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立智 即墨區廣播電視臺
在時代高速發展的今天,我們電視記者要想在不斷的發展中求生存,就必須正確的去面對新媒體的出現,與其共同發展,并相互融合,創出我們自己獨有的特色來,才能吸引大眾,讓更多的觀眾來關注我們并選擇我們。新媒體的出現,不是來搶我們電視記者的飯碗的,而是激勵并督促我們電視記者不斷的去豐富我們自己的知識存備量、加快我們的應變能力,跟上時代的步伐,努力發展并不斷的去壯大自己。
新媒體的出現,對我們電視記者沖擊是很大的,所產生的影響力也是多種多樣的。面對這樣的境遇,對我們電視記者來說,是有好處的,這里面既包含著挑戰性,又包含各種機遇,等待著我們去發現、去發展,如今以成為我們電視記者生存與發展的緊要問題。現在網絡媒體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的速度的不斷發展與壯大,這對我們電視記者的沖擊確實是非常的大的。現在能選擇知曉新聞的方式是越來越多,傳播主體種類越來越繁雜,而我們電視這一塊的觀眾的流失越來越嚴重。現在整個的傳播主體與受體的地位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我們再不能抱著老一套的做法,來對待我們的觀眾。正面對著空前巨大挑戰的電視記者們,一定要正視自己,正視現在科學大發展下給我們電視記者所帶來的一系列的變化,并在這變化中積極向上的求得生存的余地,與不斷發展壯大,這才是我們電視記者所應該做到的。
首先,我們要面對經濟能力薄弱與人才的不斷流失。我們電視傳播的經濟其實就是廣告這一部分的收入,但是現在面臨著整個市場大經濟的環境下,新媒體把本就不多的這一部分廣告收入分走一大半,這使得我們的收入拙荊見肘,使我們的預算也會大幅度的下降,那么為了大量的節約節目預算,節目的質量肯定是會受到影響的,而我們的觀眾現在接受到的信息越來越多,要求也越來越高,一旦節目水準難以達到要求,觀眾就不會再選擇這個節目,廣告自然越來越少,這是個惡性循環[2]。再有就是人才的流失問題,人才是無價的,現在市場經濟,人才是最稀缺的,發現人才,并加之培養,然后如何留住又成為了一個難中之難的難題。
其次,新媒體時代對電視記者是一種挑戰。現在智能化手機是可以上網絡的,是可以下載移動客戶端的,可以隨時隨地的觀看或由普通群眾發送信息并給其他大眾觀看的,當這種手機出現在大眾視野中的時候,就相當于給了我們電視記者一記重拳,跟在電視機前等待節目出現相比較,大眾更喜歡拿起手機,去選擇一些自己喜歡的、可以隨時隨地的去接收信息的方式[1]。電腦和手機已經不再只是工作、聯絡所用的工具,而是一種娛樂、一種享受。新型媒體出現后,對于我們電視人來說絕對是一種致命的沖擊,但同時對于我們來說也是一個強而有力的挑戰。我們雖然是被動的接受,但對于我們電視記者來說,也是很好的一個機遇,在這種挑戰下,我們要做好自己,做出成績。
首先,做為一名電視記者,我們要加強我們電視節目質量的同時,不斷的求新求變,給觀眾新鮮感。一些電視節目的粗制濫造,把已經很陳舊的段子當新東西拿出來給觀眾看,觀眾當然不會買單,所以做為一名現代電視記者,一定要與時俱進,豐富自己的知識含量,加強自己的應變能力,在節目中給觀眾以新鮮感。這樣才能提高收視率。我們還要利用新媒體給我們帶來的便捷,為我們電視所用,開辟新的市場,從而更好的為我們電視人爭取到更多的廣告,以解決費用問題,并在此基礎上,留住更多的人才。
其次,電視記者有引導社會輿論的作用。只有更多的去主動了解并研究觀眾喜聞樂見的接受信息的心理、方法與方式,才能更好的去以電視媒體為新聞的采集制作與傳播,更好的去掌握重點,有針對性的去做新聞進行宣傳,引導大眾往好的,積極向上的一面走,努力的去打造一個有影響力的輿論權威性平臺,合理的對新聞資源進行有效的整理與綜合。
再次,我們電視記者在做一些報道之前都要以法律為基礎。做為一名電視人,我們傳播出去的東西必須是合理合法的,不能為了提高收視率,就過于夸大事實,做出不實的報道。
做為一名電視記者,新媒體時代下,我們必要法律法規為基礎,積極的去看待新媒體這一新事物的產生,不斷的豐富我們自身的知識含量,提高我們自身的綜合素質。作為我們電視記者要保持住我們自己獨有的特色,打造出我們自己精制的龍頭節目,努力提高節目質量,擴大傳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