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本全
[摘要] 目的 分析研究2型糖尿病對乙肝疫苗接種免疫效果的影響及免疫對策。 方法 該次研究中的觀察組為該院2017年3月—2018年1月期間接收的接種乙肝疫苗的2型糖尿病患者,共選取20例,對照組為同期接種乙肝疫苗健康者,共20名。對上述兩組接種疫苗效果、血清Th1與Th2細胞因子水平進行比較,分析不同免疫措施免疫效果加強情況。 結果 觀察組患者血清抗HBs陽轉率明顯較對照組低,其無應答率則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患者的IFN-γ、IL-2、IL-4均明顯低于對照組,兩組患者的IL-10水平比較(P>0.05);皮下聯合三角肌肌內注射法血清抗HBs陽轉率明顯較單純三角肌肌內注射高(P<0.05)。 結論 2型糖尿病患者接種乙肝疫苗的免疫效果明顯較健康者差,臨床應當重視此類患者,將有效的免疫對策及時落實,以將患者的乙肝疫苗免疫效果提升。
[關鍵詞] 2型糖尿病;免疫效果;免疫對策;乙肝疫苗
[中圖分類號] R587.1? ? ? ? ? [文獻標識碼] A? ? ? ? ? [文章編號] 1672-4062(2019)01(a)-0030-02
乙型病毒性肝炎(乙肝)疫苗為目前臨床中對乙型肝炎病毒感染進行預防的有效措施,但依據WHO所推薦的標準免疫程序開展乙肝疫苗全程接種,約10%左右的人群有抗HBs無應答或者低應答的情況存在,即疫苗注射以后未將有效的抗HBs保護性抗體產生[1]。經臨床研究發現[2],乙肝疫苗接種免疫效果可受多種因素的影響,糖尿病為導致乙肝疫苗低應答或者無應答的一項重要因素。目前臨床尚未清楚糖尿病對乙肝疫苗免疫效果影響的機制,且缺乏免疫策略。該文主要分析2型糖尿病對乙肝疫苗接種免疫效果的影響,總結免疫對策,2017年3月—2018年1月間特選取部分2型糖尿病患者和健康者進行比較分析,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該院20例2型糖尿病患者作為觀察組,另選取20名健康者作為對照組,上述觀察對象均接種乙肝疫苗。
對照組:男性和女性例數各占12例和8例;年齡平均值為(43.39±1.76)歲。
觀察組:男性患者例數為15例,女性患者例數為5例;年齡平均值為(43.41±1.69)歲;空腹血糖平均值為(7.93±1.06)mmol/L,餐后2 h血糖平均值為(13.59±0.52)mmol/L。
上述兩組觀察對象的性別數據和年齡數據比較(P>0.05)。
1.2? 方法
為所有觀察對象開展標準免疫程序,取20 μg重組酵母乙肝疫苗分別在0個月、1個月及6個月接種,接種的過程中需要秉持以人為本的原則,提前為存在特殊情況的患者接種,且需要幫助接種者了解乙肝的危害,使其認識到疫苗接種的重要性,進而將其依從性以及接種的效果提升。全程接種完成一個后第1個月,需要抽取觀察對象的晨間空腹靜脈血開展檢測,抗HBs滴度和抗HBs幾何平均滴度等以化學發光法進行測定,血清Th1細胞因子和血清Th2細胞因子水平均使用ELISA法進行測定;選取低應答狀態和無應答狀態接種者開展免疫復種操作。免疫復種的注射法即為單純三角肌肌內注射和皮下聯合三角肌肌內注射,取20 ug酵母免疫劑,結束復種操作以后需要為接種者開展抗HBS滴度檢測。
1.3? 觀察指標
①觀察并統計上述兩組觀察對象的接種疫苗效果(血清抗HBs陽轉率、低應答率和無應答率)。
抗HBs滴度高于10 mU/mL,低于100 mU/mL即為低應答狀態,抗HBs滴度低于10 mU/mL為無應答狀態。
②分析兩組觀察對象的血清Th1(IFN-γ、IL-2)與Th2(IL-4、IL-10)細胞因子水平。
③記錄不同免疫措施(單純三角肌肌內注射及皮下聯合三角肌肌內注射)免疫效果加強情況。
1.4? 統計方法
分析并匯總該次研究中的相關數據,且所有數據均經過SPSS 21.0統計學軟件進行處理,兩組觀察對象的接種疫苗效果以及不同疫苗措施免疫效果加強情況數據均以“%”表示,組間比對進行χ2檢驗;以(x±s)表示兩組觀察對象的血清Th1和Th2細胞因子水平,進行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①觀察組患者的血清抗HBs陽轉率相比較于對照組,明顯較低,其無應答率相比較于對照組,明顯較高(P<0.05)。
