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雪寒 三江學院
河北省的冀中地區,是聞名全國的抗戰老區之一,它的地理位置與北京、天津、保定、石家莊毗鄰,抗日戰爭中的戰略地位十分重要。在這塊橫貫河北的千里大平原上,共產黨和八路軍開辟了擁有三十幾個縣的農村抗日根據地,與日軍進行了不屈不饒的拼搏,有力地牽制了華北大部分的日軍,對華北抗戰的勝利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冀中地區為中華民族的解放做出了很大貢獻,同時也綻放了舉世矚目的電影畫卷。提起電影《平原游擊隊》、《地道戰》、《敵后武工隊》、《小兵張噶》、《回民支隊》、《烈火金剛》、《野火春風斗古城》、《平原槍聲》、《紅旗譜》、《青春之歌》等一連串耳熟能詳、家喻戶曉的影片,大家都不會覺得陌生,并為之感到震撼。因為這些電影作品流傳了半個世紀,影響幾代中國人,有的不失為巔峰之作,而這些作品的故事就發生在冀中平原。這在中國近代電影史上是極為罕見的,值得人們敬重和仰望。
在八年的抗日戰爭中,共產黨領導的十九個抗日根據地,以及廣大的國民黨統治區和淪陷區,涌現出許多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跡,以此作為題材創作的電影作品也不在少數,可是就一個省份或一個地區來說,無論從數量和質量上都不能與冀中抗日根據地相比。冀中地區為何出現那么多反映抗戰的具有深遠影響的電影經典作品,其產生的原因和經過需要認真的研究和思考。
抗日戰爭時期,華北地區是八路軍開辟的敵后主戰場,抗擊和牽制了侵華日軍在華北的主要兵力。冀中軍區隸屬于晉察冀軍區領導,在西起平漢路,東至津浦路,北達滄石路的千里大平原上,九百萬冀中人民同日偽進行了頑強不屈的戰斗。冀中地區也是日本侵華戰爭的重災區,華北日軍總指揮岡村寧次推行“殺光、燒光、搶光”的三光政策,首先在這個地區實施。冀中軍民在共產黨的領導下高唱“保衛華北、保衛全中國”的戰歌,奔上抗日戰場。他們不畏強暴、艱苦奮戰,創造了舉世聞名的地道戰、破襲戰、麻雀戰,把游擊戰發揮的淋瀝盡致,譜寫下驚天動地、波瀾壯闊的壯麗篇章,也催生了一大批優秀的影視作品。這些作品的共同特點,都是以革命的現實主義和浪漫主義的手法,彰顯了冀中軍民大無畏的英雄氣概,在人物塑造方面以超常的環境,表現人物的傳奇色彩和個性特征,具有很好的典型意義,故事情節扣人心弦,有很強的可觀賞性,成為建國以來的電影經典。
電影《平原游擊隊》(1955年長春電影廠攝制),根據邢野的話劇《游擊隊長》改編,著力塑造了具有傳奇色彩的游擊隊長、雙槍李向陽這個不同凡響的英雄形象,同時刻畫日軍中隊長松井,陰險狡猾別具一格。影片上映后轟動全國,可以說是那個時期抗戰影片的巔峰之作?!兜氐缿稹?1963年八一電影廠攝制),反映冀中軍民經過日軍大掃蕩后,利用挖掘地道與敵人回旋,成功地塑造了高家莊的黨支書高老忠和民兵隊長高傳寶,反面人物也給觀眾留下深刻印象。影片上映以來截至2012年,已創造30 億人次觀看的國際紀錄?!缎”鴱埜隆?1962年北京電影廠攝制)改編自徐光耀的同名小說,主人公倔頭犟腦卻又聰慧勇敢,一身的“英氣”與“嘎氣”,已成為新中國幾代人童年美好的記憶,該片被稱為世界二戰兒童影片的上乘佳作?!兑盎鸫猴L斗古城》則是描述了保定城里我地下黨組織,深入虎穴收集日軍情報,對敵人進行策反斗爭的驚險故事。影片改編自李英儒的同名小說,《回民支隊》(1959年八一電影廠攝制)將冀中地區回族抗日英雄馬本齋再現于銀幕,描寫了他英勇剛強、單純豪爽的個性特征,以及他的母親被捕后大義凜然的民族氣節?!都t旗譜》(1959年北京電影制片廠攝制)改編自梁斌的同名小說,描繪了朱老忠等農民自覺走上革命道路以及反抗日本侵略的艱辛軌跡?!肚啻褐琛?1959年北京電影制片廠攝制)改編自揚沫的同名小說,林道靜從一個封建家庭出來的女學生,在共產黨人的指引下成長為反對日本侵略和國民黨投降派的堅強戰士。
上述七部影片堪稱是新中國成立以來反映抗日戰爭時期,中華兒女奮起抗日的優秀作品。另外還有二部在建國初期拍攝的,也是寫冀中地區抗戰的電影。根據孔厥、袁靜同名長篇小說改編的《新兒女英雄傳》(1951年北京電影廠拍攝制),該片于1951年獲第六屆卡羅維發利國際電影節導演特別榮譽獎?!稕_破黎明前的黑暗》(1956年八一電影廠攝制)根據著名編劇傅鐸的話劇改編,同名話劇在全國匯演時受到周恩來總理的稱贊。
以上這些電影作品和被改編的文學作品,都是在戰爭年代萌發和醞釀,在五、六十年代創作而流行全國的。它們所反映的人物、故事都是真實的,可信度很高,再現了冀中地區軍民的英勇抗戰,讓人感覺是經歷過戰爭的文藝工作者才能寫出這樣的作品。現在的一些以抗戰為背景的電視劇、電影,與之是不能相比的。它們絕對不是“雷劇”和“神劇”,在思想和藝術上都有很大的突破,其成就不言而語,是當之無愧的共和國的經典作品。
