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萬泉
為促進農產業的可持續發展,提高農作物的抗旱能力與土地肥沃程度,必須要盡可能的降低土壤耕作,對農田進行免耕與少耕的策略,使用化學藥物控制雜草與病蟲害,使用作物秸稈覆蓋在土壤上,以此來避免土壤受到侵害。因此,現階段玉米秸稈還田與小麥免耕播種機械化技術得到了廣泛的應用。焦作市自2015年引入了深松技術,糧食產量一直處于河南省前列;這種技術不但能夠減少人力資源的浪費,同時還能夠提高土壤的肥沃程度,促使玉米秸稈中豐富的磷、氮、鉀等元素能夠作為農作物生長的肥料,增加土壤中的有機物質。
1、玉米秸稈還田與小麥免耕播種機械化技術的優勢
玉米秸稈還田與小麥免耕播種機械化技術的優勢主要體現在以下幾項:第一:能夠有效起到保墑、保水的作用,進而能夠促進小麥的生長。將玉米秸稈覆蓋在土壤上,能夠有效防止土壤中的水分流失;在秋冬季,若沒有出現干旱非常嚴重的情況,則不需要進行抗旱處理,也能夠確保水分的充足;第二:省工、省肥,更加節約成本。在傳統的耕種模式中,在種植小麥前,需要對土壤進行全面的翻耕;而采用了免耕播種機械化技術后,則不需要進行翻耕;不但節約了人力資源,同時也提高肥料的利用率;第三:能夠有效提高土壤中有機物質的含量,從而改善土壤的結構,提高耕地的可持續生產力;焦作市耕地面積293萬畝,小麥常年抪種面積270萬畝,玉米180萬畝;而每667m2500kg玉米秸稈還田,相當于在667m2的土壤中,施13kg銨;14.6kg過磷酸鈣;10kg硫酸鉀,以及其他多種微量元素。此外,玉米秸稈在土壤中腐爛分解后,還能夠促進團粒結構的形成,減少土壤的容重,促使水、肥、氣等能夠得到有機協調;第四:能夠降低化學肥料的用量與秸稈的焚燒,有利于保護農業的生態環境,減少其對于大氣的污染;第五:能夠有效提高勞動的效率,便于把握住農時。
2、玉米秸稈還田的注意事項與應用策略
2.1 玉米秸稈的翻埋與覆蓋
秸稈覆蓋免耕播種技術對于播種機的選擇有著較高的要求;通常需要選用通過測試穩定性較好的播種機;免耕播種適用于對秸稈覆蓋有深松基礎的地段,為減少追肥的壓力,可以適當增加施種的肥量,玉米秸稈覆蓋中最為重要的環節便是播種的精度與鎮壓的緊實程度,對這兩者需要進行牢牢的把握。對玉米秸稈秋季翻深埋耙耢的地段,若春季的殺漿效果不夠良好,且在之前冬季時,由于凍融交替而使得耕層太松太暄;則必須要采取相應的改善措施,可以在春季淺起壟鎮壓壓實;為防止出現缺苗斷條等問題,需要嚴格按照規范中的播種深度,降低機車進地的下陷情況,使用精量播種機進行壟上播種。
2.2 玉米秸稈松耙還田播種
采用免耕播種機對玉米秸稈部位進行還田松耙的過程中,需要注重相應的防堵與鎮壓措施;若在玉米秸稈還田之后,土壤仍舊較為疏松,則會使得小麥生長受到影響;其主要是由于過于疏松的土壤的孔隙太多,使得小麥種子無法與土壤進行緊密的接觸,扎根不夠牢靠。因此,不但需要提高玉米秸稈粉碎的質量,同時還需要提高播種的質量與土壤的墑情,在小麥播種之后,對土壤進行鎮壓。
2.3 玉米秸稈粉碎
為避免出現拖堵情況的發生,需要使用單體前后錯位的方式,促使苗的寬度能夠達到40cm,并調整播種機的播種設置。在實際種植的過程中,難以避免的會出現影響播種、耕翻不利的情況;例如,在玉米秸稈粉碎后,秸稈仍舊超過了10cm;對于這種情況便需要再次進行粉碎,使用更大馬力的粉碎機將玉米秸稈粉碎的更為徹底。
2.4 避免碳氮比例失調
碳氮比例為25:1的環境下最適合微生物的活動,而通常情況下,玉米秸稈的碳氮比例為80:1;若過于缺乏氮,則會使得小麥的幼苗出現生長不良的情況,呈現出瘦弱、微黃的病態;且土壤經過玉米秸稈還田之后,氮素的缺乏也會導致微生物與幼苗爭奪氮素,進一步減少了土壤中的氮素含量。因此,在對玉米秸稈進行粉碎之后,需要在玉米秸稈的表面施撒一定的碳酸氫銨或尿素;并對還田后仍舊較為干燥的土壤進行補救。
3、小麥免耕播種的注意事項與應用策略
3.1 控制好播種機的速度
在采用播種機進行免耕播種前,首先需要確保播種機的前后與左右水平;對于機具的安裝調整需要根據當地的實際情況與使用說明來進行;在播種前先進行試播,試播時需要著重檢查鎮壓的效果、是否存在漏肥的情況,同時還需要觀察施肥量、播種量、施肥深度與播種深度;若效果不達標,則需要對播種機進行調整。對于操作播種機的人員來說,其需要能夠熟練操作播種機;播種時需要確保不漏播、不重播,控制好播種機的行進速度,準確判斷播種機對于玉米秸稈與地表的處理能力,熟悉小麥的種植要求。此外,為防止種子與化肥出現堆積的現象,在使用播種機進行播種時,不能夠中途停止;若出現必須要停車的特殊情況,則應當現將播種機升起之后再停車。
3.2 確保合適的底肥深度
在免耕播種的地段不需要施肥,而應當在播種的過程中進行深施;對于底肥的選擇同樣具有一定的要求;底肥選擇時不應當選擇氫銨、尿素等速效肥料;為防止出現“燒苗”等情況發生,對于施肥的間距與施肥量需要進行一定的控制,施肥間距不可太小;施肥量不可太多。底肥可以選擇顆粒狀的復混肥或緩釋肥;施肥的深度應當控制在種子側下方5厘米左右;播種量為35kg/hm2;播種完畢后,需要將肥料箱、施肥器等工具清洗干凈,防止出現機器損傷的情況。
3.3 需要適墑播種
適墑播種應當在播種前充分了解墑情,對過于濕潤或過于干燥的土壤均不適合進行播種;沙土的適宜含水量在20%左右;壤土的適宜含水量在18%~22%左右;若在不適宜播種的土壤中進行小麥免耕播種,則很容易導致小麥出苗的早期階段受到影響。在小麥播種之后,不能夠立刻對其進行澆水;這主要是為了防止由于溫度過低,而使得小麥無法壯苗越冬,影響了小麥冬前的盤根,還會使得小麥分蘗能力降低,導致弱苗的情況發生。
綜上所述,玉米秸稈還田與小麥免耕播種機械化技術作為農業生產中的重要內容,其不但具有省時、省力的優勢,同時還能夠有效提高土壤的可持續生產力,促進當地農產業的發展。在進行玉米秸稈還田與小麥免耕播種的過程中,需要充分了解玉米秸稈還田與小麥免耕播種的優劣所在,注重作業中的注意事項,充分考慮土壤環境、播種要求、施肥效果等因素,同時還需要提高人員在播種機中的操作技術,根據當地的實際情況進行播種,以此來提高小麥的產量。
(作者單位:454003河南省焦作市農業技術推廣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