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匠
劉師培(1884年-1919年),字申叔,號左 ,揚州人。雖然他只活了36歲,卻是一代經學和史學大家,學問與章太炎齊名。
一、好記性
劉師培從小就聰明過人,記憶力超強。讀書總能“一目輒十行下,記誦久而弗渝”。一次,冶春后社的詩人程善之從上海購得新出版的蒙古地圖一幅,回到揚州后,邀劉師培與方地山(清末民幻著名學者、書法家,善作對聯,有“民國聯圣”之稱)二人共同瀏覽。時近晌午,傭人來喊他們吃午飯,程先去了,等了許久,仍不見劉、方二人。于是,程又叫人去催。一會兒,劉來了,方仍未至。程又親自去叫,方說,還缺十余個地方。程不解,方日:“我一直背這圖上的地名,還有十幾個地名背得不是很牢固。”程大驚,一張蒙古全圖至少有上千個地名,而且個個佶屈聱牙,一兩個時辰,怎可能記得住?方說:“我固不敢說我能在這么短的時間里,全背下來,但我敢保證劉師培都已背下來了。”
飯后,劉、方二人備取一塊漆牌,持粉筆,默繪地圖。等到完成后,與原圖比較,方有六七處錯誤,而劉只有—處錯誤!
又,劉在北大教書時,體弱多病,但記憶力不減當年.常致函揚州家中,索取某書,云在某架上某行某格,分毫不差。授課時更不帶片紙,信手拈來。馮友蘭嘗回憶在北大聽劉的課:“當時,只覺得他的水平確實高,……他上課既不帶書,也不帶卡片,隨便談起來,就頭頭是道。援引資料,都是隨口背誦。當時學生們都很佩服他。”
二、爛筆頭
劉的學問雖大,但字卻寫得很難看。他當年考秀才時,主考官差點因為他“字如花蚊腳,丑細不成書”而不錄取他,但突然瞥見其詩中有“木蘭已老吾猶殘,笑指花枝空自疑”這樣的佳句,才錄取了他,而且還給了他個第—名。甚至在他去世四十年后,他在北大的同事周作人還不忘調侃此事,“申叔寫起文章來,真是‘下筆千言,細注引證,頭頭是道,沒有做不好的文章,可是字寫得實在可怕,幾乎像小孩子描紅,而且不講筆順。”
但有趣的是,劉對自己的字感覺卻格外良好,說:“我書之佳趣,唯章太炎知之。”一次,他跟黃侃聊天,說當教授沒勁,還不如下海賣字,并一本正經地征求黃的意思,黃當時已拜在劉門下,不好意思直說,憋了半天,才說了一句:“先生只要簽上‘劉師培三個字,就會有人肯出錢買。”
三、怕老婆
劉師培的老婆何震出身名門,能寫會畫,據說還是個大美女。劉先前在上海時思想激進,與何訂婚后,就把她接到了上海。不料何在上海愛國女校學習了一陣子之后,竟變得比劉還要激進,成為一個堅定的女權分子,劉則變成了一個瞑內主義者。
據劉的朋友張繼回憶:一個晚上,劉慌慌張張地沖進他家,喘息不定時,外頭突然傳來一陣急促的叩門聲。劉立刻面色隆白,說:“必是我太太來了,怎么辦?我非躲起來不可!”說完,就閃電般沖進臥室,鉆到了床底下。張繼開門后,發現來的是他的一位朋友,就進臥室叫劉出來。劉卻以為張在騙他,死活不肯出來。最后,張只好趴下,把他從床底下硬給拽了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