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玲 寧波財經學院
傳統的傳播形式主要以報紙、雜志、廣播、電視為載體進行傳播。近幾年隨著新媒體的迅速發展,智能手機使用率的爆炸式增長以及生活方式的改變,廣告、新聞、經典文化思想等傳播形式都發生了改變。由傳統漫畫轉變而成的條漫也因此應運而生。
(一)外來文化的入侵。在我國改革開放以及世界經濟一體化趨勢下,外國文化的不斷滲入和交融,給我國優秀傳統文化帶來巨大沖擊。現如今越來越多的年輕人被各式各樣的“洋文化”所吸引,盲目追求外來文化的同時視傳統文化為糟粕,甚至對外來文化的了解程度遠超于傳統文化。其次傳統文化大多以古文的形式展現、傳承,對于現代使用白話文的年輕群體來說古文晦澀難懂,且沒有吸引力,提不起興趣去閱讀與理解。
(二)文化背景不同。傳統文化是歷經多年發展而成的文化積淀,包括古文、戲劇、傳統節日等,這些文化主要是通過文字記載或口頭相傳的方式傳授給后代。而如今人們的生活方式與思想意識已與傳統文化誕生時的背景存在較大的差異,隨著世界經濟一體化,各國思想融合,人們接受的都是先進的思想觀念與新型的教育理念,很多年輕人對于傳統文化已經難以產生認同感了。而我們目前正缺乏正確的傳統文化教育,年輕人在追求娛樂的過程中過度惡搞與扭曲傳統文化,使得年輕人對傳統文化在學習和解讀上存在一定的誤解,對傳統文化的傳播、發展毫無有益之處。
隨著新媒體的普及和利益最大化的市場現狀來看,更多的企業都會選擇商業價值最大的傳統文化元素進行創作。條漫帶有自媒體性質,它與商業廣告能夠自然地相結合,創造巨大的商業價值。
(一)新媒體時代下陽明心學條漫故事互動性。互動性是新媒體時代下的主要特征,包括傳播者與受眾者的互動,受眾者與受眾者之間的互動。“在媒體創作的眾多方式中,可以充分展現新媒體具有的獨特魅力的就是交互式創作方式,這是一種最新型的創作方式”[1]新媒體環境下微博、微信、抖音、小紅書等平臺的特點都是由鼠標、手指等工具觸碰觸摸屏等界面將信息發出,人體通過感官系統將新信息接受,即為交互性。在漫畫中,有聲漫畫就是交互性漫畫,它是將漫畫改編成配音劇本,后期通過配音員配上聲音后把漫畫與音頻合成,形成有聲條漫。受眾者可以通過點擊觸摸屏等形式,實現漫畫畫面與語音對白的同步播放。在虛擬現實技術的發展下,亦可將陽明心學經典思想附于動畫人物,通過VR頭顯進行受眾者與動畫人物的溝通交流,傳播陽明心學經典思想。
新媒體下信息傳播的多種方式與多種途徑為用戶在體驗過程中增添了更多趣味性的同時降低了知識內容的復雜性。
(二)新媒體時代下陽明心學條漫故事民族性。國外的漫畫里都有其本土元素及本土設計風格。而目前我國的漫畫還沒有形成自己統一的創作風格,故事內容也五花八門。縱觀我國文化與文學藝術:甲骨文、壁畫、青花瓷、水墨畫等在新媒體時代下不應僅僅只將它局限于博物館中,更應將這些傳統優秀藝術文化與現代技術相結合,與時代相接軌。以更多的形式將富有中國民族性的藝術展現在現代人的面前。
在創作風格與故事中,上世紀的中國也創作出了許多優秀的動畫作品。例如我國在20世紀40年代制作的黑白動畫電影《鐵扇公主》,它是當時比肩世界動畫電影的一出杰作。我國在上世紀六十年代制作的第一部水墨動畫片《小蝌蚪找媽媽》一舉贏得瑞士第十四屆洛迦諾國際電影節短片銀帆獎。中國動畫作品所體現出的民族特色和豐富的想象力,正是現代與新媒體接觸的我們需要繼續保持的。
