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生發(fā)
近幾年,為了帶動甘肅積石山縣經濟發(fā)展水平,當地對于糧食作物之一的馬鈴薯種植工作給予了高度重視,不僅提升了高產栽培技術的應用效果,也在拓展種植面積的基礎上對病蟲害防治過程予以深度管理,有效實現(xiàn)產量的優(yōu)化。
1積石山縣馬鈴薯種植工作
在積石山縣馬鈴薯種植工作開展過程中,要踐行標準化高產栽培種植管理流程完成整地處理,將深度控制在25cm到30cm之間,并且優(yōu)化精細整地過程為后續(xù)種植管理提供保障。另外,結合積石山縣實際種植發(fā)展需求,分析當地氣候條件以及環(huán)境要求后在保證種植質量標準的基礎上,也結合抗病害管控目標進行了商品化的馬鈴薯品種選擇和種薯處理,主要種植的品種為隴薯3號、青薯9號等。最關鍵的是,為了保證后續(xù)種植能減少病蟲害操作的危害,要進行切塊處理,切塊過程中也要進行集中的刀具消毒控制,利用草木灰、旱地寶以及多菌靈完成拌種處理,提升了種植前期種子管理的綜合水平。
除此之外,要在田間管理過程中選擇適宜的肥水管理機制,保證種植過程的合理性和有效性,從根本上維護各項操作的完整性和基本種植水平。
2積石山縣馬鈴薯病蟲害防治過程
在對積石山縣馬鈴薯病蟲害工作予以關注的過程中,要對常見病蟲害展開深度分析,并且確保能結合實際問題建立對應的防治處理措施,以提升種植管理工作的整體水平,減少不良病蟲害對后續(xù)種植經濟效益造成嚴重的影響。危害馬鈴薯的病蟲害較多,但是并不是所有病蟲害都會導致地區(qū)馬鈴薯種植項目出現(xiàn)大幅度減產問題。常見的馬鈴薯病害主要分為真菌病害、細菌病害和病毒病;蟲害則主要分為地上害蟲和地下害蟲。
2.1馬鈴薯病害及防治過程
第一,馬鈴薯真菌性病害。這是較為常見的病害問題,其中,積石山縣馬鈴薯種植項目最常見的就是晚疫病,這種真菌性病害問題最初的傳播源是署田或者是番茄種植園,會造成小幅度減產。為了有效提升晚疫病的防治效果,要結合地區(qū)實際種植需求利用濃度為58%的甲霜靈錳鋅可濕性粉劑進行處理,并且要保證使用過程為隔一周一次,且連續(xù)使用兩次到三次才能得到有效處理。值得一提的是,若是種植區(qū)域出現(xiàn)了晚疫病感染,就會加劇控制效果的難度?;诖?,種植管理人員要在晚疫病沒有發(fā)生前就完成更加系統(tǒng)化的藥劑防治處理工作,一般會在當日平均氣溫在10攝氏度到25攝氏度之間時進行藥劑噴灑處理。另外,癌腫病也是較為常見的問題,為了有效避免病害問題造成的影響,要利用抗癌腫病的品種和長期輪作相結合的方式提升管控效率。除此之外,針對干腐病和萎焉病,要集中選取無病種薯,積極利用化學保護劑處理機制進行切塊種薯的管控,要盡量借助濃度為7%到8%的殺菌劑粉劑完成處理操作。
第二,馬鈴薯細菌性病害。首先,青枯病。針對青枯病要利用輪作的方式進行集中處理,因為相應藥劑數量和成分存在不足,就要強化輪作處理方式的基本水平。其次,環(huán)腐病。種植人員主要是借助無病種薯的方式提升處理管控效果,并且要盡量避免切刀傳播造成的病害加劇。最后,馬鈴薯瘡痂病。這是一種會造成馬鈴薯塊莖在膨大階段出現(xiàn)異常的病害問題,為了提升種植管理水平,要積極落實相應的管控機制,維護管理流程的合理性,且能一定程度上提升馬鈴薯長勢的良好性,從根本上避免種植有瘡痂的種薯。另外,在出現(xiàn)瘡痂病后,就要利用酸性肥料或含有硫元素的肥料有效保證土壤處于pH在5到5.2范圍內,有效提升種植管理的基本水平?;蛘呤窃隈R鈴薯種植發(fā)病初期使用濃度為65%的代森錳鋅可濕性粉劑1000倍予以集中噴灑處理,一般要每隔7天到10天完成一次噴灑處理工作,噴灑2次到3次即可。
第三,馬鈴薯病毒性病害,其中較為常見的就是馬鈴薯卷葉病,易感率較高,馬鈴薯卷葉病毒是已知的可通過熱處理來消除的馬鈴薯病毒。選用脫毒種薯,種植抗卷葉病毒的品種可有效防治該病毒。
2.2馬鈴薯蟲害及防治過程
在馬鈴薯蟲害管控工作中,要結合實際情況建立健全完整的管控機制,確保能提升蟲害防治工作的合理性和科學性,從根本上提高蟲害監(jiān)管工作的基本水平。
第一,地老虎。這是較為常見的蟲害問題,會呈現(xiàn)出點狀或田間局部感染狀態(tài),為了有效提升蟲害監(jiān)管處理效率,一般要施加濃度為90%的晶體敵百蟲800倍液或者是濃度為40%的辛硫磷乳油800倍液,一定程度上提升種植管理水平。最關鍵的是,針對3齡以上的幼蟲或成蟲也可以利用毒餌進行基部誘殺控制。
第二,金針蟲。這是積石山縣馬鈴薯種植過程中常見的蟲害問題,在出現(xiàn)蟲害后會出現(xiàn)大面積減產。因此,要對種植區(qū)域進行適當的翻耕和作物輪作,有效減少土壤中害蟲的數量。若是蟲害問題較為嚴重,則要在每畝施加濃度為40%的辛硫磷乳油,大約控制在200ml到250ml之間,在此基礎上要添加25kg細土,確保播種效果。
第三,白粉虱及其他粉虱。這也是較為常見的蟲害問題,為了減少其對種植管理過程造成的影響,要將防治關鍵點落實在恢復生態(tài)平衡和培育白粉虱有效天敵兩個方面,應用生物防治機制提升管控水平,順應環(huán)保管理理念,從而減少殺蟲劑的使用數量。目前,較為常見的處理方式就是在田塊的邊緣種植玉米或高粱或交替休閑以促進生物防治的天敵的發(fā)育。若是問題較為嚴重需要進行藥物防治,則利用濃度為10%的撲虱靈乳油1000倍液以及濃度為2.5%的功夫乳油5000倍液等進行集中處理較為有效。
總而言之,在積石山縣馬鈴薯種植工作中,要結合實際情況建立健全完整的病蟲害監(jiān)管機制,確保能從良種優(yōu)選層面出發(fā),提升地區(qū)種植管理工作的基本水平,維護管控模式的綜合價值,從而實現(xiàn)地區(qū)經濟效益、環(huán)保效益以及社會效益的協(xié)同進步,發(fā)揮高產栽培的優(yōu)勢。
(作者單位:731700甘肅省積石山縣農技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