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敏
摘要:在素質教育不斷推進的環境之中,越來越多的學校在學生素質培養方面的相關教育工作都在不斷加強,力求為我國教育改革的向前推動助力。音樂作為一種通過音符與節奏來進行情感表達的主要藝術形式,在旋律的傳遞以及作詞的表現上都能夠與聽眾產生一定的情感共鳴,對于人們人文素養的提升也有著顯著的作用。因此,音樂欣賞課程便逐漸成為了一種有效的教育手段,從而達到素質教育的全面實施,實現學生人文素質的有效提高。本文則圍繞音樂欣賞教育在學生人文素質培養中的功能進行了多方面的探究。
關鍵詞:音樂欣賞教育? ?人文素質? ?功能作用
中圖分類號:J60-05?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文章編號:1008-3359(2019)03-0081-02
一、現階段學生人文素質的現狀
隨著近幾年來我國經濟的快速增長,人們面臨的社會壓力及社會環境在不斷的趨向于復雜化,而作為學生同樣面臨著各方面的壓力及扭曲的價值觀。充斥在社會上的不良現象在不斷的挑戰著人們的道德防線,尤其是對于大學生而言,其生理與心理都在發育階段,在道德觀與價值觀形成的過程當中,極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影響,因此在高校中的人文素質培養越來越受到社會各界的關注。
尤其是在近幾年來,我國學生人文精神缺失問題越發突顯,我國對于這方面的關注度也在不斷的上升。具體來說,目前我國學生人文素質的缺失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第一,大部分學生由于受到傳統思想的影響,針對現代化的社會環境適應程度較低,而面對激烈的競爭,難免會產生畏懼的情緒,對于全新的事物難以產生自發的接受心理。而有部分學生盲目的追求全新的道德觀,過于崇拜金錢與地位,這兩者其實都是人文精神上的一種缺失。第二,是學生在人格體現方面的不足,具體表現為極端的以自我為中心,在進行事物的考慮時不顧及他人的想法與利益,同時也在不斷向社會的道德與法律底線發出挑戰。另一方面則體現為學生在學習方面表現較為優秀,但卻缺乏一定的生活自理能力及社會交往能力,無法較好的適應社會環境及社會發展。第三,體現在理想人格的方面,有兩種極端的態度:過于消極或好高騖遠。部分學生在學習與生活方面總是抱著渾渾噩噩的態度,完全沒有個人價值與社會價值的體現,而另一種則是將理想定得過于虛幻,過于好高騖遠。青少年作為我國社會發展的主要棟梁以及人才隊伍的中堅力量,不僅要求能夠擁有過硬的專業知識,還要具備優秀的人文素養及健康的人文精神。而面對學生人文素養的缺失現象,通過多樣化的途徑加強學生人文素質教育已經迫在眉睫。
二、音樂欣賞教育對于學生人文素質的提升功能
在音樂欣賞教育課程中,通常包括了多個方面的音樂知識拓展,其中不僅有音樂的具體發展歷史及典型性的音樂作品分析,還包括了音樂對于學生心理以及精神的調解課程。在現代教育環境中,音樂欣賞教育已經成為了一項能夠有效提高學生全面素養的科目,音樂欣賞課程在教育中所占的地位也在不斷增強。有效的音樂欣賞教學能夠為學生提供更好的學習環境與生活環境。音樂欣賞教育對于學生人文素質的提升功能,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提高學生的人文素質
音樂欣賞教育在學生人文素質培養方面的功能能夠通過多個方面來進行體現。首先通過音樂欣賞教育,能夠促使學生更進一步的把握音樂作品中所蘊涵的相關情感及內在涵養,長此以往學生就能夠形成對音樂內在知識的正確認知,而不僅僅將認識放于音樂表面的詞曲,對于學生藝術品味的提高有著顯著的作用,進而提高學生的人文素質。尤其是在經典的音樂作品中,往往會具備較為深厚的文化底蘊及創造背景,因此教師在進行音樂欣賞教育中,可以通過將音樂創作的歷史背景及相關文化進行傳遞,從而使學生接觸到更多的音樂人文知識,逐漸提高學生的人文知識儲備。在音樂旋律及歌詞的變化中,教師可以循序漸進的引導推動學生對各方面不同知識的認知,最終形成一定的人文素質。
(二)提高學生的精神素養
