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寶輝
我國是世界農業大國,農業文化歷史悠久,而隨著社會的變革以及經濟的快速發展,農業機械化已經成為了農業發展的主要趨勢,其不僅是促進農業發展的重要方式,亦是政府提出的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政策的主要內容。實踐證明,將高效化的農業機械投入到農業生產中,對于提升我國農業生產標準化和商品化有著不小的推動作用,并且有助于提高農作物的產量與質量。對此,本文將重點研究將農業機械化應用于現代農業建設中的作用機制。
1現代農業生產概要
“現代農業”這個專有名詞,是針對于傳統農業生產而提出的,其是指在進行農業生產時引進大規模且高效化的農業機械設備,而且在農業生產的相關環節中,亦完全實現了農業機械化生產目標。在當今社會,我國的農業生產領域皆已經投入了不少的機械設備,并且在工業化發展的推動下,農業發展的每一個環節已經開始逐步朝著機械化的道路前進,如采用烘干機與水利灌溉等設施。由于在傳統化的農業生產中,多數皆是采用人工、牲畜進行耕種,不但耗費了過多的人力與物力資源,并且也無法有效提升農業生產的效率。而現代農業的優勢在于,其在進行生產時應用了大量的科學技術,在推動農業機械化設施標準化與先進化的同時,亦極大地減少了經濟成本、促進生產效率的提高。而隨著多年來的農業改革,現代農業的發展機制愈發完善,體現在在生產過程中,把科學的生產手段、當代農業生產體系有機地結合起來了,逐步改善了我國傳統農業中的顯露出來的各種弊端,最終達成了農業與商業、金融等領域一體化建設目的。此外,現代農業的一體化建設機制,對于促進城鄉、地區經濟的協調發展,拓寬農業產業與資金鏈均有重要意義。
2農業機械化發展的必要性分析
不可否認的是,自1978年以來,由于改革開放政策的提出并推行,我國的農業發展得到了大幅度的提升,然而雖然在本質上,農業生產力發展水平位居世界前列,但是生產效率的提升卻仍然以使用人工施用化肥、農藥為條件。因此,為適應新時期的社會發展,有必要找到可以替代勞動力的生產工具。而其中最為關鍵的農業工具便是機械,開展農業機械化建設,是當前形勢下能夠快速且高品質提升農業生產效率的主要方式。1995~2004年間,依托于社會經濟發展水平的進步,我國的農業產業結構亦有不小的變革,同時也保證了農業機械化發展水平的穩定發展。特別是在2005年時,政府加大了對農業生產與農業機械的資金投入,這便促使農業機械化在發展的過程中,促進了勞動力生產效率的提高。因此,可以說我國的現代農業發展極為需要農業機械化,它是現代農業發展的重要標志。
3農業機械化在現代農業中的作用機制
前文已經提到在現代農業發展中,農業機械設備的應用是不可或缺的,一般來說常人所指的農業機械化,多數是指狹義上的各種農業機械裝置,實則不然真正的農業機械化,是指完全覆蓋了農業機械生產與制造、機械設備的應用于推廣、機械的后續服務體系建設等環節。農業機械化在促進經濟作物與農作物生產機械化的同時,亦推動了畜牧業、林業、農產品二次加工等領域上的機械水平,進而成為了農作物耕種、施肥、割收的主要農業工具。因此,在現代農業生產中,農業機械化為農業的業集約生產、與可持續性發展墊下了堅實的基石。
目前,我國有許多學者數十年如一日地從事研究農業生產的工作,而他們所研究出的成果從一“出生”到“走路”卻要耗費巨多的時間,過于漫長的時間投入,致使我國農業機械設施的生產技術缺乏先進性與創新性,在一定程度上嚴重影響了現代農業機械化發展的水平。除此之外,在現階段導致農業研究成果轉換困難的重要原因,還在于科學技術發展的不完善、農業產業中科技動力的不足等。然而,農業機械化作為科技推廣的重要載體之一,其有效促進了科技成果的成功轉化。
農業機械設備的出現與投入使用,使得在節約時間成本的基礎上,有效地將富余的勞動力輸送到另外需要人工作業的產業中去,節約了不少的勞動力資源。比如,在山東省棲霞市的農業生產中,其采用機械育苗的培育方式,較之以往節省了近十倍的栽種時間。另外,農業機械設備是具有一定的改造功能與開發功能,而這些功能的應用,將會促進農業生產數量的增加。在自然災害面前,人類的力量是過于渺小的,但是農業機械卻不然,在面對諸如暴風、急雨等自然危機時,石化,農機等機械可以有效降低災害對農作物帶來的危害,因此其戰斗力是人類勞動所無法企及的。在播種農作物時,是無法離開種籽、農藥噴灑、施肥等環節的,但是這些工作量過于巨大,若是僅僅由勞動者進行農事生產,則未免耗時耗力,因此將農業機械引進其中,可以為減少這一部分的勞動力支出提供了保障。
一直以來,我國政府都提倡可持續發展、綠色發展。在推行農村經濟轉型與發展的途中,尤其要注意保護生態環境,然而在過去傳統農業的發展中,由于農村人口的降低、勞動力的缺乏,導致村民的經濟收入水平得不到有效的提高,更不談進行生態保護了。由此可知,只有促進農村經濟的發展才能實現農業綠色發展的目標,而農業機械的出現不僅改善了農村的勞動環境,而且減輕了農民的勞動強度,真正地實現了農業的人性化發展。隨著可持續化發展戰略的提出與實行,農業機械在保護自然生態環境上的作用是顯著的:對農業廢棄物質進行機械化處理、循環使用無污染的農業產品等,同時亦為促進文明鄉村建設做出了不小的貢獻。
我國農業的發展是十分迅速的,而農業機械的投入使用,更為促進現代農業的生產及發展,并且完善了農業生產的結構體系。對此,在農業機械的實際應用過程中,農業工作人員還需依據農作物生產情況,調整好產品的生產結構,進而實現農業的精細化、規模化生產。但還需要注意的是在作業時,只有合理有度地使用農業機械、引進國內外先進的機械生產與應用技術,才能制定出符合我國國情的農業發展模式、才能從根本上提高我國的農業生產水平,進一步農事生產的穩定發展。
(作者單位:265300山東省棲霞市農業機械管理辦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