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素茹 陳淼 方全麗 周瓊 張娜
【摘 要】目的:探討大學生對于牙周病認知度的現狀及日常口腔護理行為,為以后臨床工作以及口腔健康常識宣教提供指導意義。方法:隨機抽樣,對蕪湖市皖南醫學院,安徽工程大學等學校非口腔專業學生發放600份問卷進行隨機調查。結果:584名被調調查大學生中,39.6%知曉牙周健康是人類十大健康標準之一,65.6%知道牙周病發生發展的因素,86.0%知道牙周病帶來的口腔的病損,但僅有28.3%知道牙周病是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的危險因素,62.0%有過牙齦出血的癥狀,36.3%曾牙齦紅腫,61.3%表示日常生活受到輕微影響,但僅35.4%會及時就醫。結論:蕪湖市大學生對于牙周病整體認知度偏低,超過半數口腔護理行為不符合規范。
【關鍵詞】大學生;牙周病;認知度
中圖分類號: R781.4 文獻標識碼: A文章編號: 2095-2457(2019)01-0005-003
牙周病作為危害人體口腔健康的兩大主要疾病之一,因其早期病損輕,且多為無痛性疾病,極其容易被大眾忽視。所謂牙周病,是指發生在牙周組織的疾病,主要表現為牙齦出血,以刷牙和咬硬物時為重,充血水腫,牙周袋形成,牙槽骨吸收,牙齒松動等[1],同時也是引起中青年人失牙的主要病因。第四次全國口腔健康流行病學調查結果顯示,35-44歲居民中,牙齦出血檢出率為87.4%,與第三次口腔健康流行病學調查相比,上升10.1個百分點。相關調查顯示,在大學生中,男性牙結石檢出率為72.73%,女性牙結石檢出率為60.59%,前牙或前磨牙缺失檢出率為17.71%[2],說明我國居民的牙周健康現狀不容樂觀,亟待改善。此次調查,旨在了解大學生牙周病認知度現狀以及日常護理行為是否符合規范,為臨床工作以及口腔健康常識宣教提供指導意義。
1 研究對象與方法
1.1 研究對象
蕪湖市在校大學生,其中包括皖南醫學院非口腔專業及口腔專業大一新生(未涉及專業知識的學習),安徽工程大學學生,安徽機電職業技術學院學生。
1.2 問卷的設計與方法
查閱書籍,咨詢指導老師,并借鑒《第四次全國口腔流行病學調查報告》,由項目負責人本人設計問卷,問卷設計完成后,聽取小組成員的意見酌情修改,修改完成后咨詢指導老師,請指導老師提出意見,并依據老師的意見對問卷進行再次的修改,最后完成牙周病認知度調查問卷制作,內容包括:(1)學生的基本信息:性別,年齡,生源地及有無不良習慣。(2)牙周病的認知情況:對牙周組織健康的重視程度,牙周病的基本概念,危害,誘因,及流行病學地位等。(3)牙周病患病情況。(4)口腔健康行為:刷牙方法,是否使用漱口水,牙線,牙簽等,定期洗牙,更換牙刷次數等。(5)牙周病就醫情況:是否及時就醫,定期做口腔檢查的必要性,阻礙就醫的因素等。問卷實行匿名制,項目負責人向學生講明此次調查的目的與意義,并給與統一指導語,由小組成員發放問卷,以班級為單位,學生當場填寫并獨立完成完成后由調查小組統一回收。發放問卷600份,有效回收問卷584份,有效率為97.3%,其中男生337人,女生247人,18歲以下67人,18至20歲354人,20歲以上163人,農村生源占調查總人數60.62%,城鎮生源占比為39.38%。
1.3 統計學處理
將數據錄入EpiData軟件,用SPSS17.0軟件進行一般描述性統計分析。
2 結果
2.1 大學生對于牙周病本質,致病因素,流行病學,危害等方面的整體認知情況:(表1)
2.2 大學生牙周健康狀況調查情況:這些癥狀嚴重影響生活質量的為12.67%,輕微影響的為61.30%,沒有影響的為16.78%。在所調查的584名學生中,牙周狀況健康的為9.25%。45.55%的人選擇忍一忍,認為只是小毛病,18.84%的學生自行買藥,及時就醫的為35.61%。(表2)
2.3 大學生口腔行為健康情況調查情況:(表3)
2.4 口腔健康教育的基本情況:584名學生所在地區是否開展口腔健康常識宣教的情況為:定期宣教(8.39%)偶爾宣教(53.60%)從未宣教(38.01%)。同時,被調查的學生認為定期開展口腔常識宣教非常有必要的占68.32%,可有可無占28.60%,沒有必要的占3.08%。
