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瑞
眾所周知,糧食作物在種植過程中常常受到病害的侵擾,從而影響了產量和品質,損害了農民的經濟利益。如何有效的進行水稻種植的抗病蟲害工作,確保水稻的健康成長是農民們關注的熱點問題。因此,筆者將在下文淺析水稻種植中的抗病蟲技術,以期為廣大的農民群體提供些許的經驗借鑒,促進水稻產量的提升。
1水稻抗病的重要意義
水稻種植的產量及質量受到了病蟲害的深刻影響,為了促進水稻的健康、良好的生長,農民會選擇對其采取一定的預防、保護、治理措施。根據長期的水稻種植實踐經驗證明,在水稻種植過程中應用抗病技術可以提高水稻自身的抗病蟲害能力,使水稻谷粒飽滿,質量上佳。另外,抗病蟲技術不僅用于水稻的種植生長過程中,還用于水稻種子的選擇與培育之中。通常情況下,相關技術研究人員在進行水稻新品種培育工作時必須對水稻的抗病能力進行深入的研究,從而剔除抗病能力較弱的品種,培育繁殖能力及抗病能力兼顧的優良品種,以促進我國農業的發展,保障我國的糧食安全。
再者,不可否認的是,在水稻種植過程中常常會發生病蟲害問題,若農民未能及時采取相應的抗病蟲措施進行補救治理,則容易造成農民不可挽回的經濟損失,導致農民的種植利潤下降。因此,在水稻種植過程中應用抗病技術可以幫助農民及時有效的阻止病害的擴散,減少病害危害所導致的經濟損失。
總而言之,在水稻種植中應用抗病技術是農業發展健康、持續、良好發展的必然要求,通過抗病技術的應用,水稻種植的產量及質量可以得到有效的保障,其具有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
2在水稻種植中應用抗病技術的相關內容及措施
水稻種植處于水稻生長的重要階段,應當得到農民的深刻重視,獲得嚴格的抗病管理。然而,水稻抗病技術的應用屬于較為復雜的事項,由于其影響因素較多,農民在實際種植過程中應用抗病技術時應當在充分了解抗病技術的基礎上綜合考慮水稻種植地的各項指標科學正確的選擇相應的抗病技術,從而保證水稻抗病的有效性、全面性及安全性,促進水稻產量的最大化。
2.1充分了解、掌握水稻抗病技術的具體內容
據調查顯示,較多地區的農民缺乏對水稻抗病技術相關內容及其應用技術的了解,于是,部分地區在應用水稻抗病技術時產生了相反效果,導致了水稻產量的大幅下降,造成了不可挽回的經濟利益損失,挫傷了農民種植水稻的熱情,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我國農業的良好發展。由此可見,農民必須在應用水稻抗病技術之前對其具體內容及技術的應用要點具有充分的了解、把握,否則將容易造成嚴重的后果。
2.2因地制宜,合理選擇種植品種及抗病技術
農民在進行水稻病害防治及抗病技術應用時必須遵循因地制宜地的原則,合理選擇種植品種及抗病技術,從而充分發揮水稻抗病技術的優勢,促進水稻的茁壯成長。
首先,農民應當深入分析發生本地的病蟲害類型,綜合考慮水稻種植地的土壤、水質、林木、氣溫、降水等條件,從而選擇在本地種植既能獲得高產又較抗本地主要病害的優質品種,采取較為安全有效的抗病技術進行病害治理。其次,農民應當重視水稻種子的抗病消毒工作,應當在水稻種植之前選擇相應的藥劑浸泡水稻種子,從而達到保護水稻種子在種植初期免受病蟲危害、防治病蟲害初侵染的目的,減輕或推遲病蟲害發生,并且,此方法還可保護水稻種植的周邊環境,減少環境污染,增強水稻抗病的全面性、有效性及安全性。
2.3堅持深入、長久的水稻種植抗病技術研究
經過長期的實踐證明,在水稻種植過程中正確應用抗病技術可以有效的減少病蟲害發生的幾率,促進水稻種植的茁壯成長,達到優質高產的目的,實現農民經濟利益的最大化,最終保證我國農業健康持續良好的發展。然而,水稻種植抗病技術還處于探索階段,未能發展成熟,相關的技術研究人員應當堅持深入、長久地研究水稻種植抗病技術,繁育更加優良、抗病能力更加強悍的水稻品種,有效降低水稻病蟲害的產生幾率。
2.4水稻種植過程中病害的防治方法
水稻種植過程中抗病技術對于水稻病害的防治具有四大方法,農民應當根據水稻種植的實際環境條件合理選擇正確的抗病防治方法進行應用,從而達到防治水稻病害的理想效果。
2.4.1農業防治:通過健身栽培選育優良品種,從而增強水稻植株的抗病能力。水稻紋枯病還可以采取打撈菌核方法減少病原基數。
2.4.2深水灌溉法:如二化螟蟲。為更加有效、安全的解決此蟲害,農民可選擇采用深水灌溉的方式,灌深水淹沒稻樁3~5天,能淹死大部分老熟幼蟲和蛹,減少發生基數同時,農民還應當及時清理田間的雜草,去除蟲源及其繁衍場所。
2.4.3種植防治:蝗蟲防治是水稻種植抗病中的重難點問題,一般發生于水稻生長后期,對水稻的危害重大。農民應當在水稻種植地上種植黃豆達到引誘蝗蟲,轉移蝗蟲注意的目的,從而保證水稻的健康生長,實現優質高產的目標。
2.4.4生物防治:一是加強水稻種植的監測管理力度,二是深刻貫徹落實“以預防為主,防治為輔”的生物防治理念。因此,農民在對水稻種植進行生物防治時應當堅持病害生物綜合治理的原則,將生物防治與物理防治有機結合。
綜上,水稻種植深刻影響著我國的農業發展與糧食安全,相關的技術研究人員應當對其進行深入的研究,繁育更加優良的品種。同時,農民應當充分了解、把握水稻種植抗病技術的具體內容及其技術應用要點,綜合考慮當地的影響因素進行科學正確的抗病技術選擇,從而實現水稻種植的優質高產,保障我國的糧食安全。
(作者單位:241206 安徽省蕪湖市繁昌縣孫村鎮農業綜合服務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