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志鑫 河南大象融媒體集團有限公司
我國電視新聞節目自產生一來,是一個從無到有,再到各類新聞節目持續發展的過程,各類電視新聞節目的形態構成了新聞節目的組成部分,推動了我國電視新聞節目的發展。隨著傳播技術手段的提升、大眾對于新聞節目訴求的多樣化發展、移動網絡傳播的持續化升級等等,傳統電視媒體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打擊,為了尋求新媒體環境下的發展出路,各傳統電視新聞節目也開始借助新媒體平臺推出符合自身特征的節目類型。試圖從新媒體的沖擊下走上更前沿的發展道路。電視新聞節目的形態與節目類型不同,節目類型是指各類不同新聞節目的分類,是節目形態的表現方式,而節目形態則是指其存在的樣式和運動狀態,包括了內容、主題、形式和長度等等各種因素。
電視新聞節目的基本模式,也稱為新聞節目的基本載體和表現形式,其變化會直接影響到新聞節目的發展,是電視節目形態的具體表現形式。形是樣式或者類型,態是變化的狀態,從這兩方面來說,電視節目的形態應當是不斷變化的,學者一般從新聞節目的元素構成來計算節目的形態,以結構方式來概括,電視新聞節目形態可分為模仿式、借鑒式、嫁接式和孵化式等結構。隨著人們對于電視節目審美需求的提升,許多電視新聞節目逐漸進行了創新和改進,從業者在了解各類模式的規則和特點的基礎上,對節目形態進行了更加多元化的創作。而了解新媒體環境下電視節目的形態構成,可以加深對制作者的理解和改進方式。
電視新聞節目與其他類型節目不同,其承載著更多的傳播功能。從宏觀、中觀和微觀層面去劃分電視新聞分類節目的形態可以進行大致的分類。在新媒體環境的影響下,電視新聞節目的形態不斷發生變化,從不斷強調視聽功能外也開始利用特效等功能提高電視新聞的傳播效果。電視新聞節目中各類元素是節目的微觀層面,元素的組合構成了節目的板塊,不同板塊的排列組合形成了中觀層面的態勢,再利用板塊之間的組合就構成了宏觀層面節目形態。筆者分別從幾個層面進行論述,以闡述新媒體環境下電視新聞節目的形態。
首先在宏觀層面,電視新聞節目以消息、談話、直播和調查等基本模塊構成,隨著新媒體環境的影響,消息類形態的變化則更加短小精煉,能夠迅速把需要傳遞的消息以最簡短的語言表達出來,選取最有價值和能夠吸引觀眾的角度去編輯新聞素材。談話類形態則是利用各類社交媒體進行傳播,不再是一味的利用電視這個載體,其將大眾所關心的某個方面在新媒體環境下進行投放,釋放大眾的話語權進行討論,并利用新媒體平臺增強互動性,提升傳播效果。直播類形態的變化則是更加清晰和即時,利用新技術傳播手段讓更多人看到現場發生的具體情況。調查類形態在新媒體環境的影響下更能夠把握受眾關心的事實。
其次在中觀層面。在以往的新聞節目形態中,為滿足電視節目的常態化播出需求,在節目的編排中會根據時長、收視習慣等進行節目的排序播出,特別在新聞類節目中,板塊的出現通常都在特定的時間段。而新媒體環境的出現,對于節目板塊的編排會運用開放式的結構形態。新聞事件在某些程度上來講是不可預知的,根據實際情況實時調節板塊的構成,并增加互動式的板塊結構,能夠更直接的了解觀眾所關注的新聞事件,可以為節目的編排提供素材。
在微觀層面來講,新媒體環境的影響使得電視新聞節目的各類新元素為其形態的變化提供了更多的可能。例如在綜合類新聞資訊節目中,娛樂元素的比重開始加大,在時政類新聞中對于背后呈現出的隱情即政治元素的比重加大,都會滿足更多人對于新聞事件本身的訴求。另外,在電視新聞節目中也可以增加藝術元素,例如添加各類背景音樂提升效果。除此之外還可以增加技術元素和分享元素來獲得更廣闊的傳播效果等。
電視新聞節目形態的變化對其本身的影響是多方面,從制作方角度來看,其對節目制作方式、編排及播出方式都有一定的影響,從傳播效應來看,便捷的播放平臺和多方互動的傳播模式也在加深電視新聞的傳播效果,從接收者的角度來看,碎片化的接收時間段和智能化額接收設備也為節目的傳播提供了更加便捷的平臺。從新聞的來源來看,新媒體環境下呈現的全民皆可播的現狀也為電視新聞的素材提供了更加多層次的篩選條件,利用網名的訴求來制作特定的節目類型可以得到更多觀眾的關注。利用跨媒體的平臺進行新聞的傳播,利用多渠道的終端進行平臺的搭建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節目的收視效果,總的來說,新媒體環境下電視新聞的形態發生變化,帶來的是對各類終端的積極影響。
節目的形態是構成電視新聞節目制作的核心,在新媒體環境的影響下,國內各傳統電視媒體都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打擊,而在這種狀態下想要進行新聞節目的創新,就必須從節目形態的角度去考慮節目的構成,從全局化的角度去革新節目的樣式,才能制作出符合更多人口味的電視節目,在發揮傳統電視新聞節目優勢的基礎上,利用新媒體帶來的種種便利條件,尋找更多發展的機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