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闖 江蘇農牧科技職業學院
隨著教育大眾化的發展,各高校之間的生源競爭導致高職院校生源質量的下降,尤其是農業類高職院校的情況更為明顯。在這種形勢下,如何提高農業類高職校畢業生的就業競爭力,筆者認為應從以下幾點著手:
市場需求是職業教育人才培養方向的指揮棒,要培養具有就業競爭力的人才,高職院校首先要掌握市場需求信息,特別是農業類高職校,畢業生就業面相對狹窄,這就更需要高職校全面掌握市場需求信息,在專業設置上要以社會對職業崗位或崗位群的需求為依據,要對行業產業結構和經濟特點進行調研,緊扣農業產業鏈,產學研結合育人才。在教學方案的設計上,要以培養技術應用型人才為主,正確定位學生知識、能力和素質的關系,不斷深化農業類高職院校專業教學改革,為學生更好的適應市場需求奠定扎實基礎。在課程體系的構建方面,應注重技術應用能力的培養,著重在培養創造性思維和創業能力方面下功夫,力爭培養合格的技術應用型人才。
農業類高職校應特別重視學生的就業指導工作,并將該工作貫穿教育教學的全過程。在學生入學之初就注重培養學生的就業意識,告訴學生,要想在畢業后找到自己滿意的工作,就要自覺的和社會接軌,了解行業、產業需求,有意識的鍛煉和培養自己,并結合自身專業,樹立符合個人實際的理想目標,制定切實可行的生涯規劃,精心培養自己的就業競爭力,為今后順利實現就業打下堅實基礎。
1.加強身心素質教育,提高學生自我認知和自我調控能力。現在的高職校學生已經是一零后的一代,他們大多數仍為獨生子女,具有思想活躍、獨立性差、依賴性強且比較自負等特點,此外,他們還有比較強的逆反心理,做事不夠踏實、嚴謹,這和企業的用人需求相差甚遠。因此,高校應加強對學生的身心素質的教育和培養,特別是開展相應的挫折教育,有意識的讓學生體驗失敗的痛苦,積極引導學生如何從失敗中總結教訓,以提高學生的抗壓能力。
2.加強思想道德素質教育。“有才有德,優先錄用;有德無才,選擇錄用,有才無德,謹慎錄用,無才無德,堅決不用”。在市場大潮的沖擊下,金錢至上、唯利是圖等腐朽丑惡的思想侵蝕著每一個人,這甚至成為了很多人的價值追求,大學生也不例外,特別是大部分學生在家庭教育的欠缺、學校價值觀教育的成效甚微、學生自身心智的不健全等因素的作用下,很多學生對日趨多元化的價值標準產生迷茫,對社會上存在的不道德、不文明現象盲目追崇,極大地降低了企業對當學生的認可度。因此,高校應大力加強學生的思想道德素質教育,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思想觀念,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以提高用人單位的用人底氣,進而提高學生的就業質量。
俗話說:“要給別人一滴水,自己就要有一碗水”。教師不僅要有深厚的理論功底,還要有高尚的道德情操、熟練的操作技能和綜合應用的能力。良好的師資隊伍是培育優秀人才的前提和基礎。因此,對于以培養技能型人才為主的高職院校來說,打造一支精良的雙師型教師隊伍是提高學生就業競爭力的有力保障。目前,有很多的高校所培養的人才與社會的需求存在很大的差別,沒有做到學生所學和企業所需之間的無縫對接。因此,高職院校要切實加強“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積極引導教師主觀進取。廣大教師特別是年輕教師要在加強自身理論學習的同時,不斷提升自己的實踐能力,積極向雙師型教師靠近要,在實踐操作上下功夫,確保自身理論與實踐的融會貫通。另外,學校客觀上要支持教師的發展,要通過制定政策,鼓勵和支持教師加強鍛煉,不斷提高適應科技進步和環境變化的能力,只有教師隊伍功底過硬,才有可能培養出具有較強就業競爭能力的學生。
首先,高職校要加強科研投入,尤其是加強對能解決實際問題的科研項目支持力度,通過產、學、研的結合,讓教師自然參與到生產實踐中來,不斷提高教師的專業技能和應用能力,這不僅符合現代高職教育的發展趨勢,也是培養具有全面高素質人才的必然要求;其次,高校要大力開展校企合作辦學。高職教育與地方經濟和社會發展有著密切的聯系。實踐證明,單一的依靠學校教育已經不太能夠滿足企業的用人需求,學校通過校企合作,讓學生盡早的了解所學專業未來的就業方向、發展前景,了解行業的發展規律,了解相關行業的企業文化,以促進學生早明確個人發目標,做到有的放矢,只有這樣才能在激烈的就業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
行業的發展、社會的進步、科技的創新都對高職院校畢業生的就業產生巨大沖擊,農業類院校畢業生的壓力更顯突出,因此,農業類高職校應不斷推進教育教學改革,完善人才培養方案,強化師資隊伍建設,加強就業引導,只有這樣,才能真正培養出符合企業需求的高水平技能應用型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