臧小倩 李 超 張釗源 陳 琛
(青島理工大學建筑與城鄉規劃學院,山東 青島 266033)
基于我國“特色小鎮”的提出以及“鄉村振興”政策的推廣,各地區特色小鎮以“由業聚人—由人興文—由文引游”為總體目標,力求成為融合產業、文化、旅游和社區的有機綜合體,形成一個生態、生產、生活有機融合的生態圈。在2016年青島即墨舉辦的國際海洋溫泉論壇上,正式啟動了國際國內兩鎮創建工作——即墨“世界溫泉健康名鎮”和即墨“中國溫泉旅游名鎮”。
即墨溫泉街道位于山東省青島市即墨區東部,其總面積102.63 km2,總人口為2.5萬人。目前轄區內還沒有形成嚴格意義上的特色小鎮,但是其核心區域(東起麒麟東路、芭東路、荊疃路,南至海泉路,西至海泉路、溫泉一路,北至麒麟路的合圍區域)的功能板塊和節點已具備打造成溫泉小鎮的硬實力,區域面積約3 km2[1]。
溫泉小鎮域內擁有全球唯四、中國唯一的溴鹽海水溫泉資源,水質清澈,水溫一般在80 ℃,味咸,高礦化度[2]。小鎮內溫泉分布面積達0.9 km2,土壤導熱系數較高,地溫適宜,地層熱傳導條件優良[3],地熱條件優越。溫泉小鎮歷史源遠流長,漢代被封為溫水侯國,明朝時期被稱為“湯上”。還曾是古皋虞侯的封地,留有諸多歷史遺跡,其中王吉家族墓群為青島市級文物保護單位。
小鎮目前主要面臨如下的4大問題,見表1。

表1 溫泉小鎮的問題及改進意見
青島溫泉特色小鎮景觀規劃目標是:以小鎮自然生態格局為依托,利用小鎮資源,強調地域文化,突出溫泉特色,完善溫泉產業聯合發展,打造綜合康養、生態、文化、旅游的新型溫泉景觀。
2.2.1總體景觀結構
總體景觀規劃上形成了“兩軸八區四節點”(見圖1,圖2),打造點—線—面的布局結構,使整體景觀規劃層次豐富完整。其中,兩軸:濱水景觀軸和溫泉商業街景觀軸;八區:溫泉特色住宅區、生態運動景觀區、親子活動景觀區、特色商業景觀區、溫泉康養景觀區、溫泉文化景觀區、溫泉生態景觀區和城市綜合功能區;四節點:溫泉公園、游憩廣場、種植體驗園和生態運動公園。

2.2.2景觀功能布局
如圖2,圖3所示,本次規劃將小鎮整體分為了動靜兩大區塊。動態區塊是小鎮觀光旅游的重點區塊,重點在溫泉文化展示和商業活動。主要包括:溫泉特色住宅區——由原住居民居住使用,是當地民宿文化最直接最真實的體現區域。親子活動景觀區——以溫泉鎮小學和兒童體驗種植區為中心的區域,重視兒童的參與。特色商業景觀區——承擔溫泉小鎮商業功能,也是公交站所在的區域,是游客集散的中心。溫泉文化景觀區——是小鎮的溫泉文化展示中心,承擔文化展示職能。溫泉生態景觀區:以溫泉公園為主的旅游中心。而靜態區塊以康養健身為重點。其中包括:溫泉康養景觀區,主要突出溴鹽海水溫泉的康養功能,與療養院結合。生態運動景觀區:由生態運動公園和生態型溫泉酒店構成,承擔居民運動健身的使用需求。城市綜合功能區位于東南角,承擔服務配套功能。

2.2.3交通綠化景觀策略
1)打造以新興街為主要道路、溫泉一路和大田路為次要道路的交通綠化景觀體系。配合沿街綠化,輔以景觀節點,豐富景觀層次,完善景觀結構(見圖4)。

2)大田路沿街綠化采用特色水景打造生態化的景觀設計手法,突出生態運動景觀主題。
3)新興街北段景觀設計注重與商業街整體建筑風格色調的協調統一,綠化景觀大氣簡潔,但又不失層次,并引入人性化的景觀設施。新興街南段與溫泉生態景觀公園連接區域則考慮景觀邊界與生態景觀公園的銜接,形成開放的公共綠地空間,形成鮮明的景觀特色。
4)溫泉一路作為連接了溫泉文化景觀片區和溫泉康養景觀區的一條“溫泉街”,綠化景觀設計重點則是與周邊的溫泉酒店特色相結合,以沿街綠化景觀設計整合碎片化的酒店景觀。
2.3.1康養型溫泉景觀
溴鹽海水溫泉具有獨特的醫療保健價值,可以促進新陳代謝,有排毒養顏、美容減肥之功效。對炎癥和皮膚病有顯著療效[4]。結合溫泉的保健價值,可打造康養型溫泉景觀。此類溫泉景觀注重安寧靜謐環境的營造,需優化景觀的降噪功能,使用多層次的植物,與外圍噪聲進行隔離。植物配置可選擇銀杏、香樟、雪松、懸鈴木、女貞、桂花、夾竹桃、木槿、孝順竹、珊瑚樹、八角金盤等[5]。
2.3.2生態型溫泉景觀
溫泉小鎮的生態型溫泉景觀在康養型溫泉景觀的北側,生態運動區之中,以美景、休閑為重點,在康養的需求上,向自然修心和健身運動進一步延伸。該區域景觀設計在注重內部健身設施打造的基礎上,可適量結合周邊環境打造戶外溫泉景觀。
2.3.3親子型溫泉景觀
通過分析調查問卷發現,以親子為重點的溫泉酒店是必不可少的。親子型溫泉酒店在景觀設計上要注重互動性和參與性,要有針對兒童的活動安排和娛樂設施。整體色彩上要明快且使人愉悅,兒童的安全防護措施也是親子型溫泉酒店的重點,可利用兒童對溫泉水的喜愛,有針對性地為兒童打造特色水上設施。
2.3.4特色文化型溫泉景觀
這類溫泉酒店景觀在外觀上可以結合當地傳統民居“海草房”的風格進行設計,在景觀設計上注重歷史感的塑造,結合本地歷史文化和節慶活動,營造出獨一無二的溫泉特色。
IP作為既自帶流量,又促進全產業鏈延伸的方法,對于確立即墨溫泉小鎮的整體風貌有決定性作用。IP形象需要蘊含豐富的精神力量和情感價值,需要有衍生的場景內容,立足小鎮特色[6]。小鎮因有親子游的需求,在IP形象上應注重兒童的喜好。除此之外,要發掘和融合當地傳統節日和集會文化活動,使之成為營造主題風格場景化的重要一環,如可以舉辦“祭海節”等節日活動。同時通過打造“生態溫泉”“綠色康養”“農家文化”的特色IP,與周邊景點聯動,構建康養體系,結合溫泉特色景觀,凸顯溫泉文化、強化IP形象,并吸引消費者,從而得到鏈條式的產業發展。
針對青島溫泉小鎮的景觀規劃,核心是突出溫泉特色,注重當地資源和游客需求的結合。充分利用自然景觀,強化兩條縱向軸線對景觀節點和各功能區塊的串聯貫通作用;打造溫泉酒店自身景觀的獨特性,避免同質性競爭。通過合理有效的景觀布局,完善小鎮的景觀體系和功能結構,豐富溫泉產業類型,促進小鎮產業的可持續發展,使之成為有競爭力、有吸引力的溫泉旅游小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