音樂欣賞課程的長期開設對于學生審美水平的提升作用是不言而喻的,與此同時也能夠通過對學生審美意識的完善,達到學生精神素養的提升作用。一般來說,大部分具有內涵的音樂都是以文學作品為基礎的,例如我國經典的詩詞曲等,都能夠上升為音樂的高度,并且通過與音樂的融合而展現出更加深層的含義及精神,甚至可以使詩詞更具意境與畫面感。畫面感的展現則為學生提供了一個直接接觸音樂作品的平臺,學生能夠從音樂中感受文學作品與音樂的魅力與藝術,逐漸對學生思想產生凈化作用。以我國典型的《春江花月夜》為代表,在音樂的配合下學生能夠從語言文字的描寫中自行勾勒出相關的畫面,也能夠達到對詩詞及音樂作品中清幽的景象以及詩人哀怨的心情進行感同身受。通過大量的鍛煉,學生自我審美意識的高度會得到自然的提升,而自身的人文精神也能夠得到較好的完善。
(三)提高學生的道德素養
我國著名的教育家蔡元培曾經提出藝術教育具有一定的輔德性,能夠通過美的作用完成善的引導。音樂欣賞教育活動的展開,一方面能夠對大學生個體產生一定的積極作用,通過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不斷促使學生能夠在生活中探尋美與發現美,能夠指導學生在日常生活中逐漸領悟正確的人生哲理,不斷警醒學生在成長的過程中要時刻保持善良和諧等美好的品德,引導學生通過客觀正確的手段來表現自我與實現自我,通過高尚的音樂引領學生逐漸消除自我內心的陰暗與消極,在成長中逐漸塑造高尚的道德品質。從另一方面來說,音樂教育能夠為學生營造一個積極向上,陽光和諧的校園氛圍,從而促使學生在長期的學習中能夠不斷受到周圍環境的熏陶,為學生道德素養的提高建立了一個良好的平臺。自古以來我國就有通過音樂教育,引導學生在生活中發現美與認識美的教育觀點,也就是說,良好的音樂教育能夠培養學生美的意識,間接促進學生道德素養的發展。
(四)提高學生的創新素養
音樂具有一種與生俱來的創造力特性。音樂是對聲音存在形式以及內容的不斷創作,因此在音樂的感受與創造中,就需要人們具有一定的想象力與創造力。在音樂的體會中,同樣需要人們將聲音的各種形式以及自身的內心感受進行結合與準確的表達。而通過音樂欣賞教育,學生能夠更加準確的通過自身感受及創造力去理解音樂中的內涵及情感抒發,同時也能夠不斷為自身積累不同的表達形式,為學生的再創作提供良好的條件。從其本質上來說,音樂欣賞過程其實屬于大腦的創造活動,能夠多方面的調動學生思維,逐漸促進學生創新素養的提高。
(五)提高學生身心健康發展
音樂欣賞教育能夠對學生心理健康發展和情緒的調節起到積極的促進作用,而這也是音樂教育所具有的特殊功能。具體來說,音樂教育在學生心理健康發展中起到的作用,主要可以通過三個方面來進行體現。首先,大學生在學習與生活中面臨的壓力通常是來自多方面的,容易積累一些較為不良的情緒或消極的想法,而這種情感都能夠在音樂欣賞教育中得到較好的調解與宣泄,學生也能夠從音樂欣賞中得到更好的心理平衡。其次,通過音樂的方式學生的心理承受限度,能夠得到較好的鍛煉,在長期的音樂欣賞教育中也能夠擁有更加堅強的自我意識和抗壓能力。不僅如此,音樂欣賞同樣能夠作為一項娛樂活動與學生的生活與學習進行融合,促使學生能夠在巨大的學習壓力中得到更好的娛樂與條件,學生的業余生活能夠得到一定的充實,同時也能夠得到精神上的豐富,學生的心理健康也能夠得到更好的發展。
三、結語
綜合而言,音樂欣賞教育作為諸多高校開展的一門專項課程,其主要目的就是培養學生的素質教育。在音樂欣賞課程中,學生能夠了解到音樂作品的創作背景、歷史文化以及旋律的主要內涵等,長期處于音樂的熏陶環境中,學生的自我情緒能夠得到一定的調節,個人精神也能夠得到較好的凈化與升華,同時對于學生道德素養和創新能力的提升都有著較為顯著的作用。通過不同功能的實現,逐步提高學生的人文精神境界以及人文素質。這就要求高校在開展音樂欣賞課程的過程中,必須要充分結合學生心理特點及不同專業的音樂課程特征,有效促進音樂欣賞教育,最終體現音樂教育在學生人文素質培養方面的主要價值。
參考文獻:
[1]龔佩玲.以培養學生人文素質為教育目標的音樂鑒賞教學嘗試[J].經營管理者,2009,(15).
[2]張又丹.大學音樂欣賞教育及其素質教育功能研究[J].北方音樂,2011,(01).
[3]張俊.大學音樂欣賞教育在學生人文素質培養中的功能探究[J].神州,2012,(14).
[4]王玲,馬競鴻.大學音樂欣賞教育在人文素質培養中的功能探究[J].音樂時空,2014,(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