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岳 陳彥米 夏冰
摘要:自古以來,愛情是一個永恒的話題。本文首先對《詩經》中的愛情詩進行介紹,從愛情詩的情感內涵的角度,選取其中四首代表作品《關雎》《子衿》《桃夭》《女曰雞鳴》進行解讀,用二維動畫的形式進行富有趣味性的設計,以使當代大學生能感受到中華文化的民風之美、文學之美。重點關注了動畫中的劇本創作、人物與場景設計、趣味性設計以及音樂的設計和表現手法。
關鍵詞:詩經? ?婚戀詩? ?動畫創作
中圖分類號:J0-05?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 ?文章編號:1008-3359(2019)03-0162-04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這句大眾熟知的經典詩句出自我國最早的詩歌總集《詩經》。《詩經》收集了我國西周初年到春秋中期大約五百年間各地的民間詩歌,共305首,愛情詩是其中最為重要的一部分,歷來是學者們研究的熱點。婚姻愛情的美滿是家庭和諧的表現,也是社會和諧的基礎。以趣味動畫的形式對《詩經》愛情詩進行整理和創作,對于今天崇尚自由和愛情的大學生來說,易于引起強烈的情感共鳴、陶冶其心靈。
一、《詩經》愛情詩的時代背景及特點
《詩經》最初稱為《詩》,漢武帝始稱《詩經》,描繪女性愛情的篇章多被收錄在《國風》之中。愛情詩是《詩經》中極為重要的內容,其中描寫戀愛、婚姻、男女相思的詩有70余首,超過了《詩經》詩歌總數的三分之一。這些愛情詩具有獨特的時代背景和特點:
首先,《詩經》愛情詩的時間跨度很大。大致是從我國母系氏族社會向父系氏族社會的過渡時期(孫影,2013),處于原始文化和文明文化混合生態之下(黃少娜,2016)。一方面,由于涵蓋了上古母系氏族社會原始文化的遺留,其愛情詩毫無保留地描述了古人純真、熱烈的情感生活:允許一妻多夫的母系氏族社會男女性愛比較自由,如《鄘風·桑中》;女性對于愛情的熱烈渴望和主動追求呈現出直率天真、大膽直露之態,直抒胸臆,如《鄭風·叔于田》《召南·摽有梅》和《鄭風·豐》等。另一方面,由于社會分工的改變,男性成為社會的主要勞動力,女性地位逐漸降低,男權地位逐漸加劇。隨著穩定婚姻的文明時代的到來,一些新的觀念開始出現,一是聘娶觀念,如《衛風·氓》;二是父權觀念,如《唐風·鴇羽》《周南·桃夭》;三是貞潔觀念、堅貞愛情觀念,如《邶風·擊鼓》《鄭風·出其東門》《唐風·葛生》等。
其次,《詩經》愛情詩體現了中國的倫理思想。包括:以禮結合的夫妻倫理,如《唐風·綢繆》《周南·葛覃》《衛風·氓》等;夫德妻賢的家庭關系,如《召南·江有汜》《鄭風·女曰雞鳴》等。
二、愛情詩的選取與分析
《詩經》是中國古代的愛情詩大全,從相識、愛慕到追求、約會,從戀愛到婚姻,從恩愛和諧到別離相思或棄婦哀怨,如同一本酸甜苦辣的愛情小說,全面描寫了西周時期的愛情和婚姻生活。朱林、趙健(2017)將其區分為七個類別:春心萌發、佳人有約、男婚女嫁、琴瑟和諧、相思綿綿、愛情受阻、遺棄之怨;包曉靜(2018)將其劃分為四個類別:禮制約束下的愛情渴望、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婚禮中的嫁娶、禮制下的婚姻生活;東南大學人文學院張天來教授從情感內涵的角度,將《詩經》的愛情詩分為四個主要部分:自由浪漫的愛情、和諧美滿的姻緣、禮制滲透的婚姻、相思悲歌的苦戀。
