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天來
21日,卸任總統職位不足3個月的巴西前總統特梅爾因涉嫌收受賄賂,被聯邦最高法院批準逮捕入獄。
特梅爾的入獄在某種程度上可以說是意料之外、情理之中。自代替“巴西鐵娘子”羅塞夫就任總統兩年多以來,特梅爾已經卷入10宗刑事案件,被檢察機關指控的罪名包括洗錢、收受賄賂、索賄、集團犯罪等,其中5個案件是在2019年之前也即特梅爾在任總統職位之時被指控的,只不過其在任時享有特權而受到一定程度的豁免。
巴西自1822年脫離原宗主國葡萄牙獨立以來,一直向歐洲看齊,無論是政治體制還是法律制度,抑或意識形態等,都以西方國家為師。20世紀隨著北美特別是美國的崛起,又向美國看齊。巴西的政治制度,比如聯邦制、共和制、總統制;巴西的法律制度,比如《憲法》、行政程序法、行政訴訟法等,無不深深刻著西歐和北美國家的烙印。據此,貌似可以“順理成章”地推斷出,西方國家在國家治理、政治運作、反腐制度等方面的經驗理應在大規模、深層次的學習與移植中,在巴西結出同樣的果實。然而,與巴西石油公司相關的大規模腐敗案件爆發、盧拉與特梅爾兩任總統先后因被控貪腐入獄、大范圍牽涉其中的巴西高層等,無疑以事實證明,西方國家的政治模式落地巴西后效果并不理想。
由于巴西政治體制混雜著美歐兩種制度特點,這樣源于西方卻比西方更為復雜的制度,讓憲法和法律成為政黨斗爭的工具。政壇左右勢力纏斗,庇護主義盛行。再加上素來的政壇特色——“桌底下的交易”,左右翼都想放大對方的貪腐罪行,利用這場史上少見的反腐風暴致對方于死地。巴西目前的經濟結構轉型任務艱巨,迫切需要各派力量放下一黨之私,穩定政治環境,但由于政客專注于內斗,政治改革進程滯后,既無法專注于經濟轉型,也不能反映中產階層的新訴求。
目光離開巴西,綜觀同樣移植西方國家制度模式的拉丁美洲諸國,可以看到被西方國家稱為“普世”的民主政體、民主模式等也并沒有獲得西方國家極力鼓吹的效果。政局動蕩、政府深陷腐敗丑聞、公民抗議頻繁、社會治安堪憂等現象屢見不鮮。比如加勒比國家海地共和國近年來政局動蕩,合法民選的政府與議會關系持續緊張,內閣總理拉豐唐被迫辭職,加勒比石油資金丑聞引發全國性暴力抗議活動等等,導致海地政治、經濟、社會、外交形勢不斷惡化。而中美洲國家動亂、移民大軍北上等活生生的事例,無不昭示著忽略自身實際情況,機械移植、生搬硬套國家制度模式而造成的消極后果。
當然,我們不能據此完全否定西方的民主政體、民主模式。西方國家歷經多年的繁榮與穩定,表明其政治體制適應其國情,這是問題的關鍵所在?!伴偕茨蟿t為橘,生于淮北則為枳”,對別國經驗的借鑒,應當深深植根于自身國情之中,揚長而補短。否則不僅可能徒勞無功,還會造成更深遠的負面影響。拉美國家出現的這些問題,無疑是活生生的實例?!?/p>
(作者是中國社會科學院拉丁美洲研究所助理研究員)
環球時報2019-03-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