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彥武 李新 張煒 Ramir S.Austria 河北工程大學(University of the Cordilleras,Baguio City,Philippines)
隨著我國科技的不斷發展,我國進入了新媒體時代,并且各種信息的傳播途徑發生了巨大的變化,更多的人能夠借助新媒體平臺平等、自由的獲取資源信息以及表達自我[1]。面對新媒體背景下的學校教育,教育管理者面臨著巨大的挑戰和機遇。首先,新媒體時代提升了教育信息傳輸的效率,在很大程度上改善了學校與社會的溝通,并在此基礎上創造了資源共享;然而,新媒體時代的到來,教育管理者的權威受到了比較大的搖撼,其輿論影響力逐漸喪失,導致教育管理者處于一種劣勢且失語的狀態,進而影響了教育管理者的權威性以及信任度逐漸下降,這對教育管理者來說是巨大的挑戰。因此,新媒體背景對于教育管理者來說是一把雙刃劍,對新媒體背景下的教育管理者困境以及解決措施進行探析,有著至關重要的意義。
隨著新媒體時代的飛速發展,各種信息傳播媒介傳播信息的速度相當快,例如微博、微信等,人們尋找知識的時候,只需要登錄按自己想要的東西進行搜尋,相比起以前來說,獲取知識的方法更是便捷。在這種情況下,一旦教師的專業知識存在缺陷或者教育經驗不足,進而影響到該教師的課堂講解不夠深入,就會在很大程度上影響到教師的權威[2]。因此,學校對所有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新媒體背景下,所有的內容都以數字化的形式呈現,使人們能夠更快搜尋以及復制資料內容,并且可以隨時傳播;但是對于學生來說,新媒體的信息內容會在一定程度上超出他們的理解能力。因此,教育管理者在新媒體背景下的教學活動,必須要不斷提升自己,具備更加完整、系統的知識體系,在開展教學活動的時候進行創新,給學生帶來更有價值的課堂。
在新媒體時代,幾乎人人都可以便捷地運用媒體。相對于傳統主流媒體的話語權來說,新媒體背景下的大多數學生都能夠通過微博、朋友圈或者是寫博客等隨時隨地對所有事物進行信息傳播,甚至可以說是完全突破了傳統主流媒體的觀念。新媒體背景下,秘密隱私等邊界逐漸變得模糊,事物保密時間也越來越短暫[3]。所以,即使有很多學校想盡各種辦法來加強學校自身的信息管控,例如禁止學生在學校使用手機、在學校內部設有信號屏蔽器等,但還是會出現不同程度上的問題。不可否認,這些辦法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作用,但是隨著時間的流逝,教育管理者就會無奈地發現,關于學校的“好消息”與“壞消息”都在莫名其妙地外泄,尤其是不利信息傳播的速度極快。新媒體背景下,各學校好事不出門,壞事傳千里,甚至還有無事生非的情況發生[4]。例如某學校男老師暴打班上的女同學,導致女同學慘叫連連,很快就會在網上傳播,進而使該學校和老師、學生都成為輿論譴責的對象,網絡暴力在這個時候也會出現,造成了極其不好的影響。
在過去,學生與教師或者教育管理者溝通交流的時候,一般都是借助電話、書信或者直接面談的方式進行。但是在新媒體背景下,溝通的渠道與方式都發生了巨大的改變,使用微信、電子郵件、短信等多種聊天工具就可以有效實現學生與教師或者是教育管理者的溝通,讓交流可以隨時隨地進行。無可厚非,這些溝通方式在新媒體時代占據了越來越重要的地位。但是,溝通性質卻逐漸邊緣化。新媒體背景下的師生溝通,使溝通的方式越來越個人化,傳播內容引入隨著私密化,導致師生之間傳統的正式溝通變得不那么重要。另外,新媒體背景下的正式溝通逐漸成為私人溝通和休閑娛樂最直接的掩護。
