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9月17日,生態環境部網站公布了《農用地土壤污染責任人認定辦法(試行)(征求意見稿)》(以下簡稱《認定辦法》),面向社會公開征求意見(截止時間2019年11月5日).
《認定辦法》中明確農用地土壤污染責任人,包括:(1)1979年9月13日《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試行)》生效后,排放、傾倒、堆存、填埋、泄漏、遺撒、滲漏、流失、揚散污染物或其他有毒有害物質等,造成農用地土壤污染,需依法承擔風險管控和修復責任的單位和個人.(2)違法生產、銷售不合格的農藥、化肥等農業投入品,造成農用地土壤污染,需要依法承擔風險管控和修復責任的生產經營者.(3)違法使用不合格的農藥、化肥等農業投入品,造成農用地土壤污染,需要依法承擔風險管控和修復責任的農業生產經營組織.
農業和土壤環境學家指出,"凡是向土壤投放外源性物質,都是對土壤的攻擊".可見,只有投入土壤本源性物質才能更好地保護土壤.腐植酸是土壤家族的核心成員,與土壤"同源"匹配.通過工業提取的腐植酸與農業投入品科學配比,既能保土壤安全,又能促農業增產,是促進農業可持續發展的捍衛者.按照《認定辦法》要求,讓腐植酸從土壤中來到土壤中去,做永遠的土壤保護者,而不僅僅是"責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