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春晴
摘 要:楓香染源自布依族,就貴州楓香染而言,目前保留得最為完善的要屬布依族與瑤族。他們擅長制作這種工藝古樸而獨特的楓香染。為挖掘這種民族染色技藝,使更多的人關注其珍貴的人文資源及文化遺產,以實地調查與文獻記載為研究基礎,從楓香染的故鄉貴州省惠水縣雅水村小巖腳楊家的歷史淵源談起,從挖掘到傳承細數近百年歷史。從染制工具與材料、工藝流程等入手,分析其在題材、造型特點、色彩配置方面的造型規律及審美特點將其融入現代化因素,使其得到創新。布依族民族特色的楓香染工藝不僅具備歷史價值、工藝價值,還具備不容忽視的商業價值,它既是民族的瑰寶也是國家寶貴文化財富。本文主要分兩點來進行研究,一是布依族楓香染的地域環境、人文歷史背景,二是未來與現代接軌的發展方向及商業價值。
關鍵詞:布依族;楓香染;商業價值;創新運用
貴州布依族主要分布在黔南和黔西南兩個自治州,具體地址為關嶺布依族苗族自治縣、安順鎮寧布依族苗族自治縣、紫云苗族布依族自治縣、惠水縣雅水村等。偏遠的地理位置使傳統的楓香染工藝在當地保存相對完好,并至今還在布依族的日常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通過對布依族傳統楓的研究,將其與現代紡織品相融合,不僅可以傳承民族文化,還具有極為重要的商業價值。
一、布依族傳統楓香染的背景挖掘
1.布依族楓香染的人文歷史背景
傳說有一位留著長發溫婉飄逸的布依族姑娘偶然把織機擺到一株百年楓香樹下織布,楓香樹油滴落在織成的白布上,姑娘將白布印染后,竟然現出了美麗的圖案,“洗搓不去,入缸浸染,呈梅花狀,藍底白花,族人欣然,開始有楓香染”據說這位姑娘后來便成了大家公認的布依族楓香染始祖。其制作技藝類似中國古代青銅器中的失蠟法。楓香染、蠟染通過加溫使臘流失而使布上顯示畫。而青銅器制作通過加溫使臘流失而產生范,再往范中注入溶銅。有異曲同工之妙。
據《大塘理苗州志》載:咸豐庚申,晝夜火災,百戶受毀。族人搶救不及,御賜“天染楓香”毀于無情的火災。書中還記載了由于布依族楓香染印染品的顏色和花紋古樸、雅致,被譽為畫在布上的青花瓷。且楓香染用毛筆和楓香脂、牛油相結合使用,因沒有蠟的裂紋,做出來的圖案精致、清晰、漂亮。因此染楓香的圖案,被奉為神技、神物,此后,在布依族聚居地方,楓香樹被敬為神樹,保寨樹,神圣不可侵犯,經常披紅掛綠,香火繚繞,籠罩著神秘色彩。
2.楓香染的地理環境
楓香染源自惠水布依聚落雅水鎮小巖腳村,該縣位于貴州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共有23個少數民族,人口達到25.5萬人次。除去漢族少數民族占59.95%,其中布依族人口最少。小巖腳村以楊姓為主,均為布依族。該村處于東南部位地理環境優越,孕有不少秀美的參天楓香樹。其村最原始的保留來源于他們不發達的交通,由于道路的不變他們很少受到外來文化的沖擊,無論是在環境的污染還是文化的發展都保留著原汁原味的本質。
除了惠水布依人之外在民國時期的《貴州通志》中也記錄著麻江縣境內龍山鄉河壩村的瑤家人對“夭家”服飾描述尤為詳細:“夭家”又叫繞家,青色是瑤家男女衣服的主色,婦人多為長裙,自織自染,便有夭家青之稱。麻江繞家傳統服飾的最大特點除刺繡外就是以楓香染為飾。其地理環境與惠水大同小異,她們在楓香染工藝的歷史非常悠久,宋代《嶺外代答》記載:“瑤族人以藍染布為斑,其紋極細。其法以木板二片,鏤成細花”。她們在楓香染的傳承下毫不含糊,在2008年,河壩繞家楓香染工藝成功入選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河壩瑤寨也逐漸為外界所知。
3.布依族傳統楓香染的現狀