在新媒體背景下,雖然師生以及教育管理者之間的溝通越來越方便,但是效果卻越來越差。例如,在教師節的時候,學生向自己的老師或其他教育管理者發了一條祝福短信,除了能夠在明面上看出學生還記得老師或其他教育管理者外,并不能再從此溝通方式種判斷出其他的信息;再如,學生從微信中像教育管理者提出要轉學,教育管理者在這種冠冕堂皇的轉學信息中很難發現該學生的動機。為了學生的發展與前程,教育工作者仍然需要親自找該學生進行面對面溝通。
無論教育管理者愿意與否,學校師生都已經處于新媒體的時代下。在新媒體背景下,教育管理者要么順勢而行,采取有效的措施;要么墨守成規,隨波沉淪[5]。因此,教育管理者必須要調整管理的模式,以此來幫助學生和教師適應新媒體時代,從而更好的解決新媒體背景下教育管理者的困境。
新媒體背景下,教育管理者必須要與時俱進,將管治學生的方式進行調整。新媒體背景下,教育管理者對學生的管治會變得越來越被動、乏力,所以必須要站在學生的角度去面對問題,換位思考去理解學生的做法和行為,從而找出合理的管理方法。
傳統強制性的管理在新媒體時代是完全不適用的,不僅會使管治的效果變差,還有很大的可能會激起學生的逆反心理,甚至學生和教育管理者之間會產生過激行為。因此,教育管理者要與時俱進,順應新媒體時代的發展,站在學生的角度去理解學生,并且采取有效的管理措施[6]。以學生網絡聊天為例,教育管理者站在學生的角度思考:當今時代,很多人都喜歡用網絡聊天的方式來表達自己的情感,我的學生也不例外;學生可以使用網絡工具查詢資料,為學習所用,能夠幫助我的學生實現學生和生活有機結合。
即使在新媒體背景下,人們運用知識和信息的能力都是沒有不可模仿、不可替代的[7]。所以,在學生獲取信息越來越方便的新媒體背景下,教育管理者可以采取措施幫助學生學會分辨在網絡上獲取的眾多消息并加以運用,利用它們來提升教育管理的質量。學生在網絡上獲取的知識可能大同小異,但是個人的實踐經驗和能力卻是完全不一樣的。教育管理者可以在課堂上和大家一起討論,進而將網絡上冰冷的知識轉化為鮮活的素材,讓學生更好地理解相關內容并加以運用。
因此,新媒體背景下的教育管理者要充分利用傳統的課堂和討論學習,讓學生能夠將網絡上的知識和自身經驗、能力有機結合起來,為學習搭建更高一層的橋梁。
新媒體背景下,仍然會有很多學校禁止學生帶手機,不允許學生玩游戲,禁止學生上網等。其實,媒體本身就沒有好壞之分,它的好壞都是源于人們的主觀思想,它本身只有功能之別。所以,與其讓禁止學生玩手機,教育管理者不如引導學生合理使用網絡工具,讓學生學會利用手機學習,提升自己的能力。教育管理者可以順應新媒體時代的發展,利用局域網絡為學生搭建學習平臺;另外,教育管理者可以充分利用電腦程序,將傳統的學習素材整合為有趣的多媒體,使新媒體成為一種新的“學習軟件”。同時,教育管理者可以建立學習群,將同學們拉進群,通過這種方式傳播學習資料,就可以使不同地點的學生及時在同一時間獲取咨詢,更快更好地接收資料。合理引導學生使用網絡工具,才能有效幫助新媒體背景下的教育管理者解決困境。
綜上所述,新媒體時代給教育管理者帶來了一把雙刃劍。教育管理者必須要正視新媒體背景下的困境,才能有效解決實際問題,將解決困境落到實處。因此,新媒體背景下,教育管理者必須要堅持以實際出發的原則,正視和理解新媒體給教育管理者帶來的巨大影響以及沖擊,不斷根據時代的發展調整思路和教育方法,避免方法使用不當導致學校面臨更大的輿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