喬詩雨
摘 要:氣,從物理層面看是一種看不見摸不著的物體,從精神層面看則是一種精神狀態,從醫學上來看氣又是一種病狀,比如:氣虛、濕氣……而韻這個字本身就具有舒適雅致和諧的含義。古代的名人志士則用氣韻來表現和評賞繪畫的意境(見于各種畫論之中)。對于儒雅端莊的文人來說,氣韻是尤為重要的,氣韻在南朝畫家謝赫《古話品錄》中首次作為繪畫創作和品評的準則——謝赫六法中的最高的準則和第一標準出現,這一條準則對于后世的繪畫創作和品評標準產生了巨大的影響。隨著人類的進步,中國畫的不斷發展,氣韻仍然作為創作和品評中國畫的標準在中國畫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文章將通過分析氣韻在中國畫中的作用,展現中國畫藝術獨特的語言和審美形態。
關鍵詞:文化;藝術;氣韻;中國畫
氣韻具有獨特的語言魅力,它最早體現了中國古代文人志士對于萬物和諧的崇拜,采用繪畫形式呈現出來的氣韻,更是深得古代人的喜愛。隨著人類的進步,時代的變遷,氣韻始終作為繪畫創作和評判作品的標準影響著我們的藝術創作和藝術審美。氣韻成為一種極具有藝術感染力的藝術形式滲透進我們的中國畫之中。本文將通過分析氣韻在中國畫中的應用,展現中國畫感人的藝術魅力與獨特的美學特征。
一、氣韻的起源與衍變
(一)氣韻的含義和由來
具有著崇尚道家學說歷史背景的中國尤為看重氣,認為氣是一種和諧,一種美的本源。氣不僅僅體現在中醫診治、氣功養生、戲曲表演當中,繪畫和書法也尤為看重氣。早在上古時期,道家思想就已經存在,春秋時期的老子通過總結古代道家思想精華形成了完整的道家思想,這一思想對中華民族的政治、文化、養生等多個方面影響深遠。尤其是戰國時期道家學說的興盛和鞏固,使得道家思想更為根深蒂固,而中國古代的人們受到道家思想的影響,認為宇宙天地萬物生生不息元氣流動,于是氣成為美的最高準則。
氣韻,則是說有韻律的氣,人們從一幅畫當中,可以感受到畫中的風景、作畫人物的心境等等,因此某種擁有韻律的氣的畫作就會成為一幅優秀畫作的標志。氣韻作為一種優秀畫作的準則,具有兩種不同的層面,一種要求藝術家不斷豐富自身學識涵養,另一種則要求藝術家要將自身的學識涵養和客觀的世間萬物的神態之氣結合起來表現在畫面當中。
(二)氣韻的發展
氣韻大致經歷了兩個階段。第一個階段被稱為初生階段,漢代十分重視哲學中的氣,認為氣是世間萬物內在生命力的體現,韻則在漢代的音樂中集中體現出來。第二個階段是鼎盛階段,此時的社會生產力得到了發展,人類的感性意識有了提高,各門類藝術也充分得到了發展,魏晉南北朝時期韻律被廣泛推崇,要求作品中表現事物氣韻之美,氣韻生動,既要表現出事物生動形象的美感,也要體現出其內在的生命和精神,這一條成為中國畫創作的總原則,展現中國畫感人的藝術魅力與獨特的美學特征。
(三)氣韻的意義
氣韻作為一種優秀畫作的準則,給我們帶來的不僅僅是繪畫創作的意義,同時還有對畫家的意義。除了要求畫作中要體現自然界氣韻生動元氣流動的特點,還要求畫家必須不斷豐富自身的修養,也稱為“養氣”。只有這樣,畫家在創作過程中才能在體現自然界生動氣韻的同時和自身感性思想相結合,從而創作出令人驚嘆的藝術作品。氣韻也是中國傳統藝術精神中重要的一條,它是中國傳統藝術精神的核心范疇之一,氣中有韻,韻中有氣。
