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釗
小麥作為我國最重要的農作物之一,具有廣泛的種植面積。目前,現代化農業技術在農村飛速發展,機械化技術的在全國范圍內進行推廣和使用,降低了勞動成本,提高了勞動效率。因此在小麥種植時采用機械化種植和新技術能夠有效提高小麥的產量和質量。
一、 小麥種植機械化
現代機械化農業技術的推廣節約了小麥種植的時間,降低了勞動成本,現代機械化技術的能夠在很短的時間完成播種,提高了小麥種植的效率。傳統的小麥種植方法通過人力進行翻地種植,效率低下,現代機械可以在翻地的時候就完成種植,相比于過去傳統的手工勞作降低了人工成本,提高了種植效率。
目前,我國大部分地區已經實現了小麥的機械化種植,但是在此過程中,仍然存在著部分問題。如在翻地時受機械自身原因,導致翻地的深度和把握不足,目前的機械化設備在進行翻地時旋耕深度大約在20公分左右,在種植時小麥的根系不能深入到土層,可能出現倒伏的結果,翻耕時土壤過于疏松導致水土流失以及小麥種植深淺度難以把握;在施肥時,機械化的施肥會導致平面施肥,部分肥料停留在土壤表面難以被吸收,導致小麥在無法吸收充足肥料的情況下長勢不符合預期效果;機械化種植不僅會導致土壤疏松,還會形成壟溝,壟溝的出現會破壞小麥生長,在干旱期會吸收土地水分,使小麥抗干旱能力降低。
農業作為我國的第一產業,是我國國民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目前小麥機械化技術的應用有效的提高了我國小麥種植效率,解決當前機械化種植問題可以從三方面入手:第一,加快優化我國農機技術,研究出性能更好的農業機械,提高農業機械化種植效率,更好的為小麥種植服務;第二,加強機械使用人員的培養,使他們更好地掌握機械化種植技術,便于在翻耕時把握好耕作的深度和淺度,方便小麥種植;第三,將小麥機械化種植和深耕技術結合起來,及時鎮壓土壤,保證水土穩定,才能促進小麥生根發育,增強小麥抗干旱能力。
二、 小麥機械化種植新技術
在當前的小麥機械化種植過程中,有諸多因素影響著小麥高產,如病蟲害、肥料配置、品種選擇和對新技術的使用等都會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到小麥的產量,因此需要針對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對不同因素可能造成的減產要及時預防,合理解決。在小麥種植機械化的過程中,科學、合理的種植技術能夠提高小麥產量,如復式播種技術的應用,不僅可以將復雜的工作程序綜合起來一步完成,也能夠促進小麥年產的提升。基于此,將單項播種技術和復式播種技術結合利用,能夠最大程度的促進小麥種植水平的提高。
1. 單項種植技術
單項種植技術可以分為精確少量播種和精量播種。精確少量播種是通過精確計算種子數量的方式將進行少量種植,這種播種方式需要選擇合適的播種機械,還需要合理進行定量工作,目前常使用外槽輪式播種機,這種機械在最大程度上實現了播種的均勻度。近幾年來精確少量播種的廣泛應用不僅獲得了良好的效果,也促進了小麥產量的穩步提升;精量播種指的是針對較為肥沃的土地播種,在進行精量播種時要按先到機械的具體要求實施,還應注重植株距離、行距、深度等因素,保證種子能夠播種到土壤里,可以使用水平盤式播種器進行播種,這種播種機械的優點是可以實現均勻的排種工作,執行單粒播種,促進效率提升,也能最大程度的減少成本,使用這種機械可以使小麥獲得充足的光照和養分,以促進小麥生長,提高產量和質量。除此之外也可采用椎盤式播種和氣吸式播種,椎盤式播種成本較低,使用方便,具有較高的可靠性和通用性,而氣吸式則是利用真空真流壓力差來實現播種,工作速度高,也能促進小麥產量提升。
2. 復式播種技術
復式播種技術也包括兩個方面:稻茬麥淺旋耕播種和免耕施肥類播種,稻茬麥淺旋耕播種,播種方式程序較多,但是可以采用先進的機械一次性完成,主要的工作內容是土壤鎮壓、蓋籽、碎土和滅茬,近幾年,隨著農業機械技術的發展,稻茬旋耕播種已經實現了與條播技術的結合,降低了人力物力,促進了小麥產量的提升,為人們生活質量的提高做出了貢獻;免耕施肥類播種的主要工作內容有鎮壓,覆土、施肥、旋耕等,在播種期間使用鎮壓輪操作,可以有效提高排種與排肥效率。因此,在小麥種植工作中,要加強復式播種技術的應用,確保其實現良好的效果。
綜上所述,近年來,隨著農業科技的更新換代,我國小麥產量有了明顯的提升,因此,小麥種植機械化和新技術的推廣和應用不僅有助于我國小麥種植的發展,更是在節省人力、縮減成本上有了巨大的提升,提高了小麥產量。但是目前我國小麥種植機械化技術的應用時間較短,仍然存在著諸多問題,因此,我國小麥種植機械化技術還需要不斷研究,逐步完善,需要農機研究人員一代代的努力,更好的推動我國小麥種植業的發展。
(作者單位:071300 河北省保定市博野縣農業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