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菲 西北師范大學
《本草中華》在漫漫回轉的山路與一起一伏的塵土間,找到了人與自然、人與天地的答案;也在安靜的歲月時光中,鏗鏘著與生命之間的對答。整部影片共六集,以《相傳》、《五味》、《步履》、《奇遇》、《容顏》、《功夫》六個不同主題分題,分別講述了本草的傳奇神秘、食療并用、調理滋養、奇藥軼事、駐顏有術和制法技巧。六期之間雖沒有明確的邏輯,但整體結構卻是由淺入深、層層遞進。“來的時候,山是山,水是水;走的時候,山是水,水是人。”全片都在著力展現本草背后的“人”。每一集不僅有對本草藥材發掘的整理,更是將圍繞這種藥材的相關人物進行一定的柔情抒寫;或光榮與夢想、或失落與困惑。觸碰人物的真實情感,體會他們的喜怒哀樂,感悟平凡生活中的點點滴滴,體現面對生活的境界。不禁讓人深深地體會到:草木有情,中藥不易。而《草本中華》的開播,更是將悠悠草香向匠心傳承致敬。匠心所致,天人合一。《本草中華》以形寫神,在對本草視覺系的展示中,巧妙融合了中國人的生存智慧和生活方式,讓這份生存智慧多了一分煙火氣,更多了一份親密感。
《本草中華》以高口碑的評價進入人們的視線范圍內,在該片中所體現的作品主題具體有以下四點:
紀錄片《本草中華》以本草為線,藥人為綱。向人們詮釋了本草中國“天人合一,至臻至善”的境界。對于中國傳統文化也進行了一定的解讀與展示。例如:在少林寺制藥局的拍攝中,體現中國的儒家大道、甚至體現老子《道德經》中:“大音希聲,大象無形”的大格局。將中國優秀傳統文化潛移默化的體現在影片生活的方方面面中,從而發現并傳承中華大地上我們曾淡忘的經典典藏、傳統技藝。
在紀錄片大力蓬勃發展的今天,越來越多的人們愿意通過紀錄片的形式展現歷史與現實的對話;在人與自然的互動中,找尋傳統文化與現代文明所銜接的深刻邏輯。而紀錄片《本草中華》正是報以如此姿態,將中醫藥為引、探尋著那些逐漸在大眾視野中淡化的中華傳統文化文明。而也正是在時代的快速發展背景中,如今我們不僅僅是物質的較量,更是精神的比拼。在這種“更多的人愿意去了解傳統文化與當今文化碰撞發展”的集體無意識癥候下,《本草中華》也回應著傳統文化身份與文化自信的這一現實命題。讓大眾在信息碎片化的認知斷層中,迅速搜集并詳盡的了解藏于五千年歷史中的中國技藝。
守護一味本草,傳承一種技藝的匠心。對于我們眾所周知的西瓜霜含片,也正是在該片中了解了民間最佳的技藝與傳承。當鏡頭拍攝于吊瓜的大宅院中,當傳統古樸建筑映入眼簾之時,像是時代與時代的對話與傳承,更像是時代與時代的無言靜默與堅持。也傳遞了鮮活個體對于中醫藥的執著堅守和人生智慧,并開啟了一段陶冶心靈、治愈心情的美妙旅程。該片跨越天南地北,就是為了找尋那一位位仍至今堅守的匠人匠心,從而傳承技藝的匠心精神。
紀錄片《本草中華》富有較為濃厚的人文氣息溫暖敘述,以及時尚年輕態的藝術呈現形式。不僅擔當著時代文化的方向標,更是通過對中華本草的傳承發展,將中醫藥傳承者一天人合一、萬物皆自由的生存哲學帶給了觀眾。以“重價值、重故事、重傳承”的特征,用人文視角博大精深的文字文化傳遞出中華醫藥的時代精神。從主體觀念到情感表達、從審美特征到傳播途徑,“本草系列”實現了市場與紀錄片思想藝術的雙贏政策,成功打造出自然人文類紀錄片的價值與質量,也為國內紀錄片行業提供了相應借鑒的參考和啟發,也成為自然人文類紀錄片的壓艙石。
