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腐植酸》雜志創刊40年啦!40年來,《腐植酸》雜志獲得了行業內外的高度評價.《腐植酸》雜志如其物質秉性一樣,一直默默地服務著腐植酸環境友好產業健康發展.
1979年10月,雜志在原化工部和江西省人民政府腐植酸辦公室的共同支持下,創辦了國內第一本行業科技期刊.江西刊發84期,遷址北京刊發106期,一共刊發190期,信息量高達2280萬字,是一本名副其實培育腐植酸環境友好產業的好教材,已成為發展腐植酸環境友好產業的"金字招牌".
傳播"高揚綠色,關注民生""讓腐植酸美麗因子不斷光榮綻放""培育腐植酸關懷人類的新產業""高舉'兩以論'""踐行'兩元論'"等產業思想,一直是雜志的辦刊方向,而且與時俱進.一提起腐植酸思想,最讓全行業驕傲的就是每一期雜志都有"活的靈魂",指引著全行業朝著正確的方向不斷邁進,激勵著腐植酸人發憤圖強.
雜志組編內容皆為原創,已定為雜志編發規范.作為全國腐植酸行業唯一一本權威紙質媒體,從創刊伊始,圍繞科學研究、技術開發、成果轉化、標準制定、行業動態、科普宣傳等主要內容,不斷進行理論創新、制度創新、內容創新……,形成了與時俱進、不斷創新的精神和品格,為推動全行業技術進步發揮了重要作用.
雜志由協會主辦,是中國唯一的腐植酸類專業科技期刊(CN 11-4736/TQ),國際唯一的腐植酸類綜合性期刊(ISSN 1671-9212).雜志充分集合了"政、經、產、學、研、用"一條龍思想,通過這一平臺,基本上融入了全國所有從事腐植酸行業的成果,以其科學嚴謹、一絲不茍的精神堅持始終.協會的聲音基本上都通過雜志來發布.
腐植酸是地球碳循環的美麗因子,涉及55個環境友好產業應用領域,協會通過構筑"土肥和諧"和服務"人民健康"的兩輪驅動,帶動了腐植酸環境友好產業的全面發展,而雜志這個窗口發揮了十分重要的作用.雜志自2001年從江西遷址北京后,雖有"國家戶口",卻沒"國家口糧".在主編帶領下,一直靠自籌資金辦刊.動員大家創新,凝聚各方力量,聚沙成塔,無不百般努力.還有,刊物從來不收版面費,完全公益性.如今,我國腐植酸行業發展的綠色場景全部體現在雜志之中,從業者無不受惠其間.因為無私,所以廣闊.
中華烏金文化獨具特色.烏金即腐植酸,稱謂最早見于唐代柳宗元《答崔黯書》中記載,明代李時珍用風化煤熬制"烏金散"而名聞天下."讓世界的烏金文化傳播中心在中國,讓中國的烏金文化傳播中心在協會."為了豎起這個標桿,雜志從2005年起增設了"科普視窗"版塊,從2006年起增設了"烏金采風"欄目,將中華傳統文化與腐植酸科學文化緊密地慧聚在一起,期期烏珠璀璨.一本專業性既強,又賦予文化元素的雜志,就這樣展示出了獨特的魅力.
2018年,《認識腐植酸——讓腐植酸從土壤中來到土壤中去》入選中宣部美麗鄉村建設公益宣傳片.根據中宣部《報刊出版單位社會效益評價考核試行辦法》要求,對照評價考核指標和評分標準,雜志在社會責任、輿論影響、文化貢獻、社會效益、公益宣傳、出版質量、科普宣傳、內部管理、人才培育等諸多方面,通過自評獲得了98分.這個成果得來實屬不易.
雜志是腐植酸人十分信賴的"好伙伴".40年矢志不渝,雜志為全行業搭建了綠色、互惠、合作、進步的公益交流平臺,已成為腐植酸人暢抒科學與詩歌的海洋.今后,協會將一如既往,秉承公益之心,繼續高揚綠色,認真辦好每一期雜志,為全行業綠色化發展進一步做好專業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