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友 烏魯木齊廣播電視臺
曾幾何時,牛氣哄哄的電視媒體人,不再大爺般地坐等被采訪單位前來恭迎,也不再是拿著電話吆五喝六、頤指氣使地跟關系單位提采訪要求?,F在每天看著周圍同仁通過一部手機在網絡中搜尋選題、查找線索。而每當有關乎民生的事件發生,有多少市民守著電視等待信息的發布,新媒體的到來,讓許許多多的電視人甘拜下風。面對新媒體的快速發展,我們應該清醒地認識到,必須尋找到新的融合點,借其長而補己短,只有將各自的優點進行融合,才能在未來的發展中贏得受眾,尤其是在紛繁復雜的社會矛盾中、在形形色色的道聽途說前、在各種疑惑層出不窮時,要高舉主流媒體鮮明旗幟,用真實、客觀去贏得第一話語權,用公正權威贏得受眾信賴,從而使電視媒體與時俱進,勇立潮頭。
面對新媒體的不斷崛起,越來越多的受眾選擇用移動終端接收信息,傳統電視媒體,想要獲得一席之地就必須要進一步開發和放大自己的優勢,同時要與新媒體融合,達到共融共生。比如利用傳統媒體的公信力,建立自己的微信公眾號、手機APP,實現新聞產品“總體策劃、一次采集、多種生成、多元傳播”,有效提高傳播力、引導力、影響力、公信力。
傳統電視新聞可以發揮其公信力的優勢,通過大量解讀、重構源自網絡的生動信息而引發電視觀眾強烈興趣,同時也能成為各大視頻網站的熱點節目,通過與新媒體的融合發展,在制作傳播中實現個性化制作、可視化呈現、互動化傳播。
其次創新形式。在原有的電視節目中,將來自互聯網的消息,進行二次加工,形成節目自己的風格,同時針對某個話題運用直播手段和網絡信息進行融合來增強傳播效果,比如曾經有一條關于新能源汽車下線的稿件,在傳統媒體播發時,我們采用了直播的方式進行直播,同時新媒體直播平臺就變成,一個“環保天使誕生記”,角度完全發生變化。也就是說通過不同平臺的傳播,能給受眾帶來不一樣的感受。融媒體時代的到來,傳統媒體要選擇融合,通過各種平臺集合海量信息的推送,以及強大交互服務等功能于一體,構建傳播更快、內容更新、覆蓋更廣的全媒體格局。并且要更加注重節目品牌的延伸開發和利用,內容上要“與眾不同”,渠道上要“整合營銷,延伸擴張”。
電視媒體必須求快,就是直播常態,時效為王。面對手機這個新的傳播方式,電視新聞想要在未來參與競爭,就必須將電視新聞現場直播常態化并融入到手機直播中,通過手機直播電視直播的方式來打造融媒體。因為無論使用何種媒體,無論技術手段再先進,現場聲畫直播加深度評論仍然是新聞報道的形式。電視直播常態化作為一種傳播方式而導致的共時知情權,不僅有利于造就成熟的公眾和社會,也恰恰提升了大眾傳播的社會公信力。
目前的國內電視媒體都在發展自己的新媒體,開發自己的手機應用軟件、手機直播平臺。傳統媒體與新媒體的有效融合在觀眾中形成了新的收視期待,那就是當國際國內發生重大事件或活動時,都希望在第一時間看到傳統電視媒體的直播。這種期待其實是觀眾對經歷自己無法身處其間的重要事件以增加感受的一種期待。
網絡媒體新聞媒體的優勢在于快、多、雜,所以很難兼顧到事件的深度。而電視沒有則可以在深度上做文章,西方新聞學概括深度報道是“以今日事態核對昨日背景,從而說出明日的意義來”。在2015年時有一篇報道講述的是建筑垃圾變身馬路磚,新媒體只是簡單的在網站上微博上發表了一篇建筑垃圾經過再處理變成馬路磚,而當時的電視媒體則是通過這一事件,深挖背后的意義,建筑垃圾之所以變身馬路磚,一方面是資源再利用,而另一方面則反映的是重點項目的建設,帶動了周邊產業的發展成為了拉動經濟的新引擎??梢哉f電視新聞深度報道,是電視新聞走向成熟的標志,是電視魅力的具體體現,更是觀眾,日益提升的收視心理、審美情趣的需要。因此電視新聞工作者要努力,做好深度報道,筆者認為,做好電視新聞深度報道要在腳力、眼力、腦力、筆力上下功夫。將制作優良的深度報道進行再次加工,以另一個角度,另一個方式通過新媒體傳播,在多平臺傳播中,不斷提升整體影響力。
新媒體在傳播時間上相比而言則具有自由、快捷的特點,可以輕易做到隨時發布,但是網絡媒體也存在先天不足,表現在:公信力不足;提供的信,息停留層面,深刻性不足膚淺有余;缺乏權威性、喉舌作用難以凸現等,對此,作為黨和政府喉舌,電視媒體的權威性是目前網絡媒體無法取代的優勢。電視則可以充分發揮自身的這一特點,進一步利用好自己的資源,通過權威平臺,透視深層,揭示真相,用真實有效的信息吸引擴大自己的受眾群體。我們應該做到搶占第一話語權,第一時間發布信息,搶占先機,使受眾最先得到最準確的資訊;抓住議題設置權;巧用新聞解釋權主動出擊,有所作為,去偽存真,還原真相,以客觀、真實、公正贏得電視媒體競爭力。
從內容到語言,以及所有電視手段,搭建互動平臺。但是精彩的內容和細節才是關鍵,不論是短視頻、還是深度報道,都必須符合受眾的心里,以豐富的內容,充分的互動、新穎的形式、生動的表達來獲得廣大受眾的普遍認同,并通過新媒體進行廣泛參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