從實際應用方面來看,布依族楓香染僅在黔南地區出現,更多的原因是因為其實際應用的范圍很小,多數僅用于被面、床單、枕頭等紡織品。布依族楓香染手工技藝,雖歷經了一百五十余年的發展歷程,但最終也難以抵御強勢文化及工業化沖擊,瀕于失傳。一是從技藝傳承方面來看:如采脂,它與割橡膠相似——但適合采割只有百年以上的老楓樹才可以,并且是有季節之分的。樹脂在經過一系列的繁瑣處理后,而后用祖傳的“密法”將牛油和楓香油混合熬制而成,供染布之用。其工序及其繁瑣,而現當下有耐心的年青人少之又少。因此從事這種工藝的人廖寥無幾,只有少量制品留存民間,目前已處于后繼無人,瀕于消失的狀況;二是楓香染圖案已難以跟上現代審美觀的變化:楓香染染布料多為一尺二寸寬棉布,色彩僅有藍白相間二色,色彩較暗,且染色的穩定性差,易掉色,布料厚實,款式單一;三是制作成本高,時間周期長:楓香染的制作是無法用工業代替生產的,均為純手工制作。一條產品的物價成本不高但是人工成本高,完成一件作品最少需要三個月的時間。所以它逐步從人們的衣著中淡出。因此,為了延續工藝的傳承與發展,必須要融入新時代的元素,才能夠使楓香染得以流傳下去。
二、布依族傳統楓香染設計元素的分類與特征
1.布依族傳統楓香染的面料
布依族服飾面料多為布依族婦女自織自染的土布、白土布、色織布等。色織布以格子為主、也有其他的紋樣如條紋、梅花、辣子花、花椒、魚刺等,最多有兩百多種。土布一般用來做衣服,原因在于它薄厚有度,可做夏衣又可做冬衣。另一類布料則是直接將原色紗線挽好成線圈放入鍋中煮上15分鐘到20分鐘,然后撈出曬干,放進染缸里染色,然而有紋理的“土花布”或“布依布”是怎樣做出來的呢?它們均是用染好的線與白色紗線一起混合紡織而成的,所以就有了圖紋。土布、白土布、色織布、土花布、布依布這五種布的著色都有不同的深淺。一般除去做衣服的土布,白土布、布依布用來作畫、桌旗、包、布依婦女的背杉(背小孩子用的)等因其花色多,染起來色彩豐富。最后是色織布,布依婦女習慣將它用于背娃娃的帶子、衣裙、床單、被褥等。在布依族生活中所有能看見角落所用的布,均有楓香染的痕跡。
2.布依族傳統楓香染的色彩
布依族楓香染色調主要以青、藍、白為首,其他艷麗的色彩基本沒有體現。在染色完畢后用沸水脫去油脂,顯出青底藍、白花的圖案,脫脂后用清水漂洗、晾干、碾平,整個制作過程就告完成。然而在后人的不斷更新后,服飾色彩漸漸有了新的突破,目前可用楓香染做出以青藍色底配多色花紋,有紅、黃、藍、白色等,布依族服飾整體上呈現出鮮月的明度對比和冷暖對比。那是因為它大面積的顏色集中在藍、白、黑、青,運用明度較低的基船色搭配明度、純度均較高的輔色,如桃紅色、粉色、橘黃色、湖藍色等,而月基仙色一般為冷色調,而輔色多為暖色調,所以就有了這樣的效果。
3.布依族傳統楓香染的款式
貴州民間布染的紋樣分為自然紋樣和幾何形紋樣兩大類,幾何形紋樣一般在蠟染中常見而楓香染都是自然紋樣,紋樣靈感源于他們的日常生活。谷中的花、樹上的鳥兒,河里的魚等等,經過不斷的變形和想象,形成一套約定俗成,有美好祝愿寓意的紋樣。“布依族最重視的是床單,一張精心繪制的床單,最能體現楓香染的紋樣精華。”床單上的紋樣大體有,“石榴花、牡丹、蝴蝶、鳳凰……”。
圖案主體四周多以纏枝紋環繞,或在四方紋樣連續延展開來,蝴蝶、鳳鳥以及魚蟲等紋飾造型游走其間,完美對稱,重復均衡。花卉布局又吸收了國畫的風格,十分緊湊,花紋飽滿,滿而不亂,多而不繁且自由舒展。
楓香染中,每種圖案都是吉祥與美的結合。石榴花寓多子多孫,大瓶牡丹表意是富貴吉祥,蝴蝶是必不可少,因為“福氣” 不能少,鳳凰比喻太平,壽桃花,即健康長壽……一張床單上,把一個人從生到老,所有的祝愿,都滿滿當當的畫上了。
“楓香染的禁忌是‘見龍死,見虎窮,因此漢族常見的龍虎圖是不能在楓香染中出現的。”所以,在楓香染里不論貧富、老幼的紋樣都是相同。
4.布依族傳統楓香染工藝
