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陽 西安培華學院
隨著當代融媒體發展,人們也進入了融媒時代。而播音主持專業的發展也受到融媒時代這一時代大潮的影響,雖然得到了融媒時代發展所帶來的益處,但也發生了不良現象。例如,學科影響力弱,專業在夾縫中生存,學科人才缺乏,學科內部水平發展參差不齊等。這一類問題的出現都需我們解決,但由于人們一直把播音主持專業當作藝術專業,沒有對其有足夠的重視,故對這個專業的認識不夠全面,且很少書籍記錄了中國播音主持專業歷史,所以現代的學者也無法更好研究。而本文就全面地去了解播音主持這一專業發展的歷史與以后怎樣適應時代發展,走怎樣的道路做規劃。
毋庸置疑,在一個學科發展過程中有鮮花和掌聲必然伴隨著無盡的質疑與謾罵。我也曾在報道上看過,取消播音主持專業在各高校中的單列名額,使其與其他學科進行合并,這樣不僅節省了教師力量,也為學校節省了資金。因為許多人認為播音主持專業已經沒有發展前途可言,也就沒有必要為其投入更多,覺得這只是一個語言類專業且在生活中實用性并不強。為了使播音主持專業能有更強的生命力,能向著更好的方向發展,首先就要對播音主持專業有清楚了解的認識,不能只了解淺層面就盲目下結論。
雖然播音主持專業只是人們表面看到的教人說話,但這個專業的實用性很強,在人們生活中應用性很強。說實話這個專業的發展史是很短,他的產生也就是伴隨著播音電臺的出現才出現的,也不過就是幾十年的歷史,肯定不像其他文科類或理科類學科歷史那么長,學科歷史那么濃厚。可播音主持專業雖然發展歷史短,但他卻為人類做出了不少貢獻,推動了電臺的發展,也使當代的綜藝節目掀起了一陣風潮,為社會創收了不小的經濟效益。可就是這么一個如此有潛力的學科為什么還會遭到那么多的質疑聲,歸根究底是因為大多數人對其人是膚淺,沒有認識到學科本質。
這個專業雖是語言類,但其研究對象其實動態的,所以這一學科的教學場景也不應該在四四方方的教室中,應該把其設在體驗感強的實踐教室中,使學生有更好的實踐體驗
從1940年起,第一個廣播電臺的出現,播音主持專業這一專業的理論學科就得到不斷的發展。這一學科正是從實踐中出真知,從實踐中總結的理論,故它的理論是最具有實踐意義的,也是最實用的。且播音主持專業是一個多學科綜合性專業,他是綜合語言學,新聞學等各個學科的發展史并不斷從中汲取與之相關的內容與理論,形成的綜合性知識框架。在哲學中我們學過,要不斷棄舊迎新,要不斷在實踐中學習,在實踐中積累,每個學科的進步都是一個螺旋式前進的過程,總會在前進的過程中遇到各種各樣的問題,但要總結問題,讓問題轉化為理論,運用到學科發展中。之所以說學科內涵是豐富多樣的因為他所經歷的發展過程是曲折的。
根據中國播音主持史所創作出來的著作不在少數。這些著作都是根據中國播音主持發展歷史所創作出來的,內涵并不單一,相反成為播音主持當前發展很好的科學理論標準,不斷推動該學科的發展。當代隨著融媒時代進入人們生活,播音主持專業也隨之發展,與現代科技相結合,推動其融入時代大潮的發展。這其中需要強調的是,播音主持專業發展是取其精華棄其糟粕,不是一味盲目繼承也不是盲目舍棄與抵制新興事物,是批判性繼承,發展,從而帶動學科整體發展。
播音主持這一學科最大的特點就是綜合性強,他是集各大學科于一體的學科。然而在調查中發現一些學者極其排斥播音主持專業,生怕自己的學科與播音主持學科有聯系。但又與一些學者溝通,發現一些學者盲目宣傳播音主持學科,大力宣揚自己是汲取其理論而建設出來的理論成果。有時自己的專業知識無法駕馭其理論時,便瞬間改變自己的立場,立即否定其學科優點,只大力去闡述其缺點,這種一味盲目的否定,對播音主持學科的發展毫無益處,只會使播音主持這一學科在人們心中的印象愈發糟糕,阻礙其更好的發展。融媒時代,要求的是眾多文化元素共同發展,共同進步,而不是用否定學科去提升另一學科的方式,這種方式在學科界是極其自私的行為,是應以摒棄的。播音主持這一學科要長久發展就需要有冷靜,對學科清晰全面的認識,不能盲目聽信某些學者的一面之詞,而去否定這個學科的重要性,使一個學科喪失了生命力。
中國文化在發展過程中要求對外發展,面向世界,且在發展時要靈活多樣。播音主持學科在發展過程中也不例外。尤其是在這個網絡,融媒時代沖擊的背景下,學科發展處于十字路口,沒有一個確定的發展方向,這時候可能一個小小的決定就可能使播音主持學科發展走入歧途,直到徹底沒落,被其他學科所吞噬。首先,在發展時,要面向世界,讓中國播音主持學科特色傳播出去,讓更多的人了解這一學科,進而去學習,為其培養更多的人才。高校在招收學生時也可招攬更多的異國學生,讓其帶動播音主持這一學科走出國門,向外發展。其次要靈活發展,不斷吸收各類學科的優點,適應本學科發展情況,不可一味固守堅持單一學科發展方式,這則會削弱學科生命力。
在融媒時代當然要與融媒技術相結合來進行發展,例如現在的“互聯網+”技術,VR 現實技術,都可為播音主持學科發展提供更加優質的發展方向,且現在大多提倡互聯網發展模式,因為只有順應時代潮流的東西才可更好的發展。以諾基亞這一品牌作為例子,在早些年代,他在手機市場具有很大的影響力,然而因為他固守自己的原本發展模式,不創新,不順應智能機的時代潮流,他因此成為被時代所淘汰的一員。這就是一個大浪淘沙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不會同情任何一個被拍倒的弱者,只會剩下越來越少的強者,并形成強者越強的局面,從而形成壟斷。在學科界也不例外,如果播音主持專業不能有自己特色的學科特點,總會被其他學科所吞噬,本來就是一個有很強爭議的,本來就是一個在夾縫中生存的學科,如果沒有自己的學科特色遲早在這個縫中會被擠死。所以這個學科的學者以及之后所出來的專業人員一定要自身掌握融媒技術,這樣才可以讓這一學科更好地發展。
對于播音主持這一學科在融媒時代的研究不應該是單一的,應從多方面去看待,既要看到其對社會發展積極的一面,也要看到其不足的一面。對不足之處應加以提醒改正,對于積極的方面。且對于播音主持專業研究應細致化,多元化,對其發展的每一個欄目,每一個板塊都進行細致化分到節的研究,不至于中間遺漏哪個重要的環節,以至于不能對播音主持專業全面認識與研究以致產生誤解,阻礙其發展。在融媒時代,研究一個學科最好的方式便是借助于互聯網大網絡,用大數據分析,這樣分析出來的數據才是最有說服力的。
以上所分析的在融媒時代中的播音主持這一學科的發展情況可能當前形勢不容樂觀。面對著學科歧視,學科發展前景不樂觀以及缺少競爭力,但為了這一學科的長足發展,不在這個大時代背景下所淘汰也要做到順應時代潮流,使學科發展與“互聯網+”等模式相結合,培養相關人才。讓這一學科更好的走出國門,向世界發展,才可保持其長久生命力,但在網絡這一時代大潮中也不可迷失自我,保持學科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