遲華東 濰坊電視臺
科學技術總是在不斷前進,每一次的研發浪潮都有可能使各行各業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從原始的煤炭時代、電氣時代到如今的信息化時代,例如人們的日常交流,從最原始的飛鴿傳書,到后來的書信驛站,現如今只要動動手指,便可以聯系到遠在天涯海角的人們,現代科學技術的發展縮短了人們之間的距離,是世界真正變成了“地球村”。科學研發技術的發展,尤其是在電子產品行業,研發速度十分迅速,
為了滿足人們對世界各地發生的新鮮事的好奇心,新聞行業應運而生,新聞更是成為人們在茶余飯后的談資,電視新聞報道也進而成為了人們打發空余時間、補充課外知識的重要工具。但是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也給電視新聞報道行業帶來了改革,人們對手機等電子產品的依賴越來越強,對電視新聞報道的觀看者越來越少,新型電子產品以其方便攜帶、功能多樣、搜索速度快等特點,進一步取代了電視新聞報道的地位,為了滿足消費者的需求,順應著電子時代的腳步,電視新聞報道處于改革轉型的重要階段。電視新聞報道的存在是十分必要的,它相較于電子版新聞,能給人帶來更好的新聞獲取感受,減少電子輻射,保護視力健康。且電視新聞報道發展歷史悠久具有很大的歷史意義,但是在電子時代的沖擊下電視新聞報道面臨著嚴峻的挑戰。為了保護電視新聞報道的地位,電視新聞報道的管理層則義不容辭,他們身上肩負著保護電視新聞報道行業能夠繼續發展的重任,又要順應著現如今人們的閱讀需求,不斷改革新聞行業的運營模式,既能滿足消費者的閱讀需求,又能保護電視新聞報道行業蓬勃發展。
在電子設備快速更新的時代背景下,各類新聞媒體客戶端已經在現實生活中得到應用,并且人們在客戶端上瀏覽新聞時,還可以在下方留下自己的看法和感受,也可以將意見和建議反饋給客服人員。電視新聞媒體播報則在和觀眾的互動性方面有待提高。電視新聞媒體主要是單方的信息交流,電視作為傳播媒介傳輸信息,觀眾接受信息,但無法進行信息反饋。因此,相較于先進的新聞媒體傳播客戶端,電視新聞播報需要增加觀眾反饋平臺來增強和觀眾之間的交流,了解節目在制作過程中出現的問題,不斷的改革創新,跟隨時代發展的潮流。
企業更新速度快,對企業員工工作能力的要求也越來越高,時代不斷變更對新型技術人才需求也隨之增大,電視新聞報道行業更是面臨著時代的考驗,電視新聞報道編輯應該努力提高自身的綜合能力,企業單位也應該定期組織培訓活動。不應該僅僅局限于簡單的新聞整合和排版編輯,應多去學習對自己工作有所幫助的工作技術,不能只做產出新聞的工作機器,更要有明確的工作目標和今后的工作規劃,努力給企業帶來更多的經濟收益,實現自己的價值。在對電視新聞報道工作進行改革創新時,可以適當的增加與聽眾的互動,以此來提高收視率,增強創新意識,推動電視新聞報道行業的改革,吸取多方意見,注重觀眾反饋,運用新型科學技術提升自身的工作能力。創作出滿足大眾閱讀需求的新聞,也要注重對溝通平臺的建設,個人的力量是單薄的,如果能夠吸取多方的意見和建議,就能發現自己不能發現的缺點及時更改工作漏洞,使新聞行業能夠蓬勃發展。
電視新聞報道新聞相較于電子新聞,生動感和美觀度稍遜色一些。因此,在進行電視新聞編輯時一定要及時更新制作素材,尋找觀眾喜愛的新穎設計,對原始的新聞內容進行改革,增加電視新聞報道的趣味性,提升觀眾的觀看體驗,從而增加電視新聞報道的收視率,減輕電子新聞對電視新聞報道行業的沖擊。電子新聞在相應的電子設備上,讀者可以根據自身的閱讀習慣更改字體的大小,變更字體的顏色,而且可以運用搜索引擎和大數據新聞推送等功能找出自己喜歡閱讀的相關新聞,這也是電子新聞深受歡迎的原因。因此在新媒體融合的背景下電視新聞報道的收視率如果想要逐步攀升,就要利用觀眾對新事物的好奇心,增加新元素滿足觀眾的心理需求。
電視新聞報道發展歷史悠久,承載了好幾代人的成長記憶,以其簡潔明了、簡單整潔的特點,深受觀眾喜愛,電視新聞報道工作者更要堅守本心,努力學習我國的優秀傳統文化,將我國的文化瑰寶,融入到電視新聞報道的工作當中幫助全民族樹立起文化自信,增強人民對我國傳統文化的了解。在新媒體融合的背景下也不斷推動著電視新聞報道行業的創新改革,提高相關工作人員的專業水平,增加語言的幽默性,提起觀眾的好奇心,更加貼合生活,報道人們關心的社會問題,使新聞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順應時代發展的潮流,將積極的正能量融入人們的日常生活。
總而言之,電子時代的到來推動著電視新聞報道行業的改革,電子新聞的浪潮沖擊著電視新聞報道的發展,為了保護電視新聞報道行業不在此次浪潮中湮滅,電視新聞報道的工作人員應當努力提高自身的工作能力,創新工作模式,將創新思維融入到實際的工作中,并且能夠堅守初心,弘揚社會正能量,堅持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轉變自身的工作意識,推動著電視新聞報道行業走的更遠更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