鄒正云 段會苓
[摘要] 目的 對糖尿病合并消化性潰瘍患者實施綜合護理干預的臨床效果進行觀察與分析。 方法 按入院前后順序,將該院消化內科自2017年8月—2018年7月所接診的92例糖尿病合并消化性潰瘍患者均分成兩個小組,即基礎組與干預組。對基礎組患者予以常規基礎性護理干預;對干預組患者予以綜合護理干預。比較兩組患者的臨床護理效果,并觀察其血糖變化情況。 結果 干預組患者干預后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均低于基礎組患者,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干預組總有效率(95.7%)高于基礎組(82.6%),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3.674,P<0.05)。 結論 對糖尿病合并消化性潰瘍患者實施綜合護理干預措施,效果顯著,可有效控制患者的血糖。
[關鍵詞] 糖尿病;消化性潰瘍;綜合護理干預
[中圖分類號] R47? ? ? ? ? [文獻標識碼] A? ? ? ? ? [文章編號] 1672-4062(2019)01(a)-0006-03
糖尿病是臨床上一種十分常見的慢性疾病,需終身接受治療,以穩定病情,避免病情加劇而引發嚴重后果。若糖尿病患者合并消化性潰瘍,將出現各種臨床癥狀,如上腹飽脹、反酸、燒心等,再者以上兩種病癥的病程均比較長,長期以往將嚴重影響患者的生存質量[1]。在該文中將對自2017年8月—2018年7月于該院消化內科收治的46例糖尿病合并消化性潰瘍患者予以綜合護理干預措施,旨在了解該護理措施在疾病治療中的臨床運用價值。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抽選該院接診的92例糖尿病合并消化性潰瘍患者作為該次研究的對象,以上研究對象皆滿足世界衛生組織所制定的有關糖尿病的診斷標準,且并發消化性潰瘍。按入院前后順序,將所有研究對象平均分成兩個小組,分別為基礎組與干預組。基礎組46例,男女分別有24例、22例;年齡區間在38~75歲,平均年齡為(52.6±3.1)歲;糖尿病病程1~10年,平均病程(4.7±0.8)年。干預組46例,男女分別有26例、20例;年齡區間在36~77歲,平均年齡為(53.4±3.3)歲;糖尿病病程2~11年,平均病程為(4.9±0.9)年。對比以上患者的臨床基礎性資料,如性別、年齡、糖尿病病程等,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存在可比性。
1.2? 方法
對基礎組患者予以常規基礎性護理干預,如對患者進行血糖監測,叮囑其定時定量用藥;告知其治療期間應注意的事項等。
對干預組患者予以綜合護理干預,主要內容包含:①心理干預:護理人員應主動與患者交流互動,以消除彼此的陌生感,從而構建良好的護患關系。在與患者交流時,應保持親切、友好的態度,針對患者所提出的疑問,應耐心解決,以避免其因對疾病錯誤認識可產生不良情緒。在與患者互動過程中,注意其心理狀況,若察覺存在不良情緒或消極狀態,可了解其產生原因,并予以針對性的心理疏導[2]。平時可引導家屬多關心患者,使其感受到家人的溫暖,從而避免不良情緒的產生。②用藥指導:向患者說明血糖控制對疾病治療的關鍵意義,叮囑患者遵醫囑定時定量服用降糖藥物;對合并消化性潰瘍者,需及時服用消化性潰瘍藥物。用藥時需定時、定量,切不可少服、多服。若患者食欲不佳,可適度減少用藥劑量,以避免低血糖的發生。在天氣寒冷的情況下,潰瘍極易復發,可叮囑患者予以奧美拉唑等抑酸藥物,以起到預防作用[3]。③飲食干預:結合患者的實際病情與日常飲食習慣,為其制定針對性的飲食方案,嚴格控制各種營養物質(如磷、鉀等)的攝取量。另外,每日飲食應堅持少量多餐的基本原則,注意每日熱量的合理攝取,且嚴格把控脂肪、膽固醇以及鈉鹽的攝取量。④運動干預:指導患者開展各項有氧鍛煉,如慢走、打太極拳等。在運動過程中需結合自身的身體素質,不可運動過量,且應做到循序漸進,逐步增加運動強度。避免在早晨或午休后進行鍛煉,從而避免低血糖的發生[4]。⑤并發癥護理:糖尿病患者極易發生并發癥,對此,應做好并發癥的預防護理。如患者的衣服被褥等貼身用品,應定時清潔,保證干凈整潔。注重患者足部護理,盡量穿舒適的鞋子;若發生患者出現雞眼等癥狀,應及時予以治療[5]。可叮囑患者睡前多泡腳,以加速血液循環。
1.3? 觀察指標
對患者干預后的血糖值(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加以監測與記錄,并進行組間比較。