《本草中華》以一批85 后主創團隊與古老題材實現“時空對話”,前沿技術賦能光影效果。該片在拍攝上使用了電影級設備,4K 技術、無人機航拍、升格和高速攝影等頂尖技術成就了纖毫畢現的光影效果,不少觀眾評論《本草中華》,稱“每一幀都能當屏保”。甚至對于畫面拍攝的整體感都帶來了紀錄片的新鮮血液。在此中,由于主創自帶年輕觀眾的群體未知感。在切入這個題材時,更像是帶領觀眾一道去尋找答案,這種循序漸進的探尋也增強了觀眾的代入感。就技術而言,唯美的畫面,明快的剪輯,《本草中華》的鏡頭語言不僅年輕化還具有感染力。在影片中一流的技術并未在影片中喧賓奪主,與內容本身交相輝映,實現了審美與視覺的完美統一。在該片每集的片頭,更是插入中國山水畫的既視感與中國古代傳統中草藥的水墨畫形式,對中國傳統文化的保護,以及東方審美思維的延續,無不具有現實意義。
《本草中華》堪稱一部試聽化的藥物志,在其中又蘊藏著許多中國智慧。這部六集紀錄片《本草中華》由云集將來獨家制作,繼續保持其姐妹篇《本草中國》的聲譽與知名度。融合了藥理學、歷史學、植物學以及民俗學的知識,將紀錄片視聽圖像與詩意文學語言相結合,描繪了本草中藥生長的自然生態。尤其是全片中帶有詩意押韻的文學語言最令人深刻。在闡述本草藥的科學藥物功能中,融入了收集本草的采藥人與制藥人的個人敘述,從而淬煉出一個個以本草為中心與時間和空間交疊的溫情中國故事。用鏡頭與語言的生動有機結合,將人物、事件甚至地域相結合于一體。從而演繹出邊開生面的人與自然的和諧互動,也表達了醫者仁心、專注執著的匠心精神的弘揚與傳承,讓現象、事實、歷史相適應,將我們祖先的生存智慧、生活哲學淋漓盡致地展現在人們眼前。
該片堪稱是中醫藥文化中活的典范。它將中華傳統醫藥中所隱射的抽象哲學與生存智慧轉化為具象的本草生長常態、采藥行、制藥功。其敘事結構兼容傳統藥典,并強調陳述了本草與藥人的生命故事。該片以情感鋪陳尾積淀,在自由生長的本草地理環境和空間位移之中,為當地醫藥人的言行和追索起到拼接連貫的橋梁作用。
個體視角完成宏大敘事,讓本草更具人間煙火氣。而優秀紀錄片都有的共性:第一,以人的價值取向為核心的落點,透視題材背后時代洪流下個體人物的生存寫照與生命智慧。第二,《本草中華》典型地體現了個體化視角、故事化表達的創作手法。該片以發散性介紹將其每一節相互關聯,首尾呼應是其敘事手法最具特色的一點。每集中的個體人物反復出現在開頭與結尾,讓每一個人物又藕斷絲連,在每集最后總結并概述。第三,它借助紀錄片在細節表達與情感傳遞上的優勢,將神秘而富有靈性的中醫藥世界轉述為一個個可被人感知的溫暖、治愈的幸福故事。從而充分彰顯了“治愈生命的中國智慧”。
整個紀錄片的風格恰似本草本身,靜水深沉,滄笙踏歌,卻又蒼勁有力。這也是一場中醫藥文化與年輕觀眾的深情對視。與其說《本草中華》的風格內容是靜謐與有力的,不如說是傳統文化的感召力與時代的碰撞的唯美火花。
在文化多樣性相互碰撞的開放年代與現代工業飛速發展的年代,傳統文化的繼承與弘揚顯得尤為重要。而本片正是在這樣的大背景下,只為遇見傳統文化之美,進行了直擊內心的紀錄片拍攝,讓我們的文化自信在傳統優秀文化的傳承與發揚中,砥礪前行。
