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彥鴻 柳代善
黃姜學名為盾葉薯蕷,屬薯蕷科,為多年生藤本植物,是工業上提煉皂素和提制淀粉的重要化工原料,可合成50多種激素類藥物。作為起始原料,其需求量愈來愈大,市場發展前景較好。洋縣是秦巴山區黃姜種植適生區和重點縣,常年種植黃姜1.6萬畝。黃姜生產是我縣淺山丘陵區農戶勤勞致富的支柱產業,也是貧困戶實現脫貧增收的一項短、平、塊項目。現將黃姜高產栽培技術總結如下:
1合理選地,精細整地
洋縣淺山丘陵區土壤以黃褐土和水稻土為主,土壤有機質平均值17.61g/kg,全氮0.72g/kg;有效磷9.95mg/kg;速效鉀37.21mg/kg。依據黃姜生長習性選擇排水良好、向陽、土層深厚、土質疏松肥沃,富含有機質的沙壤土地塊為宜。前茬作物收獲后,立即深耕,耕層厚度20~30cm,打碎坷垃,撿凈石頭、雜草等,結合翻犁施入基肥,栽種時再翻犁細耙一次。
2施足底肥
以基肥為主,追肥為輔,按照“控氮、增磷、補鉀”的原則,按畝產2000kg產量目標畝施N:P:K=17-22:6-7:15-17.5kg,一次性施足基肥是奪取黃姜高產的關鍵。基肥以農家肥加氮肥或商品有機肥加氮肥為主,即在每畝施優質農家肥1800kg~6000kg和50kg碳酸氫銨基礎上,播種時在施入磷酸二銨30~40kg作種肥。化肥以“氮肥、二銨、磷肥、鉀肥”搭配使用:每畝施碳酸氫銨50kg,過磷酸鈣50~60kg(或用磷酸二銨30~40kg),硫酸鉀30~35kg。黃姜忌氯,因此,不要施氯化鉀、氯化銨等含氯的化肥。
3選好姜種,保證苗齊苗壯
選擇1~2年生、粗細均勻、芽苞多、生命力強的黃姜、無病害的黃姜作種用。母姜越大,將來生長越旺,產量越高,因此母姜不能太細、太短,這就是“母大子肥”的道理。選種時務必剔除發霉、受凍、腐爛、變軟、嚴重失水和有病蟲害的姜塊。黃姜種可用整塊黃姜,也可掰成5~10cm小段,每段保留2~3個健壯芽,掰好的種姜要放在地面上攤開晾1~2天,待傷口愈合后再播種,以免細菌感染傷口。每畝備種約200~350kg。
4適期播種
4.1姜種消毒:栽種前做好種塊消毒,可用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800~1000倍液浸種5分鐘,晾干后播種。
4.2播種時間:黃姜在秋冬或春季均可播種(當年10月初和次年3月均可播種),以10月20日至12月10日秋冬播為最好。
5栽種方式
栽種方式有壟栽,溝栽和穴栽三種,以壟栽最好,壟栽適宜平地和水田,按80cm開溝作壟,壟高15~20cm,壟面寬60cm,每壟種兩行,行距30cm,株距12~17cm,種芽向上,放種后,再覆土6~8cm;溝栽適宜平地及緩坡大塊地,溝栽按33cm的行距開溝,溝深13cm,株距16~20cm,種芽向上,覆土7cm;坡地也可穴栽,挖深10~12cm的穴,行距30cm,株距20~25cm,每畝以6000~8000穴為宜,放姜種后覆土7~8cm。播種時,薄地可稍密,肥沃地可稍稀。
6 田間管理
6.1搭架:黃姜蔓長到20~25cm時應盡快搭架,架桿可用細竹竿、樹枝、荊條等,在兩穴中間插一個架桿,供其攀緣。為了增加支架的穩定性,可將相鄰兩行對應的黃姜,每4根架桿的上端綁在一起成“井”字型,然后將黃姜蔓纏繞在架桿上。實在沒有條件的也可不搭架,但是搭架有利于除草追肥,有利于通風透光,提高葉片光合能力,大幅度提高黃姜產量。據調查,搭架比不搭架平均增產20%。架桿頭插地時,要注意:架桿離根部10cm以上,防止刺傷種姜,引起腐爛。
6.2除草:尤其是第一道草要除好,冬栽黃姜,在4月上旬認真進行一次中耕除草;春播黃姜在兩葉一心時進行人工除草;人工除草一般一年2~3次。在實際生產中,我們為了節省勞力也可采取化學除草。芽前除草可用乙草胺;在雜草出苗后2~3葉一心時,選用精禾草克或蓋草靈進行噴霧殺草;
6.3補施追肥。在6月下旬至7月上旬之間黃姜地上部分生長進入高峰期時施一次肥,每畝用13~20kg尿素;在7月下旬至8月中旬之間黃姜地下部分快速生長時,按每畝5~10kg尿素再施追肥一次。一般選擇雨中或雨后施入,遇伏旱時要推遲施肥時間。追肥可溝施,也可穴施,穴施將肥料施在兩行中間并用土覆蓋。黃姜生長后期葉面噴肥效果較好,在8月中旬和9月上旬期間分兩次,畝用磷酸二氫鉀0.5kg加水25kg進行葉面噴肥。
6.4培土。黃姜根系發達,耐旱怕漬,培土壅根必不可少,播種之后,雨水沖刷,溝土於塞,藤蔓上架時,應及時進行中耕培土,培土厚度10~15cm,以覆蓋植株基部為宜,7~9月要注意培土壅根,防止淺根外露影響生長。如遇大雨積水較多時,應及時清淤排漬,防止引起爛根,導致植株死亡。
7 適時防治病蟲害
黃姜病蟲害防治,重點在重茬地,新播地塊病蟲較少。重茬地重點防治根腐病、地老虎、蠐螬等。蟲害可用90%晶體敵百蟲500倍液噴霧防治。
根腐病癥狀:根莖基部開始腐爛,葉片發黃,逐步整個植株死亡。防治此病從以下三個方面入手。
7.1起壟排濕:病害發生主要因素是田間濕度過大,尤其是水田和旱平地,應結合中耕除草起壟排濕,降低田間濕度,減輕病害發生。
7.2增施磷、鉀肥,促進植株健壯生長,減輕病蟲危害程度。
7.3多菌靈浸種:栽種前做好種塊消毒,可用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800~1000倍液浸種5分鐘,種莖撈出后,待其表面水分稍干后,即可播種。
7.4化學防治:當田間零星發病時,及時鏟除病株帶出田間深埋。化學防治用苯醚甲環唑20g兌水30公斤或用15%三唑酮每畝100~120g兌水灌根,間隔10天灌1次,連續灌2~3次即可。
(作者單位:723300 陜西省漢中市洋縣農業技術推廣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