1.4? 療效判定標準
通過護理干預24 h后,患者的臨床癥狀(黑便、嘔血、飽脹等)均已消退,且于48 h內糞便顏色恢復至正常狀態,為顯效;通過護理干預36 h后,患者的臨床癥狀(黑便、嘔血、飽脹等)基本消退,且72 h內糞便顏色恢復至正常狀態,為有效;通過護理干預,患者的臨床癥狀并未改善,為無效。總有效率等于顯效率與有效率之和[6]。
1.5? 統計方法
采用SPSS 20.0統計學軟件分析該研究中所得出的各個數據,其中,以(x±s)、[n(%)]分別表示計量資料、計數資料,且以t檢驗與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干預后血糖情況比較
干預組患者干預后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均低于基礎組患者,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臨床效果情況比較
基礎組與干預組患者護理干預后的總有效率分別是82.6%、95.7%,兩數據對比分析,結果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3.674,P<0.05)。見表2。
3? 討論
糖尿病是一種臨床上多見的疾病,一旦發病若不及時予以有效處理,極易引發各種并發癥,而消化性潰瘍就是其中一種。若糖尿病并發消化性潰瘍,兩種疾病將相互作用,進而進一步加劇患者的病情。對此,臨床上需及時采取有效手段加以治療,但由于糖尿病屬于慢性疾病,除治療外還需予以有效的護理措施,以綜合調理患者的身體,從而促進病情的有效控制[7-9]。綜合護理是一種堅持以人為本、以患者為中心的護理方法,其依據患者的實際情況(如病情、心理狀態、認知水平等),對其予以相對應的護理干預措施,以獲得更為理想的護理效果。如對患者進行飲食指導,可提升其機體免疫力與抵抗力;對其進行心理干預可消除其不良情緒,并以積極的心理面對疾病,更主動的配合治療[10]。
通過此次研究可知,實施綜合護理干預的干預組患者,其護理后的總有效率顯著高于僅采取常規基礎護理的基礎組患者,(95.7% vs 82.6%);這表明對患者實施綜合護理干預能促進其臨床癥狀的改善,有助于疾病的康復。另外,從血糖變化來看,干預組的空腹血糖與餐后2 h血糖均低于基礎組,這表明綜合護理干預可在一定程度控制患者的血糖。
由此可見,對糖尿病合并消化性潰瘍患者予以綜合護理干預,不但能有效緩解其臨床癥狀,效果顯著,同時還能控制其血糖,是一種值得大力推廣的護理措施。
[參考文獻]
[1]? 周慧芬,徐安妗.抑酸維持治療對女性更年期糖尿病合并消化性潰瘍患者獲益分析及對血胃泌素水平影響[J].中國婦幼保健,2015,30(4):510-513.
[2]? 楊曉丹.護理干預在糖尿病并發消化性潰瘍患者治療中的應用與效果分析[J].糖尿病新世界, 2015(10):154-155.
[3]? 王雨微.糖尿病合并消化性潰瘍患者開展中西醫結合的護理體會[J].當代醫學,2016, 22(19):101-102.
[4]? 朱宇華.2型糖尿病合并消化性潰瘍的臨床特點及治療效果分析[J].實用糖尿病雜志, 2017(6):11-12.
[5]? 王冬英,周利民,童火木.2型糖尿病患者消化性潰瘍幽門螺桿菌感染與根除效果分析[J].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 2015(10):2191-2193.
[6]? 郝堯.2型糖尿病合并消化性潰瘍患者治療的臨床研究[J].現代消化及介入診療, 2015(4):432-433.
[7]? 楊煬,任建功.32例2型糖尿病合并消化性潰瘍患者的臨床觀察[J].甘肅醫藥,2017, 36(11):939-940.
[8]? 蓋守娟.女性更年期糖尿病合并消化性潰瘍患者采用抑酸維持治療的獲益分析[J].中國實用醫藥,2015,10(31):163-164.
[9]? 紀慧.糖尿病合并消化性潰瘍患者應用綜合護理干預的臨床效果分析[J].糖尿病新世界, 2016,19(14):171-172.
[10]? 鐘清連,何劍琴,黃群,等.動態血糖監測在老年2型糖尿病合并消化性潰瘍患者中的臨床應用[J].臨床內科雜志,2016,33(4):263-264.
(收稿日期:2018-09-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