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冬梅 吉林工商學院
恩格斯曾經說:“但丁是中世紀的最后一位詩人,同時又是新時代的最初一位詩人”。從這句話就能夠看出但丁的地位非同一般。在中世紀乃至于整個的西方的歷史當中,但丁偉大的地位是非??隙ǖ?,這跟他的創作有很大的關系。但丁的一生創造了很多偉大的作品,最有影響力的就是《神曲》。但丁的《神曲》使用的是中古夢幻文學的形式,描述了詩人在地獄、煉獄和天堂的游歷,所以就分為三部分,分別為《地獄篇》、《煉獄篇》和《天堂篇》。氣勢磅礴、結構復雜,以及恢弘的敘事和獨特的藝術,使得《神曲》成為詩歌藝術的一座里程碑。
《地獄篇》所講述的是詩人一片有幽暗的森林當中迷路了,被獅子、豹子和母狼擋住了道路,最后在維吉爾的幫助下脫險,并且帶著他游歷地獄整個過程。九層深淵的形狀就像一個漏斗,判官米諾斯依據鬼魂生前所犯的罪,來確定他們去第幾層受罰。[1]越往下,地獄的范圍就越小,也就表明犯的罪越重,所接受的懲罰也就越重。在地獄里面,詩人看到了環境的黑暗和受著不同刑罰的靈魂,看到了非常多的骯臟的場面,也看到很多讓人厭惡的人和事。也就是這么多的“看”,讓《地獄篇》擁有了極大的吸引力,讀者也隨之進行觀察、思考。
雖然說《地獄篇》以看為主,但是看和被看的關系是相當復雜的。人人都是看客,也可以成為被看者,在不一樣的場景之中也就擔任著不一樣的角色,看的身份也不一樣。我們進行分析就可以知道,在詩中,看的人和被看的人的關系是非常多樣的。在這些復雜的關系里面,詩人是一個主要的觀看者,以及和他所看到的事物,特別是對維吉爾和鬼魂的觀看,是整部詩篇的重點所在。
為了把地獄描繪得更加生動形象,詩人運用了多角度的視覺來向我們展示整個地獄的情況,讓這部“影片”的擁有了豐富的視覺效果,成為了上乘的作品。在對觀看的視角進行選擇的時候,詩人運用了全方位、個人化的角度,形象生動地描述自己的所見所聞,從這兩個方面來看地獄和觀看角度事物轉化,不但能夠變化觀看的距離,還能夠讓觀看的效果有豐富的層次性,讓整部詩篇呈現出來的效果更加地立體和富有邏輯性。[2]在全方位的角度下來觀看地獄,視野是相當開闊的,呈現在詩人面前的是一個像漏斗一樣的九層倒塔形狀的地獄,地獄的環境非常的黑暗和骯臟,也了解了在這當中受罰的鬼魂。總的來說,整部詩都是通過詩人的觀看,讓讀者了解到地獄的整體情況。全方位的觀看,不僅體現出詩人非常了解地獄的整體形狀,也是通過觀看把地獄當中的事物展現出來。在進入第四層地獄的時候,最先呈現在詩人和維吉爾面前的就是貪財的靈魂和浪費的靈魂從不聽風的方向滾動重物,并且激烈吵架的場景。在這一個章節,詩人高明地借助鬼魂相互的爭吵,向讀者展現這一層地獄的樣子,更加突出了中心。全方位地觀察地獄,讓地獄更加立體,讓讀者仿佛身臨其境。不但要全方位地觀看,還要進行局部的特寫,也讓地獄更加地生動形象。全方位的視角可以用很多方法來展現,局部的特寫是因為觀看的角度不一樣使得視野范圍更小,但還是在全方位觀看的范圍之內。所以,這兩者并沒有絕對性的區別。如果說地獄是全方位的角度,那么對于每一層的描述都是在整個地獄的前提條件下來進行的局部特寫。但是如果把每一層都作為一個整體,那么在這一層中對于不同鬼魂的描述就是局部的特寫。
但丁用特別地“看”的方法給我們呈現了一個生動形象的地獄。在地獄里面充斥著各種各樣的鬼魂。地獄到處充斥著黑暗、骯臟,充滿了“惡”的氣息。但是,在這個世界上卻并不存在著這么一個活靈活現的地獄,這只是依據詩人自身的現實和經歷,再依靠想象進行創建的。所以,詩篇當中看到的都是虛構的。那么,詩人呈現這一系列虛構的“看”到底有什么目的,他想讓讀者領悟到什么內涵呢?在《地獄篇》當中,詩人通過“看”所呈現出來的環境,看起來好像是在表達“死后亡靈的狀況”,但是其實背后所蘊含的卻跟那個時期意大利和佛羅倫薩的黑暗現實有著非常大的關系,也蘊含著詩人對自我以及整個社會的救贖的含義。[3]與此同時,這也體現了詩人豐富的想象力和偉大的創造力以及深厚的文化積淀,也暗含了詩人對精神世界的探索的情感。
有人曾說但丁是一個冒險家,走別人沒走過的路,看別人沒看過的世界,追求最難最遠的目標。所謂的目標就是找到通往真理的道路。通往真理的路坎坷又艱難,但詩人并沒有放棄。這不但是通往真理的道路,也是完善自我的道路。詩人的歷程不但為了尋找更加優秀的自己,更重要的是能夠達到道德至善的目標。為了讓這個目標能夠得到實現,詩人以朝圣者的身份進行探索。在地獄當中,以“長者”的身份進行觀察,肯定了世俗的生活和人性。到最后,在詩篇的末尾處看到了上帝,也找到了至善至美的自我,完成了對自我和人類的救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