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偉

11月20日,由白俠、汪筑曦、吳軍組成的貴州電網有限責任公司普定供電局參賽隊通過緊張的角逐,以課題《電網瞬間恢復供電系統的研究》在中國創新方法大賽總決賽中榮獲三等獎。據介紹,他們的解決方案一定程度上能夠保障供電區域持續供電,減少因停電帶來的經濟損失,為地方經濟發展和人民追求美好生活提供穩定的用電保障。
當下,電力已然成為社會正常運轉的保障。缺電或停電會造成嚴重的經濟和社會損失,大面積停電會導致各行業癱瘓。據統計,近3年我國每年故障停電發生率3%以上,平均故障4次以上,平均停電時間16小時以上,每次停電對方方面面都造成無法估量的傷害。
停電后如何快速恢復供電,一直是電力供應單位致力于解決的問題。在這次參賽過程中,貴州電網公司普定供電局選取了這一問題作為研究對象,他們提出了區域電網備用電源自投(以下簡稱區域備自投)的概念,開始了《電網瞬間恢復供電系統的研究》這一課題的研究。
為什么會提出區域備自投概念?在課題研究過程中,該團隊運用TRIZ創新方法原理、創新方法工具,求解出了多個解決方案,而區域備自投是該團隊選取的最優方案。
團隊成員、貴州電網安順普定供電局安全生產部科技創新專責白俠進一步解釋道“為了保證電網持續可靠供電,變電站站內一般都會裝設備自投裝置,當主供電源發生故障時,能夠跳開主供電源開關,投入備用電源開關。備自投裝置對于電網發生故障時的快速恢復供電起著關鍵性的作用。然而,對于電網中逐漸出現并增多的鏈式結構串供的多個變電站,每個站的常規備自投裝置僅能實現本站作為開環點、當主供失電時的備用電源自投功能,而處于非開環點的其他變電站在失電時由于本站內無備用電源開關而無法由本站常規備自投裝置實現恢復供電。”
他們的方案得到了大賽評委會的青睞,他們的課題《電網瞬間恢復供電系統的研究》也因此獲得了中國創新方法大賽總決賽三等獎。
白俠還介紹到,他們的參賽課題名稱原來是“提高鏈式串供電網絡的供電可靠性”,在參加全國賽時,為了使課題名稱容易理解,于是把該課題名稱改成了“電網瞬間恢復供電系統的研究 ”。
據介紹,他是團隊中最先接觸創新方法的,2018年參加了首屆中國創新方法大賽,并獲得了三等獎。在他看來,創新是企業生存與發展的根本,創新方法能幫助我們打破思維障礙,激發創新熱情,引導創新思路,有效解決技術難題。之前,日常生產中的瓶頸問題一直未得到解決是因為我們不懂創新,害怕創新,沒有解決問題的思路,所以一直任由問題持續存在。通過系統學習創新方法,為我們解決電力生產中的難題開辟了新的思維方式,我們發現,基于問題出發,通過對問題建立系統功能模型,對關鍵問題進行因果分析,并運用創新方法和工具,按照創新方法的邏輯順向開展研究,能找到多種解決問題的方案,針對不同的問題總是能用適合的創新方法解題,也能潛移默化的拓寬我們思考問題的方向,尋找到更科學的解決方案,有效的減少浪費,提升效率。



該團隊成員吳軍,在該局從事變電檢修工作。他表示,這次比賽讓我們走出企業到更大的舞臺去展示我們電力人的風采,同時我們也得到了很大提高和鍛煉,使我深深認識到了只要我們自己付出汗水和努力,就一定能夠得到回報,得到社會的認可,同樣能把自己培養成為對社會有用之才,去實現我們心中的夢想,用我們的才干去服務于社會,奉獻于社會。
“一切的榮譽雖然是那么美好,可它終究已經過去,它只能代表我曾經的汗水,曾經的成功,前進的道路并沒有結束,在這次比賽中,我懂得了很多。懂得了要想成功,必須要有足夠的耐心,足夠的信心和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而我心中也有著這個信念。人生能有幾回博,此時不博待何時。通過這次比賽,讓我們認識到了自己的不足之處,我相信在下次的比賽中我們會取得更好的成績。”比賽結束后,該團隊成員汪筑曦向記者分享了他的比賽心得。(編輯/高緯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