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建 功
(太原晉萬通公路勘察設計有限公司,山西 太原 030032)
安澤縣隸屬山西省臨汾市,位于山西省的南中部、臨汾市的東部,是連接晉南和晉東南的交通節點,縣域交通和物流樞紐。目前,安澤縣唐城工業園區正在迅速發展,其中以煤焦產業為主,主要企業有永鑫煤焦、太岳煤焦、玉華煤業等多家煤焦企業,其中永鑫煤焦和太岳煤焦兩家龍頭企業為帶頭發展的排頭兵。按照安澤縣“十三五”時期規劃以及唐城工業園區內永鑫、太岳兩焦化企業未來新增產能規劃,唐城煤焦化深加工工業園區正在建設中,統籌推進園區內電力、道路、網絡通訊等基礎設施改造。隨著長臨高速的建成通車,勢必對工業園區造成更大的交通壓力。目前,工業園區與國道連接的主要道路為縣道第安線,縣道第一川—安澤線(X932)技術標準為三級公路,路基寬度7.5 m~12 m,技術標準低,路況差,慢行車輛交通量較大,過村路段街道化程度嚴重,已經不適應經濟發展的需要,亟待升級改造。
1)項目建設是完善縣域路網、緩解城區交通壓力的需要。安澤縣目前交通基礎設施總量較低,缺乏對周邊及遠程經濟節點進行針對本地區的系統定位,對外通道單一,安澤縣境內不通高速路,沒有一級路,主要對外通道的省道326線已超期服役,路面損壞嚴重,經常發生擁堵和交通安全事故。國道309線在安澤縣境內經過,但離安澤縣縣城和工業經濟集聚區較遠,無法承擔安澤縣出境主通道作用,導致安澤縣與周邊地區的運輸組織效率低,難以起到引導安澤縣融入周邊區域的經濟圈的交通支撐作用,區域運輸服務協作性差,對構建區域規模互補型經濟的支撐力不足,一體化發展進程緩慢。安澤縣有著臨近晉東南的地理位置優勢,要進一步整合區域交通資源和構建綜合交通網絡,將充分發揮交通重心位置的優勢。為了適應國民經濟的快速增長和城市的發展,必須加快對長臨高速安澤連接線工程的建設,該工程可進一步完善城區道路網絡系統,有利于優化城市交通組織管理,成為安澤對外交通連接通道,緩解現有的交通壓力。
2)項目建設是改善投資環境的需要。該工程的建設,對于改善安澤縣縣域的交通現狀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安澤縣北部唐城工業園區近年來永鑫、太岳等煤焦企業正在大力投資建設,在加強基礎設施建設、擴大內需的良好機遇下,盡快實施本項目能帶動縣城的發展,進而促進安澤縣與周邊城市的來往。基礎設施項目的建設不僅對于大力推動沿線的土地開發以及促進區域建設起著重要的作用,而且為完善城區的合理布局、增強城區功能、吸引各方面投資提供了關鍵的主導方向,項目的建成將成為貫通安澤縣南北的經濟大動脈。
3)項目建設是大力促進安澤旅游業發展的需要。安澤縣要實現轉型發展、跨越發展、和諧發展,必須加快發展以服務業為主導的第三產業。近年來,山西省正在打造“黃河、長城以及太行三大板塊”旅游路的部署,安澤縣正在充分利用當地優勢,奮力打造精品旅游景區,從而為推動全縣結構優化升級和發展方式轉變提供動力支持與戰略支撐。旅游業的發展必須依托其基礎設施的發展,從而推進安澤縣全域旅游發展,打造山水文化田園城市。
4)項目建設是節約運輸成本,促進物流業發展的需要。“一帶一路”作為中國新的國際戰略框架,給中國經濟帶來了多重發展機遇,尤其是對物流業的發展勢必造成較大的沖擊,而便利的基礎交通設施是物流業發展的必備條件,交通狀況的改善將大大縮減運輸成本,有力提高物流業的經濟效益,大修養護工程的實施將有效改善路況,使運輸時間大為減少,極大地節約了成本,運輸效益大為提高。物流業的興盛將有效地推動地方經濟貿易的發展,安澤縣必須充分發揮當地煤焦行業的優勢,加強地方與外界的交流和聯系,順應經濟發展的潮流。
5)項目建設是提高沿線林區防火能力的需要。項目兩側森林覆蓋率較高,是山西省太岳國有林的重要組成部分。目前森林防火基礎設施較為薄弱,林區交通道路不通暢,森林防火體系不夠完善。一旦發生火災,消防力量不能及時進入火災發生地將給人民群眾的生命財產帶來威脅并造成巨大的損失。便利的交通是森林防火的重要前提條件,項目的實施將進一步提高沿線林區的防火能力。