本文借鑒曲艷婷(2015)對《詩經》婚戀詩篇目界定的表格形式,從愛情詩情感內涵視角,選取了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四首詩——《周南·關雎》《鄭風·子衿》《周南·桃夭》《鄭風·女曰雞鳴》,如表1所示作為動畫內容。
下面對其進行簡要分析:
《周南·關雎》。它是《詩經》的開篇之作,更是一首傳唱了千古的中華愛情之歌。運用了比興的手法,詩篇開始的部分采用雎鳥和鳴的聲音起興,引起后面對漂亮苗條姑娘的愛慕吟唱。詩歌講述了君子在河邊遇到一位采摘荇菜的淑女,為她的勤勞以及美貌而動心,產生愛慕之情,卻求而不得。整首詩采用樸質直白的語言,抒發君子對采摘荇菜淑女的喜愛之情。全詩以追求和思念為主旋律,言切而意婉,感情真摯動人。語言非常優美,以重疊句、反復詠唱的藝術手法來增強了詩歌的音韻美,展現了人們對美滿婚姻和幸福生活的追求和向往。第一章四句總述、起興,以物喻人,借景抒情,用相依相伴的“雎鳩”表示愛情的和諧專一;第二章八句描寫求愛、思念的過程,求之不得后陷入朝思暮想、寢食難安的苦戀狀態;第三章八句寫小伙子的幻想——與姑娘結婚、幸福生活。
《鄭風·子衿》。詩句開篇的表達含蓄內斂,托物言情。詩歌主要描寫了一位年輕姑娘思念戀人的情形,在看到青色的東西時,她就會聯想到戀人青色的衣領和玉佩。在這種思念之下,她登上城樓,渴望能夠看見戀人的身影,似乎一天不見,就如同相隔了三月之久。全詩采用倒敘手法,展現出女子單相思的心理活動,意境非常的唯美。
《周南·桃夭》。這是一首祝賀年輕姑娘出嫁而唱的贊歌。全詩采用了層層遞進的手法,開篇以桃花起興,形容新娘“艷若桃花”的美貌,同時祝愿品德美好的新娘能夠與夫家和睦相處,然后用桃花的果實和葉子進行比喻,祝福新娘能給夫家帶來人丁興旺和綿澤的好運。詩句描述生動、其樂融融、充滿了喜慶的氛圍。
《鄭風·女曰雞鳴》。這是一首極富情趣的對話體詩,表現了婚后生活平淡卻琴瑟和諧、具有點滴幸福的生活。整首詩充滿著濃濃的生活氣息,對話內容非?;顫娗纹ぃZ句逐步從短變長,節奏從慢變快,情感從平淡轉為熱烈,夫妻二人的人物形象也逐步從隱約變得個性鮮明。詩句表現出了婚后生活的歡樂和睦,夫妻恩愛、彈琴鼓瑟、舉案齊眉、享歲月靜好,讓人羨慕和贊嘆。
三、《詩經》愛情詩動畫的創作策略
《詩經》愛情詩動畫的創作策略主要包括以下四個方面:
(一)主題思想
本文《詩經》愛情詩的動畫設計,是以二維動畫的形式呈現,按照愛慕求偶、相戀思念、出嫁結婚、婚后生活四個階段和生活情節,對上面的四首愛情詩進行動畫創作。采用趣味性的解說,將古、今人們對于愛情的理解用動畫的形式進行閃回、結合,通過對四首愛情詩的故事呈現,使大學生充分感受先秦時期的愛情故事,傳承和理解我國男女平等、君子淑女、夫妻恩愛、愛情堅貞、家庭和睦的文化和倫理道德,促進社會的和諧。
(二)劇本創作
劇本的創作主要包括四個環節:確定劇本的主題、完整的故事構想、形成具體的故事大綱(包括故事的情節、事物的細節等方面)、根據故事大綱完成動畫劇本的撰寫。本次動畫設計按照婚戀發展的時間順序開展,分為求偶篇、思念篇、新婚篇和婚后篇。劇本內容如下:
求偶篇。以一群鳥兒的行為導入,引出《周南·關雎》部分畫面的描述。雎鳩本是潛入水中捕魚的猛獸,此時的它不在水中,而是站在河洲之上關關鳴叫,借此象征著男子對愛情的渴望與追求,從而引出有威儀、有地位的君子對淑女的追求。不遠處的河邊,淑女采摘荇菜,河邊荇菜隨著水流而左右飄動,君子與淑女在河岸兩邊對望,對淑女產生好感,回到家中,腦海里全是淑女的模樣,夜里輾轉反側,整夜難眠。第二天,淑女在河岸一邊采摘荇菜,并將其放入背簍,君子在另一邊看到此情此景,彈奏琴瑟表達愛慕之意,用鐘聲換取淑女的笑顏。君子、淑女在一起必然會經歷分離的處境,于是就到了第二部分思念篇。
