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光
(深州市交通運輸局,河北深州053800)
農村公路在公路行政等級中地位最低,但它是整個公路網的基礎,保障了農業、農民和農村的發展,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建設和諧社會的基礎。農村公路是縣域交通的主要運輸方式,其發展層次和速度直接關系到農民生產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改善。村路修到家門口,使傳統的自給自足的農業經濟向市場化高附加值的農業經濟迅速轉變。農產品運送到城市,繁榮了市場,解決了農民豐收賣難、銷路不暢的后顧之憂。農民增加了收入,提高了生活水平,實現了惠農、強農、富農的初衷。中共十八大以來,我國新增農村公路1.275×106km,每年增加新通客車的建制村達到5000個以上;據2017年交通運輸行業發展統計公報顯示,截至2017年年底,我國公路總里程為4.838×106km,農村公路為里程4.0093×106km,占公路總里程的82.87%。其中,縣道 5.507×105km,鄉道1.1577×106km,村道2.3008×106km。99.2%的鄉鎮和98.3%的建制村通了瀝青路、水泥路,99.1%的鄉鎮和96.5%的建制村通了客車。從以上數據可以看出,近些年,全國農村公路建設得到了黨中央和各級政府的高度重視,取得了飛快的發展。以河北省深州市為例,2003年以前,沒有農村公路的概念,修路全靠地方政府自籌;2003年以后,明確詳細了農村公路的補助政策,成立了專門的管理機構,使深州市農村公路里程從205km突增到現在的1507km。
在公路方面,農村公路和機耕路、田間路區分不清,農村公路兩側也有耕地,也有大型農業機械通過進入耕地,在向上級申報計劃時存在多頭申報的問題。交通部門申報農村公路項目,農業部門申報機耕路項目,土地部門申報田間路項目,還有扶貧辦申報扶貧項目,財政部門申報一事一議項目,都可以自己的名義修建通村道路。在農村公路橋梁方面,交通部門與水利部門也有沖突。按照規定為通行服務的橋梁由交通部門負責管理,為水利服務的橋梁由水利部門負責管理。但在實際工作中,往往存在橋梁既為通行服務,也為水利服務。筆者就親自經歷過交通部門招完標的橋梁,進場時發現水利部門已在施工中了。以上兩個方面都是各個部門申報的項目各自為政,互不溝通,浪費了人力、物力,也不能統一規劃管理。
2016年,河北省將修建1km長3.5m寬的農村公路補助標準由1.2×105元調整到1.9×105元,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地方政府配套難的問題,但是補助標準還是較低。以深州市物價為例,修建1km寬3.5m的農村公路,費用大約在3.5×105~4×105元,上級補助僅約占50%。農村公路建設地方配套資金的籌集主要以村集體為主,一個村沒有收入來源的情況下,想要籌集2×105元修建1km村道實在不易。
另一方面,交通部門規定補助資金不得超過工程總決算的40%,也就是說如果工程總投資的40%不足1.9×105元的話,補助資金達不到每1.9×105元/km的標準。
按照農村公路管理辦法,建設資金由各級政府籌集,在實際執行中,除了省級補助和村自籌外,往往沒有將其他各級政府的資金落實下來。
農村公路建設很多涉及新增占地,但是在審批局立項時仍必須辦理土地預審手續。另外,環評、安全性評估報告、社會穩定報告、項目建議書、可研報告、財政部門審核招標控制價等招標前都需要一一辦清。等按照程序把以上所有資料辦完,已經錯過了最佳的施工時間。
2018年,交通部修訂的《農村公路建設管理辦法》明確規定了縣政府、鄉政府和村委會對縣道、鄉道和村道的主體責任。而實際中,縣政府配套資金落實不到位、鄉鎮府作為建設單位不辦理開工和質監手續,一切施工過程中的手續,都是由施工單位代為辦理。
由于建設農村公路資金緊張,導致農村公路在設計之初技術等級就低。而且,在保障完成主體工程外,就沒有資金完善抵御自然災害的附屬設施和交通安全的安保設施,使鄉村級公路交通事故和因自然災害導致的斷交頻發,不能保證鄉村級公路安全暢通。
農村公路養護作為建設的延展,沒有專門的預算定額,在工程實施過程中,難以準確預測投資。
縣級政府作為農村公路建設最重要的一環,應提高對農村公路的重視程度,充分發揮縣級政府的主體責任是確保農村公路快速發展的關鍵。將農村公路建設成果列入每年對縣級領導班子的考核內容,可以極大地提高縣政府的積極性,同時設立一些獎勵政策提高縣級政府的主動性。
縣級政府作為基層的直接領導,建議出臺相關規定,明確交通部門對全縣農村公路包括田間路、機耕路等所有部門申報的項目進行統一規劃,統一建設,也可以保證在有限的資金條件下發揮最大的效益。
隨著農村公路原材料成本的提高,建議提高省級補助標準,減輕地方自籌資金的籌集難度。對沒有集體經濟的村,籌集配套資金很困難,有些村修一條農村公路,背負巨額債務,需要多年去償還。因此,建議省級相關部門提高農村公路資金補助標準到工程費用的80%,建立差額補助,提高經濟落后地區的補助標準,減輕地方政府的資金壓力。
建議省級部門可以針對農村公路建設的特點簡化建設程序,使各流程步驟之間銜接更緊湊,以縮短項目立項時間,提高工程建設效率。
農村公路建設不同于高速公路和國省道的建設,建議相關部門可以組織人員,編制適用于農村公路規劃、設計、建設、養護的標準,特別是農村公路養護方面的預算定額,讓農村公路的管理人員做到有法可依,有規可循。
農村公路是黨中央解決“三農”問題的直接體現,今后農村公路建設任務仍然繁重,要把農村公路建設好,最主要的問題就是落實縣級政府的主體責任。只有縣級政府重視,建立自己的農村公路管理程序和融資渠道,農村公路建設工作才能更快更好地開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