冀中軍民的浴血奮戰為藝術家提供了豐富的創作素材。電影作品大都以日軍慘烈的掃蕩為背景,描寫日軍的殘暴和抗日軍民的奮勇抵抗,冀中地區的抗戰文化是中國抗戰影視作品的搖籃,這個說法一點也不為過。改革開放以后,電影界的有識之士為了弘揚民族的愛國主義,喚回久違的革命英雄主義,又回歸拍攝抗戰影片,冀中軍民抗戰的史實又被挖掘出來。珠江電影制片廠在1991年拍攝了根據作家劉流五十年代創作的同名小說改編的電影《烈火金剛》,長春電影制片廠也于1995年拍攝了根據馮志五十年代創作的同名小說改編的電影《敵后武工隊》,北京電影制片廠1992年根據著名抗戰歌曲《歌唱二小放牛郎》(方冰詞、李劫夫曲)拍攝了電影《二小放牛郎》,長春電影廠1985年拍攝了根據孫犁四十年代的同名小說改編的電影《風云初記》,中國電影集團2001年拍攝了李曉明和韓安慶五十年代創作的同名小說改編的電影《平原槍聲》,北京天時祥和文化傳媒公司2017年拍攝了國際友人電影《白求恩在冀中》。這些經過重新挖掘史料并進行拍攝和創作的電影,重現了冀中軍民在艱苦卓絕的抗戰中,與侵華日軍展開的不屈不饒的斗爭,謳歌了冀中大地上的可歌可泣的英雄豪杰,彰顯了愛國主義和英雄主義的宏偉氣魄。
這個時期,根據同名電影和文學作品改編的電視劇也風行全國,《平原游擊隊》(改名為《雙槍李向陽》)、《地道戰》、《烈火金剛》、《敵后武工隊》、《小兵張嘎》、《平原槍聲》、《野火春風斗古城》、《青春之歌》、《紅旗譜》,又讓這些抗戰名作大放光彩,被年青人所熟知追捧。雪克的五十年代長篇小說《戰斗的青春》也被改編成同名電視劇(2008年王冀邢工作室、江蘇亞細亞影視公司)。一些當今的編導們,依據冀中的抗戰史實又創作了新的電視劇?!饵S土嶺》(1995年北京軍區電視藝術中心、中央電視臺影視部攝制),《雁翎英雄》(2011年二炮影視中心攝制),《平原烈火》(2012年武漢青雨影視公司攝制),《生死連》(2015年天沐影業和廣州影視傳媒公司攝制)。這些根據同名電影和文學作品改編,以及從冀中抗戰史實中重新挖掘創作的電視劇,延續了冀中地區深厚豐富的抗戰文化,同樣受到廣大觀眾的喜愛,獲得很好的社會效果。
優秀的文藝作品是歷史和現實的再現,創作者只有深入生活,才能創作出不愧于時代的經典,這是巔波不破的真理。藝術家不是時代的旁觀者,而是時代洪流的參與者。冀中地區涌現出那么多的傳世名作,他們的作者都是生活戰斗在冀中抗日前線,有著人生難忘的戰斗經歷。馮至當過武工隊長、梁斌當過大隊政委、劉流當過偵察參謀、李英儒當過獨立團長、徐光耀當過鋤奸干事、李曉明當過區委書記、雪克當過縣政府秘書,楊沫當過分區宣傳干事,邢野、傅鐸、崔嵬是冀中地區文藝團體的領導。他們都親身經歷了戰火紛飛的年代,感受到冀中軍民抗戰的堅苦環境和英勇的氣概。他們的作品都融進了自己經歷過的人和事,塑造的人物幾乎都有生活中的原型,這是他們獨自擁有的最寶貴的財富。
《平原游擊隊》中的雙槍李向陽,就是以定縣的游擊隊長甄鳳山和一級戰斗英雄李子清為原型;《地道戰》中的黨支書高老忠和民兵隊長高傳寶,是以正定縣高平村的模范黨支書兼民兵隊長劉傻子為原型,高家莊實際上是與臨近的冉莊、李莊,這三個村莊的“合成”?!稊澈笪涔り牎焚Z正的原型是九分區的武工隊副隊長賈正喜、偵察員郭小禿原型是清苑藉戰士李振昌?!缎”鴱埜隆分械膹埜伦右灿性?,除了抗戰時期趙縣縣大隊的兩名小偵察員外,還有作者熟悉的勇敢而又頑皮的小八路?!兑盎鸫猴L斗古城》中的楊曉東有作者李英儒的影子,他當過偵察參謀,曾經受命去過保定城做地下工作,金環和銀環則是他的戰友、犧牲的烈士張靜芝?!缎聝号⑿蹅鳌分袟钚∶返脑褪强谷张⑿蹚埢葜?,她是冀中深縣(今深州市)辛村鄉北小營村人。《新兒女英雄傳》成書出版后,袁靜托人送給了她一本,張惠忠一直珍藏著?!肚啻褐琛访钄⒌氖菞钅约旱慕洑v,盧嘉川、江華的原型是她的第二個丈夫、冀中地區的縣委書記、后來中國社科院的黨委書記。
由于創作者們長期生活在冀中平原,對他們描寫的那些人物和生活有深刻的了解和切身的體驗,所以能夠逼真地將其描繪出來,給人以強烈的真實感和親切感受。當今,時代呼喚有更多的優秀作品出現,文藝工作者要堅持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繼承和發揚老一輩藝術家的優良作風,在新的歷史時期與人民同呼吸、共命運,創作出更多無愧于時代的優秀作品,乃至傳承于世的經典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