思念篇。在《鄭風·子衿》中,首先映入眼簾的是城樓邊上飄揚的柳樹,淑女站在城樓之上,凝視著遠方,陷入沉思。在另外一邊,君子坐在樹下,身著青色上衣,佩戴青色玉佩。
新婚篇。當君子淑女到婚嫁之日時,引入詩歌《周南·桃夭》,此時庭院桃花紛紛,借花喻人。畫面并非過多強調君子家庭的顯赫以及淑女陪嫁的豐盛,而是描述待嫁女子在銅鏡面前梳妝打扮,鏡中之人艷如桃花。緊接著便是男女拜堂成親的喜悅畫面,男女雙方互相對視,情投意合。最后便是新婚燕爾拜見長輩,強調宜室、宜家的重要性。
婚后篇?;楹笊钔瑯邮且欢位橐鲋械闹匾M成部分,在詩歌《鄭風·女曰雞鳴》中:屋外傳來陣陣雞鳴,妻子催促丈夫外出打獵,自己在家中準備美酒佳肴等候丈夫歸來,丈夫為了感激妻子的款待,以佩贈之,以琴奏之。詩歌既有對眼前溫馨場景的描寫,又有對以后幸福生活的暢想以及對過去美好戀愛經歷的回憶。
(三)角色與場景設計
人物角色是動畫中的一個關鍵性的環節,為原本沒有主體的場景創造了生命和個性,構建想象空間。在設計人物和場景的時候十分重視比例、線條以及關于當時社會背景和民族風情等因素的影響。先秦時期不僅在服飾上講究文質合一、文質彬彬,而且在服飾中的佩件上也非常講究,它不僅能美化外表,還用于體現身份等級和人格修養。
動畫角色有主角和配角之分,在展現古代部分時,《桃夭》的主人公是結婚的青年男女,父母的出現在其中就扮演了配角的角色;在展示現代部分時,以卡通形象的老師教授詩經小講堂的場景映入觀眾眼簾,直奔作品主題,明確本次設計的主要目的。每一部分人物造型的設計都賦予人物一定的動態效果,增強畫面的靈動感,比如在講述“迎娶白富美或嫁給高富帥”時,通過閃光燈的形式給人物注入動態的效果。
動畫場景的設計主要圍繞人物角色的塑造進行,它創造角色生活和劇情展開的時空環境、展現人物角色的性格特征、參與角色的動作行為,推進故事情節的發展,包括:角色所處的空間、陳設的道具、社會環境與自然環境等。本片的場景設計思路是:每首詩歌講解之前先是以卷軸展開的特效顯示出詩歌的全文內容,之后對其進行每一部分的畫面描述,詩歌講述完成時畫面縮放回到課堂教室場景,讓觀眾在古代與課堂中切換自如,虛擬與現實相結合,力圖增添畫面的表現力。片中的空間環境作為婚戀交往的物質載體,在角色與場景設計時,首先要考慮我國古代農耕文明下先民的質樸情感、民俗文化下人們的美好愿景,尊卑秩序以及情境交融中的婚戀情感,為片中人物的婚戀交往提供古風的君子淑女形象以及具有農業特色的場景。
(四)趣味性設計
隨著時代的發展,個性化元素的日益推廣,趣味性的甚至是搞笑的風格日益受年輕人的歡迎,也能為動畫作品增添活力,并對動畫風格及情節進行一定的控制,從而形成視覺沖擊力。本片以趣味性解說的形式介紹《詩經》中婚戀詩不同階段的愛情故事,通過卡通老師的課堂教學與對古代畫面的動態呈現相結合的形式,加上幽默風趣的語言以期從聽覺效果上吸引觀眾的注意。
四、《詩經》愛情詩動畫的創作過程
(一)分鏡頭腳本設計
分鏡頭腳本是對劇本的形象化、具體化表現,就是“用圖像講故事”,它是動畫設計的一個重要環節。分鏡頭腳本在設計過程中要注意敘事語言風格、故事的邏輯性以及各部分之間的連接環節的設計。腳本中對每一個鏡頭的景別、畫面、解說詞、音樂以及時長等方面都要做到細致的設定,它是導演對動畫理解的表現以及總體設計的藍圖。在本次《詩經》動畫的設計過程中,先是對作品設計的思路進行了整理加工,形成最初的文字稿本,并根據文字稿本將分鏡頭腳本大致分為六個部分:1.現代部分對于《詩經》愛情故事的解說;2.第一類求偶篇,主要是通過對詩歌《周南·關雎》的畫面進行展示;3.第二類思念篇,主要是通過對詩歌《鄭風·野有蔓草》《邶風·靜女》畫面的部分展示以及《鄭風·子衿》的畫面描寫;4.第三類新婚篇,主要是通過對詩歌《周南·桃夭》的畫面進行展示;5.第四類婚后篇,主要是通過對詩歌《鄭風·女曰雞鳴》的畫面進行展示;6.老師對于《詩經》小講堂的總結部分。整體內容圍繞六個部分展開,可以具有鮮明的條理性。
