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佶(1082-1135年),即宋徽宗,號宣和主人,北宋朝第八位皇帝。北宋是非常奇特和發展不平衡的時代,一方面,北宋是中國歷史上科技最發達、文化最昌盛、藝術最繁榮的朝代之一,名人輩出,登峰造極。陳寅恪言:“華夏民族的文化,歷數千載之演進,造極于趙宋之世。”但另一方面,國庫空虛,入不敷出,軍力薄弱,又被歷史學家稱為“中國歷史上最貧困的一個朝代”。趙佶在位期間,追求奢侈生活,從民間搜刮奇花異石,采辦“花石綱”修建園林宮殿,重用奸臣,政治形勢一落千丈,梁山起義和方臘起義等風起云涌,北宋統治危機四伏。靖康元年(1126年),金軍兵臨城下,趙佶將皇位禪讓給太子趙桓。靖康二年,趙佶與趙桓(欽宗)二帝一起被金軍擄去,歷經167年的北宋滅亡,趙佶九年后恥辱地死于五國城,這就是歷史上有名的“靖康之恥”。


趙佶在位26年,治國無能,但其藝術造詣極高,是中國藝術史上的重要人物,他自身擅長繪畫,利用皇權,創建宣和畫院,廣集畫家,發展宮廷繪畫,使宋代的繪畫藝術有了空前的發展。趙佶是書法高手,創造出獨特的“瘦金體”楷書,筆法犀利,姿態靈秀,鐵畫銀鉤,挺勁飄逸,富有鮮明的藝術個性,開創了書法史上的一個新流派,題在他的工筆重彩繪畫上,相映成趣。后人競相仿效,但能達其神韻的卻很少,可見其書法功力。趙佶草書的成就也很高,有草書《千字文》傳世。
北宋的制瓷業在徽宗時也發展到頂峰,其素雅、至簡、自然的美學思想,使宋瓷登上卓越千古的高度,引領了千年之美,成為中國美學的寶貴遺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