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萌 吉林科學技術出版社有限責任公司
大數據影響著傳統出版編輯工作,既給傳統出版編輯工作帶來發展的機遇,同時又給傳統出版編輯工作帶來挑戰。傳統出版編輯面對挑戰需要更新傳統的發展思維,融合大數據的思維模式進行出版編輯的轉型,才能促進出版編輯的創新發展。
對傳統出版編輯的工作來說,主要以市場調研和圖書選題的方式進行圖書產品的開發,隨后讀者在此基礎上根據個人的需求進行選擇。這樣的發展模式不適合網絡信息發達的當前,尤其是大數據時代背景下,傳統的出版編輯模式不適合讀者追求個性化的服務。網絡技術的發展,讀者獲取信息的渠道更廣,不需要再根據圖書出版社的定制來選擇產品。因此,需要出版單位進行轉型。大數據沒有削弱傳統出版編輯的服務功能,反而更要以大數據為基礎提高為讀者服務的水平,這樣才具有受眾。
大數據對傳統出版產業的影響在數字出版和數字閱讀產業鏈的延伸上,網絡信息技術的發展使得圖書流通的渠道多樣化,因此,在渠道多樣化發展的基礎上產品的內容價值更高,對媒體來說也是轉型的機會。有關調查顯示,讀者傾向于數字化閱讀的方式占52.1%,因此,手機閱讀器、在線下載和手機閱讀等介入讀者的閱讀中來,使得出版社要建立全方位、多層次的產品產業鏈提高為讀者服務的水平,將互聯網、多媒體和手機融合起來發展,形成產品的多媒體發展趨勢。
大數據對傳統出版編輯的影響還表現立體化的編輯流程上,改變著傳統出版編輯流程。就傳統出版編輯的流程來說,主要包含四個方面的內容:一是選材和編輯題目;二是專業編輯對內容進行組稿和分析;三是對初稿進行審稿;四是從整體和出版模式進行思考。由此可知,傳統模式下的出版流程更單一和整齊,與瞬息發展的市場是不符的。大數據背景下,出版編輯不僅要具備基本的媒介素養和專業技能,還要具備數據分析和數據挖掘的能力,并且還要掌握計算機應用的能力,從而打造立體化的出版編輯流程[1]。
對出版行業的轉型發展來說,在大數據背景下的出版決策要建立在對市場的數據分析之上,尤其是在進行選題策劃時,需要搜集市場的信息,讀者的有關需求,制成數據圖表,加以分析。同時采用多元化的手段獲取數據信息,使數據資料更豐富真實。如可以將微博、微信朋友圈和論壇上的重要話題進行聚合,找出具有時效性且具有代表性的內容,有利于出版社聚攏目標讀者。瀏覽網頁、淘寶網的購買信息等也能獲取讀者的有關信息,將收集的信息匯成數據資料參考,找出數據背后的潛在聯系,發揮大數據時代的優勢,促進編輯的數據收集和分析能力的提升,針對目標讀者實施精準營銷,細化受眾群體是數據分析的出版理念所倡導的。
網絡技術的發展,使得讀者獲取信息的渠道越來越多,技術賦權使得讀者不再一味被動的接受來自編輯的信息,讀者的主動性得以提高,個性化傳播和多元化需求得到有效的提升,這也是大數據給讀者帶來的顯著變化。傳統出版編輯要轉型需要在掌握大數據發展的特征上,重視讀者的個性化需求才能求得發展。出版單位要收集、分析讀者的各項信息,從而獲得目標讀者群,便于推出具有定制化的產品。隨著數字化閱讀趨勢的發展,讀者更傾向于碎片化的閱讀方式,因此,對出版單位來說,要迎合受眾的需求,就需要制作短而精的內容,重視用戶體驗,以讀者的需求為內容定制的前提,倡導個性化的服務。定制化的內容、個性化需求是出版單位在大數據背景下轉型的重點。
大數據背景下,對出版單位來說,讀者的各項信息都能以數據的形式進行收集、整理和分析,從而在數據分析結果的基礎上制定有關的決策。互聯網和計算機技術的發展,使得讀者可以通過手機、閱讀器以及電腦獲取外界的信息,信息流通的渠道更加便捷、多元。在此情況下,內容資源成為出版編輯在轉型期間需要把握的方向。優質內容同技術支撐相結合才能使出版編輯實現成功轉型,因此,在大數據背景下,編輯要提升自身專業素質,打造具有優質的內容,為讀者提供更具有影響力的內容,尤其是傳統出版單位具有優秀的編輯隊伍以及成熟的媒介運營操作,在內容的生產上相對于新媒體更具有優勢,編輯要抓住傳統出版單位現有的機會,提升專業素養,制作優質內容[2]。
大數據給傳統出版編輯帶來了顯著影響,在出版流程、讀者需求以及產品方面發生變化,使得傳統出版單位要轉型才能適應大數據時代的發展要求,體現出大數據時代的發展思維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