從上面幾點可以看出,項目的實施將促進發展地方經濟,利國利民、勢在必行,所以本項目應盡早立項建設。
本項目通過對直接影響區內歷年交通量與歷年社會經濟指標進行相關分析,由未來影響區內的經濟發展指標預測未來交通量。根據項目對地區交通運輸、交通量以及經濟發展的影響程度,結合區域內社會經濟、交通現狀和路網狀況、通道交通量的車型結構,得到本項目未來特征年斷面趨勢型交通量預測結果,見表1。

表1 項目遠景年交通量預測結果 小客車/d
由于本項目現狀道路為縣道公路,途經村莊較多,交通量的形式復雜,并綜合考慮擬建項目在路網中的功能、布局以及沿線經濟發展的需要等因素,本項目按照交通功能劃分擬改造公路為二級集散公路,設計速度為60 km/h,路基寬度采用15.5 m,大中橋橋梁寬度采用20 m,小橋涵與路基同寬,設計汽車荷載等級采用公路—Ⅰ級,其余技術指標應符合部頒JTG B01—2014公路工程技術標準規定。
3.3.1路線起終點、走向、主要控制點及建設規模
1)路線起終點。
擬建公路起點位于縣道第安線東灣村安澤與古縣交界處,走向基本上順延舊路安第線;終點在變電站附近與安澤互通被交路改一級路工程項目進行順接。
2)路線走向。
路線主要在舊路基礎上進行布設,由于路線為靠山臨溪線,在路線到達嶺南村麻衣寺前路線主要沿著藺河前進且多次跨越藺河;在到達麻衣寺景區后,路線主要沿著舊路圍繞沁河布設。為了保護麻衣寺景區處“崖塔倒影”的歷史景觀,路線在此處設一座麻衣寺24 m~40 m的麻衣寺大橋。過麻衣寺景區后,路線多次跨越沁河并在石渠村跨越沁河的同時跨越引沁河水入臨汾渡槽。跨渡槽后,路線基本沿著舊路到達終點。
3)主要控制點。
主要控制點:起點、東灣村、永鑫焦化廠區、唐城鎮、唐王寨景區、正在修建的永鑫鐵路、和川鎮、嶺南村、麻衣寺塔景區、引沁入臨汾渡槽、飛嶺村、終點。
3.3.2工程規模及投資
路線全長37.217 km,全線采用5 cm中粒式(AC-16C型)SBS改性瀝青混凝土+7 cm粗粒式(AC-25C型)SBS改性瀝青混凝土+30 cm水泥穩定碎石+20 cm水穩碎石,新建大橋6座。中橋6座,涵洞65道,大小交叉52處。總投資估算為93 504.48萬元,平均每千米造價2 512.41萬元,其中建筑安裝費為71 326.84萬元。
國民經濟評價采用有無對比方法對擬建項目進行評價,內部收益率為12.71%,超過8%的社會折現率,符合建設要求,且具有較高的抗風險能力。
擬建項目屬主要集散公路,本次設計將原有三級公路標準提升改造為二級公路標準,除利用原道路路基用地300畝外,新增用地1 345.6畝,符合國家用地標準。
環境保護是我國的長期基本國策,我國政府歷來都十分重視,項目組本著“以防為主,防治結合”的原則,力爭使工程建設給沿線自然和社會環境帶來的不利影響降至最低程度。在路線布設時,綜合考慮沿線的自然環境和社會環境,努力避讓良田、村鎮、居民集中區、旅游風景區、文物等環境敏感區,最大可能地保護環境,并在方案實施過程中,盡量形成新的景觀,美化自然,做好環境保護措施。
對現有公路的提升改造,必然會對區域內的社會經濟、環境等造成一定的影響。本項目的建設將加快安澤縣經濟發展;改善區域交通運輸狀況;提高道路服務水平和交通安全水平;改善當地居民的出行條件,增加居民的收入;提高居民的生活質量和水平,促進交流,有利于社會的安全和穩定。同時也是社會公眾的現實需求,具有顯著社會效益。
1)盡快做好該項目的各項前期工作,嚴格按照建設工程的基本程序落實工程進度,在批準規劃的基礎上,重點進行土地征用、設計、環評等各項工作,以便工程能盡早立項,并能開工建設。
2)科學安排,合理組織,采取靈活的融資政策,積極籌集建設資金,確保工程順利完成。
3)縣各職能部門應盡快協調落實項目選址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