2.5 阻礙學生口腔就醫的因素調查情況:(表4)
3 討論
牙周病作為威脅人類口腔的兩大疾病之一,在我國乃至世界上有較高的發病率,我國牙周病的發病率高于齲病[3]。牙周病對人體的危害極大,它是由局部因素和全身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口腔衛生不良,牙菌斑,牙結石等是其外部因素,而機體的免疫力,營養狀況,內分泌等因素,也是牙周病發生的促進因素。牙周病在人群中流行很普遍,我國第三次流行病學調查結果顯示,我國12歲少年牙齦出血百分率是57.7%,牙石百分率為59%;30~44歲成人組的牙周袋百分率為40.9%,牙石百分率為97.3%[4]。牙周病如果不治療,任其發展,癥狀將加重,最終導致牙齒的缺失。盡管如此,牙周病仍然沒有引起人們的高度重視,包括大學生在內的高知人群。由此可見,開展大學生對于牙周病認知度的調查研究,普及牙周病的常識,提高大學生對于牙周病的重視程度,加強大學生對于口腔疾病的防范意識已經刻不容緩。
本次調查發現大學生對牙周病的整體認識方面知道牙周病是導致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等的潛在因素的僅28.25%,34.42%的學生不知道牙菌斑、糖尿病、不良口腔衛生習慣會導致牙周病的發生與發展,知道兩大威脅口腔健康常見病是齲病和牙周病的也僅占47.43%。大學生的牙周健康狀況較差,牙齦出血為61.97%,牙齦紅腫比例為36.30%,牙齒松動、移位占15.92%,牙周膿腫占11.30%。在所調查的584名學生中,牙周狀況健康的僅為9.25%。這些人中及時就醫的僅為35.61%,其余的認為是小毛病,選擇忍一忍或者自行買藥。在大學生口腔健康行為方面不足一半的的人知道正確的刷牙方法,牙線可以清除鄰面菌斑,而僅有8.39%人使用牙線。同時,調查還發現認為定期進行口腔檢查有必要的不足一半,584名學生所在地區定期開展口腔宣教僅為8.39%。說明大學生缺乏“預防”的觀念。大學生口腔狀況差,需要對大學生進行“三早預防”的宣傳,提高大學生的口腔狀況[5]。
在調查中發現阻礙學生就醫的因素中覺得收費高、就醫繁瑣的占多數,這可能跟學生的經濟能力及平時學業繁重有關。調查發現37.67%的學生認為沒有必要治療,還有21.75%的學生恐懼口腔治療,這些要求我們還需要加強口腔宣教,讓學生們認識要牙周病的危害,消除恐懼心理,同時,學校可以根據實際情況,將牙周病的治療納入保險范圍,減輕學生的經濟負擔。還有部分學生不相信醫師的能力,認為目前的診所不規范,這里需要我們告知學生去正規的醫院,正規的診所就醫。大學生屬于素質較高的人群,提高其口腔保健意識,具有重要的意義。
綜上所述,蕪湖市大學生對于牙周病整體認知度偏低,超過半數口腔護理行為不符合規范。學校今后應加強口腔保健知識的宣教,使口腔健康教育納入必修課程,使學生形成良好的口腔衛生習慣[6]。學校本身是一個教育的場所,開展口腔健康教育不需要花費太多的成本和時間,而學生收獲的將是一口健康的牙齒,收益終身。通過本次的調查我們發現,大學生對牙周病的知識了解不多,對牙周病的重視程度不夠,個體口腔衛生狀況差,口腔護理知識欠缺。因此,普及口腔衛生知識,加強口腔宣教及進行合理及時的臨床治療是未來牙周醫師的重中之重。
【參考文獻】
[1]關雪琳.大學生對牙周病的認識[J].保健醫學研究與實踐,2007(04):46-47.
[2]馬旭東,蘇濤.2553名大學生口腔衛生健康狀況調查分析[J].現代預防醫學,2009,36(19):3620-3622.
[3]姜保俊,魏萬宏,鄧玉玲.健康教育對中學生口腔保健知識態度和行為的影響[J].中國學校衛生,2010,31(2):192-193.
[4]卞金有.預防口腔醫學[M].5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0:54-55.
[5]馬力揚,聶紅兵,周海靜,等.3516名大學生口腔健康狀況調查[J].華西口腔醫學雜志,2007,25(2):163-165.
[6]蘭海松,李藝芳.口腔衛生宣教和指導在老年人治療中的作用評價[J].中國實用口腔科雜志,2011,4(3):198-1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