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祖順
鮮食玉米是指具有特殊風味和品質的幼嫩玉米,也稱水果玉米。和普通玉米相比它具有甜、糯、嫩、香等特點。從品質上分有鮮食玉米、超鮮食玉米、甜糯玉米等;從籽粒顏色上分有黑色、紫色、黃色、白色等。1998年,瑞麗市引入鮮食玉米種植,至今已有近20多年的種植歷史,2006年以來,瑞麗市充分利用自然資源優勢,把秋冬鮮食玉米生產作為提高糧食生產能力、優化糧食生產結構和增加農民種植效益的重要舉措來抓,加大新品種新技術的引進試驗示范力,將其列入冬季農業綜合開發項目和農技推廣體系建設示范推廣項目來扶持,建立生產基地和高產示范樣板區,示范推廣秋冬季鮮食玉米高效增產新品種新技術,通過技術集成示范與推廣,種植規模和效益不斷提高,農民種植積極性高漲,秋冬季鮮食玉米生產已成為瑞麗冬季農業開發的支柱產業之一。2011年以來,秋季冬鮮食玉米種植面積保持在4萬畝以上,產品已銷至四川、廣州、上海、武漢及省內周邊地、縣市和緬甸周邊地區。
鮮食玉米育苗移栽是在傳統的直播栽培基礎上發展起來的一項新技術,具有調節茬口、提早播種、節約種子、培育壯苗、組建科學合理的群體結構、增產增收等諸多優點。
1 必要性
鮮食玉米是普通玉米的一個突變體,在sh2胚乳突變基因的控制下,籽粒內含物發生了明顯改變。主要特點是:1、水溶性糖及蔗糖含量大幅度提高,淀粉含量明顯減少;2、籽粒變干后皺縮,重量減輕;3、籽粒棱角明顯,易破碎;4、生活力弱,出苗率低,遺傳上的這一特點使其在發芽、出苗率、生長勢、健壯度等方面比普通玉米差,加之大田環境條件對發芽出苗的不利影響使超鮮食玉米在大田直播生產中易出現缺苗斷壟、植株分布不均、大小不一等問題。采用大田移栽來調整群體結構,費時費力,并且易產生大、小苗,使大田很難達到全、齊、勻、壯的要求。采用育苗移栽技術能較好彌補超鮮食玉米播種出苗方面的先天不足,組建大田良好的群體結構,提高產量。
2 技術關鍵
2.1配制營養土
取過篩菜園土或肥泥土與優質農家肥按1:2的比例混合拌勻,每100千克菜園土或肥泥土加磷肥4千克,鋅肥0.1千克。
2.2建造苗圃
2.2.1苗床技術。苗床與大田面積之比為1:50,即種一畝超甜需13.3平方米的苗床,苗床底部鋪一層2厘米厚的有機質或細砂作隔離層,再鋪10厘米厚的營養土,營養土的持水量達到手捏成團、拋之即散的程度為宜。
苗床撫平后用刀切成5厘米見方的營養方塊。若建床長12米,寬1.2米的苗床,則一次可育苗5500株,剔除弱小苗后可滿足一畝地的栽種。
2.2.2營養盤技術。取每盤有100孔的塑料營養盤數張,整齊平鋪在松軟的細土上,并輕輕壓入土中以防架空,四周用土壓實后將營養土均勻置入杯狀孔穴內,營養土離盤口1厘米。
2.2.3肥球技術。500千克過篩肥土+500千克腐熟農家肥+5挑清糞水+10千克磷肥+1千克鋅肥(中國農科院賴銘隆專家“11522”配方)制成鵝蛋大小的肥球,每肥球內置入一粒種子,二葉一心或三葉時帶肥球移栽。
2.2.4營養袋技術。用一定規格的塑料薄膜袋或紙袋,將營養土置于其中后整齊碼放在事先備好的苗床上。
2.3播種
2.3.1種子處理。播種前將種子暴曬2~3天,提高酶的活性,促進發芽。大量試驗研究證明播種前采用專門的包衣劑進行種子處理能有效的防病、防蟲、促進生長并適當降低植株高度。普通玉米育苗時一般要浸種催芽處理,超鮮食玉米與普通玉米相比胚乳中的淀粉含量比較少,種子吸水很迅速,吸脹過程很短,種子滲漏嚴重,缺乏自我修復功能,易出現吸脹性損傷,故育苗時一般不進行浸種催芽,直播即可。
2.3.2播種技術。超鮮食玉米種子入土深度控制在2~3厘米,不可過深。播種完后澆足出苗水,做到墑面、墑底濕潤不滲水。
2.4苗床管理
2.4.1溫度。一般來講,種子吸脹速度會隨著水溫的升高而加快。種子萌動、萌發和出苗受到各自的三基點溫度的調控。國家《農作物種子檢驗規程》(GB-3543-83)中規定:玉米種子標準發芽試驗的溫度為30℃。據最新研究顯示,玉米種子萌發出苗的最適溫度是24~31℃,超鮮食玉米苗床溫度管理可圍繞這一最適溫度進行,當溫度偏低時,生芽出苗時間會相應延遲,超鮮食玉米種子在土壤中停留時間太長更易引發霉爛,當溫度升到一定程度后,種子中的蛋白質會發生變性,同樣會延緩種子發芽進度。二葉期時應適當降溫蹲苗,增強幼苗的抗逆性,避免徒長形成高腳苗。
2.4.2水分。做到出苗前保持營養土的濕潤狀態,避免因過濕引起爛種或芽干,二葉期后控制澆水次數,營養土適當干一些,促進根系萌發生長,培育壯苗。
2.5移栽
2.5.1移栽期。根據“苗齡與產量關系試驗”的結果,二葉一心或三葉一心期移栽對最終的產量有良好的影響,超鮮食玉米與普通玉米一樣,三葉期以前萌發出來的根均是初生根(胚根),三至四葉時開始長次生根(永久根、節根),與初生根和支持根相比,次生根的作用最長久,也最重要,選擇二葉一心或三葉一心移栽非常有利于次生根的萌發生長及根系的構建。移栽時最好選擇下午4時以后或陰雨天進行。
2.5.2移栽技術。移栽時要掌握好營養土的水分,讓根系與土聚攏成團不松散。移栽時將大、中、小苗按級別檔次分別集中栽在不同的區域,方便調控管理,可采取寬窄行、等行距、打塘等方式移栽,金銀栗“610”每畝基本苗控制在3000株左右,“華珍”、“豐密”等品種每畝基本苗控制在3500~4000株,春、夏季和瘦田適當稀植,秋、冬季和肥田適當密植。移栽時將苗的奇數葉片朝向行外,使將來的果穗及穗位葉與過道基本垂直,便于通風透光及散粉。移栽后及時澆上定根水,蓋膜。
(作者單位:678600 瑞麗市農業局種子管理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