賴藝
母豬的繁殖能力直接影響到母豬的使用年數,進而影響到養豬場的經濟效益。規模化養豬場的母豬淘汰分為兩大原因,一是正常淘汰,二是異常淘汰。其中異常淘汰占據很大的比例,對豬場造成非常大的經濟損失。因此,生產者應當采取對母豬淘汰的原因進行深入分析,采取有效的措施,減少異常淘汰的比重。
1母豬淘汰的類型研究分析
筆者于2017年對廣西玉林市博白縣某豬場的1300頭母豬進行了分析,其中共淘汰掉 504母豬,均有詳細的記錄。經過調研發現,該豬場2017年母豬淘汰率為 38%(504/1300)。從淘汰原因來分析,異常淘汰占主要原因。
2 母豬淘汰的原因
2.1正常淘汰
正常淘汰指的因為母豬的高胎齡(6胎以上)和生產能力低下而對母豬進行淘汰,這是保證母豬繁殖和使用的基礎。一般而言,母豬在生產第五胎到第六胎時到達產子的最高峰,之后產仔率逐漸下降。養豬場應當對高齡的母豬進行及時的淘汰,因為高齡母豬容易出現死胎以及畸形胎等一序列的狀況。所以及時淘汰高齡母豬是非常有必要的。
2.2異常淘汰
所謂異常淘汰是指因為繁殖能力有障礙、子宮內膜炎、肢體病以及諸多原因引發的淘汰。從上圖所列的表格可以看出,異常淘汰占據該豬場母豬淘汰的很大比例。如果采取一定的措施,可以減少這一狀況的發生。造成異常淘汰的原因多種多樣,最主要的是以下幾種;
2.3繁殖障礙
因繁殖障礙淘汰的母豬僅次于高胎齡,同時是該豬場母豬異常淘汰的第一大原因。主要是因為母豬在繁殖時,受環境或者是疾病的影響,造成流產、早產或者產死胎、畸形胎等狀況。包括病毒性的病原,例如豬瘟病毒、偽狂犬病毒、細小病毒、乙腦病毒等。還有一些細菌性的病原,例如鏈球菌、衣原體、布魯式菌等。另外,母豬飼料中的營養不足或者營養過剩也會造成母豬成熟發育較晚的情況。以上種種原因都是屬于母豬繁殖性障礙的范疇。
2.4肢蹄病
除了繁殖性疾病以外,肢體病也是造成母豬淘汰的一大因素。母豬肢蹄病的發生有很多的原因,例如營養跟不上、飼料發生霉變、環境衛生不達標、豬欄建造不合理等。具體的表現就是腳軟、腳痛或者是腳腫。目前規模化的豬場大多是圍欄飼養的方式,大多數采用水泥地面和金屬欄桿,對豬蹄磨損很大。母豬活動量小也會加重肢蹄病的病情,如果能將母豬進行散養,情況會大大的好轉。另外,季節的變化也會對母豬的蹄殼有一定的影響,比如說進入冬季,由于氣溫的降低,豬蹄容易變脆出現裂紋的狀況,而在炎熱的夏季,由于溫度過高母豬不愛進食,營養攝入過少使得豬蹄殼角質變薄。
2.5母豬死亡
母豬的死亡也會造成母豬的異常淘汰,是所有的養豬場都要面臨的一大現實問題。生產過程中,造成母豬死亡的原因有很多,比如說缺水、藥物引產、溫度濕度過高、進食量太少、胃潰瘍等等。因此在平時喂養過程中應當多加注意觀察,管理好圈舍、及時對病豬死豬進行更換、提高管理水平,采取積極有效的措施,減少母豬的非正常死亡率。
2.6導致喪失價值的其他因素
有的母豬患有呼吸系統疾病、消化系統疾病或者肺病,或者是傳染性的疾病,經過各種治療之后,效果不明顯、容易出現病情反復,這時就要對已經失去價值的母豬進行淘汰。哪怕是處于青年狀態的母豬,也要及時進行淘汰,以及時止損。
再就是有的母豬會有泌乳方面的問題,包括產后沒有乳汁、乳汁過少,或者患有乳房炎癥,對于這類產能較低的母豬,應當及時淘汰。
3降低母豬淘汰率的一些對策
3.1加強喂養
加強喂養管理是降低母豬淘汰率的一項重要舉措,根據每一階段母豬生長的特點來搭配不同的飼料進行科學合理的喂養,適當地添加青草等新鮮飼料。對豬舍及時打掃衛生,每天定時通風散氣,在冬季時豬舍要做好驅寒工作,夏季時做好降溫降暑工作。要嚴格控制飼料的品質,對于過期的霉爛的飼料一定要篩查出去,減少母豬得病的幾率。
3.2嚴格挑選母豬和后備母豬
嚴格地挑選符合條件的生產母豬和后備母豬,可以保持養豬場母豬群合理的結構,進而減少母豬的數目,提高養豬場的效益。在挑選后備豬的時候,不可盲目選擇,一定考慮其父母種豬的繁殖能力如何。一定要避開先天性性功能發育不全的種豬,減少因此而造成母豬發情受孕不成功的情況。
3.3加強飼養員的培訓
規模化的養豬場應該選用經驗較為豐富而且有責任心的飼養員,同時定期對飼養員進行培訓,不斷增強飼養員的專業知識,做到對豬群科學合理的喂養。加強飼養員的管理,要求其在喂養過程中多注意、多觀察,及時發現母豬的異常情況,做好對病豬的治療和淘汰工作。要求飼養員在日常的生產時做好筆記,在養豬場母豬淘汰率過高時,對記錄進行調查,從中分析原因并且及時的采取有效的對策。
總之,母豬是豬場日常生產的基礎,一個豬場母豬的淘汰率是豬場豬群健康狀態的展現,同時了體現了豬場生產經營者的管理理念。在日常的生產經營過程中,應當及時分析母豬淘汰尤其是異常淘汰的原因,并制定行之有效的對策。只有這樣,才會切實減少豬場的損失,從而提高經濟效益。
(作者單位:537626 廣西玉林市博白縣沙河鎮水產畜牧獸醫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