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阿妍 福建巖風律師事務所
在環境規劃與建設項目中,環境影響評價中的公眾參與主要是指,相關建設單位、環境規劃單位與其他機關等,通過運用一定的方式發揮積極的作用,也屬于監督環境等重大影響活動的重要策略。而且通過強化環境影響評價中的公眾參與,不僅可以提升環境評價結果的準確性,也可以不斷增加建設項目的科學性與合理性,還可以使政府更加合理的管理環境問題。所以在環境影響評價過程中,必須極其重視公眾參與的作用,確保通過充分發揮公眾參與的作用,使環境影響評價中公眾的參與度得到大幅提升,從而實現我國環境保護工作穩定的可持續性發展。
環境影響評價主要是指,在環境保護工作的開展過程中,為確保可以有效減少因規劃不當而發生的問題,所采取的一種能夠大力推動我國生態環境發展的戰略性策略,而且公眾參與在環境影響評價中屬于極其重要的組成部分。因此,在環境影響評價中,相關的工作人員需要通過運用一些方法提升公眾的參與度,使公眾可以更加積極的對環境影響評價工作進行參與,從而使環境影響評價結果的可用性與準確性得到大幅提高[1]。同時在環境影響評價中的公眾參與主要是指,相關的規劃單位與政府單位,鼓勵公眾對環境影響評價工作進行參與,在環境影響評價工作中引入公眾參與,可以使我國公眾的環境保護意識得到增加,確保每一位公眾都能夠明確了解自身應該保護環境的責任感,從而更加利于我國對生態環境進行保護。
雖然近幾年我國公眾逐漸熟知環境影響評價工作,在環境保護過程中我國相關的環境保護工作人員,逐漸廣泛的應用環境影響評價工作,但是大部分工作人員并沒有真正認識到環境影響評價工作在環境保護工作中的重要性,從而無法理解環境影響評價結果與公眾參與的關系[2]。因為公眾自身的文化水平較低,對環境影響評價工作的認識不夠,并沒有參與環境影響評價工作的意識,導致大部分公眾無法積極的對環境影響評價工作進行參與,從而嚴重影響環境影響評價工作的開展。
現階段我國環境影響評價中公眾參與的形式為論證會、座談會與公眾問卷調查三種,公眾問卷調查方式是其中應用最為廣泛的,主要是因為公眾問卷調查方式的操作步驟較少,以及制作成本較低,甚至比其他公眾參與的形式簡單,從而在環境影響評價工作中問卷調查方式被積極的運用。而且環境影響評價結果與公眾參與具緊密聯系,如果公眾在參與環境影響評價工作時所的形式過于單一,會直接影響環境影響評價結果的準確性,使工作人員無法進行高效的環境影響評價工作[3]。同時對公眾問卷調查形式進行應用時,大部分的問卷設計形式與內容并沒有特別大的差別,甚至會存在問題涉及不夠全面的情況,會導致公眾在填寫問卷時,對答案進行胡亂的選擇,會對環境影響評價結果造成極其嚴重的影響,從而無法更加高效的保護生態環境。
雖然我國較多的法律文件中,都明確要求公眾需要參與環境影響評價工作,但是在我國環境影響評價工作的實際開展過程中,并不具備較強的可實施性。而且在環境影響評價工作中,所選取公眾參與對象缺少廣泛性與代表性,例如一些單位通過運用問卷調查的形式,對公眾參與的過程進行開展,通常會特意回避利益的受害者,往往選擇得利益者為公眾參與者[4]。同時公眾參與對象的廣泛性不足屬于比較嚴重的問題,因為在環境影響評價中的公眾參與對象,不僅需要基層群眾,也需要相關的專家與學者。
近幾年隨著我國快速發展的社會經濟,雖然公眾環境的保護意識不斷被提高,但是在我國環境影響評價工作過程中,對公眾的參與仍然不夠重視,沒有運用有效的措施,鼓勵公眾對環境影響評價工作進行積極的參與。而且環境影響評價工作不夠認識公眾參與的重要性,會嚴重影響公眾環境的保護意識,甚至會使公眾沒有較強參與環境影響評價工作的意識,從而對我國環境影響評價工作的開展造成極其嚴重的影響[5]。同時在開展環境影響評價工作時,地方政府與建設單位只重視政績、經濟效益,根本不夠重視公眾的參與,使公眾的參與完全的形式化,無法發揮公眾參與在環境影響評價工作中的作用。
為確保在環境影響評價工作中,對公眾參與的力度進行提升,相關工作人員必須不斷增加公眾參與的宣傳力度,使公眾可以充分了解參與環境影響評價工作的重要性,才能夠更加利于環境影響評價工作對公眾參與進行引入,從而更加利于公眾對環境影響評價工作進行參與[6]。因此,我國環境影響評價的工作人員,需要鼓勵公眾積極的對環境影響評價工作進行參與,不斷提升環境影響評價結果的準確性,從而更加利于工作人員開展高效的環境影響評價工作。
隨著我國逐漸進入信息化時代,在環境影響評價工作中,鼓勵公眾積極參與時,也可以通過運用網絡技術與計算機技術,在環境影響評價中對公眾參與形式進行創新。例如運用電子郵件、新聞媒介等形式,使公眾可以更加積極主動的參與環境影響評價工作,從而對環境影響評價結果的準確性進行大幅提高[7]。同時因為在環境影響評價中,公眾參與的主要形式為問卷調查,所以必須對問卷進行合理的設計,使問卷的問題具有較強的主動性,以及可以對公眾的意見進行客觀的反應。
為確保對環境影響評價工作公眾參與的水平進行提升,必須選擇具有廣泛性與代表性的公眾參與對象,而且在選擇公眾參與對象時,必須充分考慮各個層次的公眾對象,不僅需要考慮具有直接影響的公眾對象,也需要考慮對建設項目感興趣的公眾對象。因此,在開展環境影響評價工作的過程中,需要合理的分類公眾參與的對象,才能夠確保獲取更加廣泛的公眾意見,使環境影響評價工作的公開性、公正性與公平性得到提升,從而實現良好的生態環境保護效果。同時選擇具有廣泛性與代表性的公眾參與對象,對環境影響評價工作進行參與,能夠使環境影響評價結果的準確性得到提升,從而更加利于環境影響評價工作的開展。
綜上所述,現階段我國生態環境的污染十分嚴重,為確保對生態環境進行有效的保護,必須越來越重視我國環境保護工作,環境影響評價在環境保護的工作中屬于極其重要的組成部分,而公眾對環境影響評價工作進行參與,可以使工作人員進行更加高效的環境保護工作。但是公眾在參與環境影響評價工作時存在較多的問題,會直接影響環境影響評價工作的結果,所以工作人員在進行環境影響評價工作時,必須越來越重視公眾參與的重要性,通過對公眾參與的形式進行創新,使公眾可以更加積極主動的參與環境影響評價工作,從而對環境影響評價結果的準確性進行大幅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