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慶過后,在網絡上又發生了關于腐植酸產業化用“植”和“殖”的爭議,大有炒作之嫌,甚或為了給自己刷存在感,卻給行業內外或不明曲直的人造成了困惑。當前,出現這種現象,其實是好事,因為腐植酸環境友好產業迎來了美好時光,讓人們把目光投向你,適逢美女多家求絕不應該責怪。關于腐植酸用“植”和“殖”的問題,2018年1月30日,中國腐植酸工業協會發布了《關于國家腐植酸標準化機構和腐植酸標準用“植”字說明的通知》(中腐協〔2018〕5號文件),對“植”和“殖”的問題,早就作了鄭重聲明。對此,協會再次強調三點。
一、關于產業化用腐植酸,國家定“植”不可動搖,詳見《腐植酸》雜志2017年第2期《工業腐植酸用“植”的10個理由》。
二、今后凡是腐植酸、腐植酸肥料制訂相關標準均為“植”,這是國家規范不容置疑。2017年9月29日,在“全國肥料和土壤調理劑標準化技術委員會腐植酸肥料分技術委員會2017年標準審查工作會議”上,通過與會委員無記名投票,統一了腐植酸用“植”的決議。之前已經發布的用“腐殖酸”的標準,將由起草單位在修訂時統一更正為“腐植酸”。之后制定腐植酸標準,統一用“植”。
三、現在腐植酸標準用“植”完全沒有問題。按照法律規定,現標優于前標。因此,產業化采用“腐植酸”是科學規范的用法,也是構建腐植酸標準化體系義不容辭的責任和必然要求。如果標準中有不一致的地方,以現在標準用“植”為準。
謹此三點,腐植酸產業標準化法定為“植”不容質疑。同時,我們必須科學看待問題,如果土壤學家研究腐殖酸用“殖”無可非議,而產業部門腐植酸用“植”必須規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