也使得讀者在閱讀該篇新聞報道時,沒能正確地理解新聞事件的主要內容,導致新聞報道并沒有體現其信息價值。故在新聞報道當中,新聞工作者在使用流行語時一定要慎重考慮,其首先要對新聞事件進行詳細調查和分析,判斷該事件的性質和其可能對公眾產生的輿論導向,然后在撰寫新聞報道時,就需要對其所使用的文字進行斟酌,特別是在使用流行語時,要判斷這些流行語的運用是否具有價值,是否能夠和新聞內容契合。要讓報道當中使用的流行語和新聞內容不沖突,這也對新聞工作者的語言能力提出了更好的要求,其必須要具有良好的文字基礎并熟練地掌握各類流行語的使用方法,才能在報道當中正確地使用流行語。
我國主流報紙的受眾范圍是非常大的,新聞報道是面向社會各界進行報道的,其在社會上都有了一定的影響力,是國家社會發展的重要組成。一些過于低俗的文字的使用,很可能會讓整個社會都形成一股不良好的風氣,也會導致報刊的形象受損,故其新聞報道中文字的使用是一件非常嚴肅的事情,主流報紙在進行新聞報道之前,其新聞文字也是通過重重審核之后才被使用的,具有高度的語言水準。在進行流行語使用時,新聞工作者也應該先進行大量的主流報紙新聞報道閱讀,了解這些新聞報道在文字使用方面的標準,明白在語言使用上的一些限制,從而在進行個人新聞報道撰寫時,也能時刻保持文字水平和主流報紙的語言需求相符合,在流行語的使用上,也要從主流報紙當中流行語的運用當中找到規范,確保不將一些過于低俗的語言運用在報道當中[4]。
新聞報道是我國國民進行了解社會發展的重要工具,如果新聞報道存在質量問題,那國民的思想觀念也會受到一定程度的影響,如果流行語的使用不夠合理,就會影響到讀者的閱讀體驗,阻礙其對新聞事件的了解。故報刊也應該積極與讀者進行交流,讓讀者能夠進行新聞報道的監督,如一些報刊可以在其報紙的特定板塊留下報刊的聯系電話或郵箱,讓讀者能夠通過聯系電話或郵箱進行新聞報道的投訴和糾錯,從而讓報刊的新聞工作者能夠根據讀者的反饋意見進行積極改正。此外,由于新聞報道對于我國的發展有很大的影響力,故國家相關部門也應該在社會上進行新聞監督理念的宣傳,從而讓我國國民都能養成一種對新聞報道進行監督的意識,讓其能對報道當中所使用的流行語等文字內容進行推敲,判斷其是否存在負面影響,從而進行一些劣質新聞報道的檢舉,從而讓新聞工作者更加規范自己的用語,確保其對流行語的合理使用。
在流行語的使用上,新聞工作者還應該確保其新穎獨特,從而讓讀者能夠在閱讀新聞報道時耳目一新,從而提高其對新聞的閱讀動力。故新聞工作者就必須要對社會上出現的流行語進行不斷挖掘,找到這些流行語可以被運用的語言環境和新聞事件,在這些語言環境或新聞事件出現時,新聞工作者再準確地將這些流行語運用在其中,從而讓整篇新聞報道在流行語的運用中上升到一個新的高度,并使讀者形成強烈的新奇感。但新聞工作者也不應該刻意地追求流行語運用的新穎獨特,而忽略了新聞報道的各方面要求,所以在追求新穎獨特的過程中,一定要保證流行語的使用要恰當,既能通過其新穎獨特性吸引到讀者的注意力,也能注意到流行語的使用不能讓新聞報道的質量降低。
綜上所述,新聞報道作為和時代緊密結合的工作,流行語的使用是其和時代接軌的必然選擇。故在當下報紙新聞報道當中,新聞工作者就必須要能找準流行語使用的方法,將其合理地運用在報道當中,讓新聞報道的質量得到一定程度的提升,讓新聞報道為我國社會發展進步貢獻出更多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