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0月20日,中共中央國務院發布《關于促進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為新時代傳承創新發展中醫藥事業指明了方向,腐植酸“以人民健康為中心”的天路必將走向遠方。
《意見》要求,聚焦癌癥、心腦血管疾病、糖尿病、感染性疾病、老年癡呆和抗生素耐藥問題等,開展中西醫協同攻關,到2022年形成并推廣50個左右中西醫結合診療方案。大量研究和臨床試驗表明,腐植酸在癌癥、心腦血管疾病、感染性疾病方面具有顯著效果,可作為結合診療方案推廣。
《意見》要求,加強中藥材質量控制,嚴格農藥、化肥、植物生長調節劑等使用管理,分區域、分品種完善中藥材農藥殘留、重金屬限量標準。腐植酸綠色環保肥料、農藥、植物生長調節劑等,可以從源頭上保障道地藥材安全生產。
《意見》要求,改善市場競爭環境,促進中藥飲片優質優價。腐植酸不僅可提高中藥飲片藥效和質量,而且物美價廉。腐植酸中藥飲片是百姓安心使用的質量優、療效好的飲片。
《意見》要求,加快構建中醫藥理論、人用經驗和臨床試驗相結合的中藥注冊審評證據體系,優化基于古代經典名方、名老中醫方、醫療機構制劑等具有人用經驗的中藥新藥審評技術要求,加快中藥新藥審批。腐植酸醫藥應用,早在明代李時珍《本草綱目》中已有記載,“烏金散”即是經典名方。腐植酸新藥審批當快閃。
《意見》要求,收集篩選民間中醫藥驗方、秘方和技法,建立合作開發和利益分享機制。腐植酸醫藥應用最早始于民間。唐代大文學家柳宗元在《答崔黯書》中記載“吾見病腹人,有啖土炭者,……不得則大戚”,講述的就是民間用煤炭治療腹病的事實(土炭即煤炭)。后來,歷經宋、元(金)、明、清等朝代,腐植酸又以石炭、鐵炭、烏金石等煤炭為屬,在民間廣為使用,并被收錄在《雞峰普濟方》《儒門事親》《普濟方》《本草綱目》《醫學集成》《外科方外奇方》等多部醫藥專著中。直至今天,腐植酸醫藥在內蒙、新疆、廣東、山東、江西、北京、河南、河北、山西、黑龍江等地民間仍在應用,口耳相傳,生生不息。腐植酸民間藥方產業化可期。
希望腐植酸醫藥產業借助《意見》,充分發揮腐植酸人的優良品格,把腐植酸“以人民健康為中心”的事業做大做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