陽明思想是中國傳統思想,也是具有民族性與中國特色的思想,把陽明思想用白話文的形式闡述,接著通過中國社會中為生活奔波的小人物的思想、行為舉止與陽明思想相結合,通過條漫中的小人物來表現。
版畫、剪紙等也都是我們先輩流傳下來的藝術。在體現民族性的條漫故事中,用剪紙、雕刻的繪畫方式把故事描繪下來,使故事民族性與藝術民族性相結合,多方面體現我國的民族文化。
傳統媒體為報紙、雜志、廣播、電視,這四大傳統媒體都是傳播者對傳播信息經過嚴謹的語言提煉、處理及積累一定時間再通過文字、聲音或者圖片、視頻的形式傳播到受眾者面前的載體。新媒體的出現大大縮短了傳統媒體的傳播速度,創新了傳統文化的傳播方式。
(一)陽明心學經典思想通俗化傳播。網絡的受眾范圍廣,為滿足大部分網絡用戶群體的需求,傳統文化需改變以往用晦澀難懂的語言進行傳播的方式,應用通俗化的形式進行傳播,在有趣且輕松的氛圍中讓大眾喜愛并且易學易懂。例如陽明心學中提到的“破山中賊易,破心中賊難”,意思是:想要打敗山里的賊寇非常容易,但是想要擊敗心理的陰暗面就非常困難了。這樣的句子只有一定年齡段,一定知識儲備量的人來說可以自行看懂,若換成低年齡段的孩子來讀,對他們來說有些困難。若把這句句子用故事的方式敘述出來就更加容易理解與掌握了:“一小區的某一層樓中,發傳單工作者在日常一層一層地往上走,把傳單插在每家每戶的門把手上。發傳單工作者路過一家門口時,發現門上插著鑰匙,心想,一定是這家的主人出門太急,忘拔鑰匙了。作為日常生活較為拮據的他來說,這時潛入這家人家偷點有價值的東西,然后把鑰匙拿走,一定神不知鬼不覺。他自我心理斗爭了好一會兒,最終決定放棄自己一開始愚蠢的想法,便將手中的傳單插在門把手上,用傳單擋住了鑰匙。這樣就不會有除了這家戶主外第二個人看到鑰匙了。”這也印證了陽明心學“知行合一”、“致良知”的經典思想。
通過故事的敘述,低年齡段的孩子能夠聽懂;再將文字故事通過條漫形式進行創作,能夠使不同年齡階段的人在趣味中看懂、了解并掌握陽明心學。
(二)陽明心學經典思想視覺化傳播。思想是虛無縹緲、看不見的東西,一件物品是能夠使人看得見、摸得著的。將陽明心學思想通過條漫展示,表情包應用等實物展示的方式,給受眾者帶來直觀的視覺感受和視覺沖擊力。隨著智能化生活的到來和生活品質的提高,越來越多的綜藝節目及紀錄片都涌現了出來。例如,2016年初的《我在故宮修文物》,用年輕的視角走進古老的故宮,修復文物的過程勾連起古今兩個時空。2018年初的《經典詠流傳》,將古典詩詞與音樂結合,講述文化知識、解讀思想觀念。以上節目都是將中華傳統文化用符合現代人審美與接受喜好的視覺化形式進行傳播,深受觀眾喜愛與認同。
同樣,深奧的陽明心學在新媒體環境下也可以用新型的方式進行傳播。例如條漫故事的傳播,用以小見大的敘述方式,將陽明心學經典思想放置于一個個小人物中,通過小人物的言行舉止來體現陽明心學經典思想。
“陽明心學”是傳統文化,來源于過去世代生存延續的文化積淀,“條漫”是現代文化,來源于新媒體環境下適應新閱讀方式的產物。新媒體的發展難免會給陽明心學思想傳播帶來一定的影響。我們要在自身積極適應這個新時代的同時帶領陽明心學思想一起適應新時代,積極探索陽明心學文化與新媒體技術相結合的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