采集好的楓香脂經過加熱、過濾、提純后與牛油按1:1的比例調合,便置之于爐子上加熱,繪制圖案時,取出適量熬好的楓香油在炭火上溶解,溫度不宜高也不宜低,50℃-60℃是最適宜的,待它融化后蘸取出,用毛筆在畫布上繪制圖案。一般在常溫下的楓香油是棕色的固體,待需要使用時才取出加熱。冬天的溫度可使楓香油更易凝固,因而它是最適合繪畫的季節。
描畫好的布,需等畫布變干。為了能更好的上色以便于侵染,一定要把畫布浸入冷水中,這一步是入染而它的最佳季節是夏天,染出的布料花紋細膩流暢著色均勻。浸染時,需要每一兩個小時,將置于染料中的畫布,撈起來晾曬十來分鐘,等染料氧化,再浸入染缸,如此反復五六日。
三、布依族傳統楓香染在當代紡織品上的創新運用
1.傳統工藝的調研
(1)工藝適用范圍及特征
布依族楓香染適用于各種紡織工藝產品,例如服裝、飾品、桌布、圍巾、鞋子、擺件、桌旗等等。在這些產品中我們加上獨有的布依族文化特色,以一種結合的方式將傳統文化與現代產品相結合。
(2)工藝的再設計
布依族楓香染屬于傳統民間技法,工藝復雜學習難度高,因此楓香染所打造出了的傳統產品過于單一,無法吸引消費者目光,并且傳統工藝的產品僅適用于收藏無法大眾化不能為更多的人接受。因此我們將傳統的工藝紋樣再改良設計,使之平民化具有實用性、美觀性,從而帶動傳統工藝商品的開發和利用。
2.傳統工藝與現代產品的創新運用
(1)與日用商品的結合
將楓香染技藝與圖樣與現代的商品例如桌布、擺件、掛飾等等,日常商品相結合,在結合中要充分考慮民族文化風情,利用布依族傳統的紋樣作為設計素材,切入點一定要獨特,實用不浮夸。引入現代審美和藝術的表現方式,對商品進行原創設計。且不能太過雷同,必須突出地方特色,立足于民族特性。
(2)與服飾產品的結合
用楓香染來制作小飾品,需要注重楓香染傳統技法的運用,用楓香染技藝染出不同的小樣與現代的商品相結合例如耳環、圍巾、包包等服飾飾品。這里首先要注意的是楓香染與現代產品結合的創新使用方法,切不可嫌麻煩,要保證產品小樣的質量。小樣可以提供楓香染體驗環節,讓大家參與制作。讓產品在創新中擁有獨特的民族性,以符合消費者的需求。
(3)與服裝產品的結合
將楓香染技藝與圖樣和現代的商品例如衣服、褲子、鞋子等等,服裝產品相結合,例如衣服,可以給客戶提供私人定制的空間。按照客戶要求完善私人訂制方案,在服裝面料的選擇上謹慎對待,面料作為服裝基礎是不容小覷的,它即可以詮釋服裝的風格和特性,又能直接左右服裝的色彩和造型的表現效果。因此如何讓當代的優質面料與楓香染達到完美結合,使它在有民族性的同時又具有實用性,符合大眾的審美心理。應避免易皺、易變形等天然面料的缺點,讓產品即能達到成年人穿衣的要求又能適應小孩的溫柔肌膚。所以在服飾產品的結合上要考慮的是面料的選擇。
四、結語
布依族楓香染想要突破目前的局限性,獲得更高更穩的發展必須力求尋找新的道路。不能僅靠政府與傳承人的一腔熱血,這樣的道路是走不遠的。需要革故鼎新,將好的元素融到當下時代流行中來,使它能適應時代的發展。這樣既能讓楓香染得到傳承又能產生新的價值,也可以帶動人們的學習積極性。楓香染與現代紡織品的創新結合不僅能帶來經濟效益還能達到傳承的目的。
參考文獻:
[1]秦剛,姚勝祥.布依族楓香染.文史天地,2016.10.
[2]李冀旻.傳統布依族楓香印染工藝發展探究[J].紡織報告,2017,11.
[3]董冰樂.布依族楓香染研究及在服裝設計中的創新應用[D].北京:北京服裝學院,2016.
[4]秦文.貴州布依族楓香染制作技術傳承影響因素與研究[D].重慶市:西南大學.
[5]長順文化局.長順縣志.關于布依族婚嫁服裝禮儀的調研.
[6]青林海.苗族與蠟染工藝探源[J].貴州文史天地,2000(06).
[7]丁文濤.布依族蠟染工藝探源[J].貴州大學學報(藝術版),2007,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