②觀察組患者的IFN-γ、IL-2和IL-4水平均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和對照組患者的IL-10水平相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③經分析,發現皮下聯合三角肌肌內注射法血清抗HBs陽轉率明顯高于單純三角肌肌內注射(P<0.05)。詳細結果如下:觀察組患者中,低應答和無應答狀態患者例數共9例,對照組中僅1例,將其分為兩組,分別使用單純三角肌肌內注射法加強免疫效果(5例中,健康者1例,2型糖尿病患者4例)和皮下聯合三角肌肌內注射法加強免疫效果(5例2型糖尿病患者),單純三角肌肌內注射法中血清抗HBS陽轉率為40.00%(2/5),皮下聯合三角肌肌內注射法陽轉率為100.00%(5/5)。
3? 討論
乙肝疫苗接種可以對乙型肝炎病毒感染進行有效的預防,可將安全保障提供給接種者。疾病因素、種族因素以及年齡因素等均可對乙肝疫苗接種免疫效果產生影響,上述因素當中,疾病因素的影響力最大[3]。近年來,臨床中相關研究表明[4],2型糖尿病對乙肝疫苗接種免疫效果存在極大影響,此類患者接種疫苗以后極易有低應答或者無應答狀態出現,因此臨床應加強重視力度和干預力度,將乙肝疫苗接種失敗率降低,同時提升接種免疫效果。
目前臨床尚未完全明確2型糖尿病對乙肝疫苗接種免疫效果產生影響的機制,該次研究中,觀察組患者的免疫效果相比于對照組明顯較差,其無應答率明顯高于對照組,該研究結果表明,乙肝疫苗接種免疫效果極易受2型糖尿病的影響。臨床中有部分學說認為,糖尿病可以對患者機體的免疫機制產生影響,降低其機體免疫水平,使得其接種乙肝疫苗以后,未有抗HBs保護性抗體形成,進而將免疫失敗問題引發。臨床中亦有部分學說認為[5],糖皮質激素可抑制免疫系統,若糖皮質激素的含量較低,可一定程度上影響細胞免疫,若糖皮質激素含量較高,則可影響體液免疫,進而對乙肝疫苗接種免疫效果產生影響。除此之外,本次研究中表2數據表明,觀察組患者的IL-4水平、IL-2水平以及IFN-γ水平均明顯較對照組低,兩組觀察對象的IL-10水平則無差異,分析其原因,可能由于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清當中IL-2、IL-4以及TNF-γ水平較健康者低,其無法參與至體液免疫對乙肝免疫應答的過程當中,進而誘發免疫失敗相關問題。研究中,皮下聯合三角肌肌內注射中,免疫效果加強情況明顯優于單純三角肌肌內注射,其可以將2型糖尿病患者和健康者抗HBs陽轉率提升,將乙肝疫苗接種的成功率和有效率提升。
綜上所述,2型糖尿病為對成人乙肝疫苗接種效果產生影響的一項重要因素,Th1與Th2細胞因子水平相對降低可能為其主要機制,通過皮下聯合三角肌肌內注射重組酵母疫苗可以將接種的成功率提升,將乙肝發病率降低的同時將安全保障提供給乙肝疫苗接種人群。
[參考文獻]
[1]? 劉和平. 125名新生兒接種乙肝疫苗及低/無應答者再免疫效果分析[J]. 實用預防醫學, 2016, 23(3):350-352.
[2]? 陳華, 段晉超, 孫宏英,等.接種國產酵母型免費乙肝疫苗后1~8歲兒童乙肝免疫效果調查分析[J].中華疾病控制雜志, 2014, 18(6):580-582.
[3]? 葉發忠,唐廣心,劉曉軍,等.60 μg乙肝疫苗對某醫院低/無應答醫務人員免疫效果觀察[J].實用預防醫學, 2014, 21(8):936-938.
[4]? 劉甲野, 呂靜靜, 顏丙玉,等.乙型肝炎病毒核心抗體單項陽性及健康的成年人乙肝疫苗免疫效果配對比較研究[J]. 中華流行病學雜志, 2014, 35(10):1091-1094.
[5]? 郭山春, 康麗娟, 李寶強,等.母體血清抗-HBs水平對嬰兒乙肝疫苗接種免疫應答的影響[J].實用預防醫學,2017,24(4):390-393.
(收稿日期:2018-0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