以上六點是《本草中華》較為突出的優勢,但在該片中仍然存在以下的不足:第一,對于紀錄片而言,仍然能看見表演的成分;第二,對于鏡頭的拿捏處理應當更加注重自然與人的和諧共生,缺乏對不同地區的自然環境大致描寫與拍攝;第三,在第一集《相傳》的解說部分中,選擇怎樣的聲音來適應該片的播放氛圍是非常重要的,需要一個聲音的代入感,否則紀錄片將很難做到直擊內心。而為此就其不足提出以下的建議。
第一,紀錄片應該更注重寫實,將表演的部分再次弱化。因為紀錄片最重要的方面就是它的紀實性,強化紀實性要體現出與影片截然不同,讓受眾產生一定的精神共鳴。經歷的唯一性與不可復制性是紀實性的根本保障,我們通過記錄每一個采藥人進行深度的性格、秉性的宣揚;在一定程度上也是對時代發展中匠人匠心的體現,所以盡量避免過于生硬的表演成分,紀錄片更需要從樸實的生活中體現真正的風土人情,江湖味道。第二,在紀錄片中體現一定的邏輯體系與一定的文化儲備信息。在快速發展的社會環境下,信息碎片化所導致的“知識斷層”仍然是現今發展過程中的認知阻礙。優秀的紀錄片應該通過一部影片折射出對于社會、發展、人文等的探索與追求,甚至將知識體系完整化。第三,對于紀錄片解說詞的配音也尤為重要。配音是否符合紀錄片的整體性,決定觀眾在觀看的同時是否會出現“跳戲”的狀態,如何用聲音來抓住觀眾的審美情趣,也是影響一部優秀紀錄片的關鍵。要善于用外在條件給予觀眾一個很強的代入感,甚至是吸引力。紀錄片不僅僅是傳統文化弘揚的切入口,更是對于媒介融合發展的掌舵人。影視只是手段,文化才是靈魂。在物質豐盛的今天,人們對于文化的需求越來越高,同時文化也帶來了嶄新的面貌,使得文化產業也展現了勃勃生機。
在《本草中華》這部紀錄片中,可以清晰的感受到傳統文化與時代發展兼容并蓄的強勁活力。在以時代文化傳承、文化創新與文化自信的大力宣傳下,該片定位清晰生動,不僅僅展現了技術水平發展的一流化,更體現了如何將傳統文化不再生硬模板化的代入大眾的視野中。作為一部以中國傳統中草藥為本的文明古國,我們理應對這些蘊藏著中國智慧、中國哲學的傳統文化進行弘揚與發展。飲水思源,中國文化的自信應該是根植于中華五千年優秀文化的積淀。如何將傳統文化與時代相契合,并為之作出如何的努力應是每一位傳媒人的理想追求。《本草中華》開了一個好頭,為自然人文類紀錄片作出了一定的借鑒作用。雖其中仍有些許不足,但是對于紀錄片的發展仍然帶有一定的推定作用。正如里面所體現的中國哲學,兼愛天下、仁者為人、靜謐的等候等都蘊藏著所無不在的中國智慧。在行云流水的浮華世界中,開啟了人們當代與古代圣賢的時空對白。在科技發達技術嫻熟的領先條件下與情感融會貫通,展現了一部具有人文關懷的時代情懷與格調。一川煙草、滿城風絮。該部影片不僅僅刻畫了我們不為人知的中草藥世界,更讓我們在快節奏的生活中來尋求一顆本心。
正如在人生漫長的歲月中,萬物皆有情。我們不僅從一部影片看到了一份份傳統文化的執著與堅守,更將心中所惑澄澈的做以解答。人生漫漫路自如此,不喧嘩、自有聲。
在慢慢回轉的山路間,在一起一伏的塵土間,找到人與自然、人與天地的答案。草木歸山林,人心歸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