(二)人物造型設計
人物是動畫制作過程中以生命形式進行活動的表演主體,是通過相應的造型語言將審美觀與動畫的內涵外化的一種可視化形象。片中人物造型設計主要涉及了兩個方面的內容:人物形象設計和人物動作設計。本次動畫設計的人物形象主要分為現代人物形象和古代人物形象兩大類。現代人物形象設計部分:片頭的現代的人物造型是以一名授課教師的形象代入,以日常生活中學生熟悉的角色進行《詩經》小講堂的開場介紹,具有一定的親和力;在介紹過程中一些對應的人物的出現主要是根據大眾常見的形象代入,具有一定的常規性。古代人物的形象設計部分:主要是根據所選詩歌的時代背景以及人物服飾上的特點展開設計,與詩歌緊密聯系,增強詩歌的表現力,比如:在詩歌《鄭風·子衿》中,要求詩中男子身著青色衣裳,與詩句中的“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相呼應。
動畫設計中不僅僅人物形象設計很重要,如何用它們展開故事亦同等重要。必須像電視或者電影的演員一樣可以進行表演。如在詩歌《周南·桃夭》中,男子女子拜堂成親,兩人相對微笑點頭,洋溢幸福之感。人物動作設計賦予角色強大的生命力和感染力,這種“運動”不僅僅體現在人物或者動物的運動,還包括角色相關生活環境、自然環境或者是人文環境的運動。
(三)音樂畫面設計
音樂可以輔助和烘托視頻畫面的表達效果、引導觀眾情緒變化。片頭部分選取了音樂是“禮儀之邦”的開頭片段,整個基調震撼高昂,與片頭端莊大氣的設計相吻合,帶給觀眾強烈的視聽體驗。二維動畫構圖是對分鏡畫面進行的二次設計,本片以現代課堂授課和古代畫面相結合的二維動畫形式展開,配上激情澎湃的解說詞以及歡快的純音樂,以使觀眾的注意力完全集中在作品上。
五、結語
《詩經》是人類最純真的愛情詩篇。其中的愛情詩真實、細膩、生動,具有很強的藝術表現力和現實感染力,呈現出純真質樸、熱情奔放、執著專一、重情輕物、男女平等、君子淑女、重視婚戀等特點(張運嬌,2017)?!对娊洝匪幍闹芏Y文化的本質是“和”,“家和”是“和”中之重,以男女相愛、夫妻恩愛、家庭和諧為基礎。其中的愛情詩在今天依然具有很好的借鑒和價值導向作用,可以引發人們對于當代婚姻和愛情的思考。“執子之手,與子偕老”的堅貞愛情觀依然應該成為人們的道德規范、青年人的信念和行為準則。許多大學生對愛情缺乏深刻的理解?!对娊洝分械膼矍樵姡梢宰屌⒆訉W會勤勞努力、高雅端莊、重情輕物;男孩子學會平等尊重對方、執著專一、重視婚姻和愛情,這些對于今天的年輕人依然值得借鑒和遵循。
用趣味性的設計手法去表現《詩經》中的愛情故事和行為準則,是對弘揚我國傳統文化的一種積極探索,希望能用大學生喜聞樂見的方式去傳承我國的傳統文化,以幫助他們形成健康、積極、純真的愛情觀,構建和諧社會。
參考文獻:
[1]朱林,趙健.《詩經》愛情詩的基本內容及特點探析[J].重慶科技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7,(12):81-83+103.
[2]孫影.淺析《詩經》中的婚戀詩[J].大眾文藝,2013,(07):13.
[3]黃少娜.從人文學角度淺談《詩經》的婚戀詩[J].現代語文(學術綜合版),2016,(08):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