中國畫在歷史的長河中不斷地發展變化,但對于氣韻來說,它賦予了中國畫深厚的美學價值與獨特的觀賞價值。在當今社會,氣韻可以以特有的藝術魅力傳遞意味深長的藝術含義和藝術意蘊。同時,具有深遠歷史的中國畫,本身也是一種獨特的文化遺產,需要我們現代人的保護與發揚。
二、氣韻生動在中國山水畫中的應用
(一)氣韻生動在青綠山水中的應用
青綠山水是中國山水畫的一種技法,用礦物顏料青石、青綠作為朱色來作畫,青綠山水首創于唐朝,隨著時間的推移,青綠山水發展到明代到達了一個高峰。通過各個朝代畫家們創作青綠山水畫時的不斷完善和發展,青綠山水成為了中國山水畫的重要代表,青綠山水可以說是中國畫的一種文化,對于中國乃至整個世界都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青綠山水又分為式筆山水和意筆山水。
1.氣韻生動在式筆山水中的體現
式筆山水的特征是筆法工巧細致,頗有工筆精細之意,用色也雅致俊秀。展子虔首次創作出工細巧整的中國青綠山水畫,在展子虔之前的中國山水畫設色多艷麗裝飾意味較強,而展子虔卻結合自己對自然的理解和自身所積累的繪畫心得開創了設色為青綠的青綠山水。因為受到前朝繪畫的影響,青綠山水雖然在設色上面有了重大突破,但從畫作的整體上來看依然還帶有裝飾性的意味。
但不論如何發展,青綠山水畫始終沒有脫離展現氣韻的創作準則。以展子虔所作的《游春圖》,畫面中的水和天相接在一起,畫面的上半部分是重重疊疊翠綠的青山,湖水也波光粼粼。展子虔作畫喜愛散點透視,非常注重畫面布局,右上方是重巒疊嶂,左下方便繪出與右上方對比的低巒小山,中間連接的便是那一汪瀲滟的湖水,重巒迭嶂和低巒小山的對比除了起到平衡畫面的作用外,更是展現出一種均衡的韻律美,水天接一色更是體現出大自然萬物所蘊含的氣。畫面層次分明,主次得當,零星小船點綴其間,除了在描繪山水之景色還增添了人文趣味,增添了人氣,表現出作者對于大自然美景的體會和他對氣的理解。
2.氣韻生動在意筆山水中的體現
隨著社會的進步,聰慧的中國人民在式筆山水的基礎上學習創造,出現了意筆山水,意筆山水的特征是顏色艷麗繽紛熱烈酣暢,筆法多以點染為主。代表畫家為藍瑛,他善用沒骨畫法,設色鮮艷奪目,盡管意筆山水多著重于表現意境,但依然沒有舍棄山水具象的形象,在著重表現畫面顏色的同時,也并沒有忽視景物的精巧勾勒,在式筆山水基礎上所發展的意筆山水更能體現出古人追求畫面氣韻生動的特點。
以藍瑛的《白云紅樹圖》為例,畫面中的山峰和石頭采用石青和石綠色以沒骨的畫法繪制,小草和樹葉則分別選用朱、黃、青等色來沒骨點出,云朵則采用白粉暈染開來,雖然整幅畫面用色豐富艷麗但卻不失典雅,呈現出一種更加貼近現實的氣韻來,白粉渲染云朵更是為畫作增添了意趣。畫面的構圖自上而下山峰和白云紅樹貫穿整個畫面,極具裝飾美感,雖多用沒骨技法但仍將樹木的枝葉塑造得工整細致,輪廓也略加勾勒,體現出一種特有的蒼勁的美感。從整體上來看,整幅畫作雖然用色艷麗柔美裝飾意味強,但卻始終隱約透露出一種骨感美,剛柔結合的氣韻。
(二)氣韻生動在淺絳山水中的體現
淺絳山水是與青綠山水畫風區別很大的山水畫,它以赭石色為主色,施以素雅明快的淡彩。擁有著這種特點的山水畫始于五代,在元代時發展到鼎盛,特點是素雅明快、清淡透徹。《芥子園畫傳》說:“黃公望皴,仿虞山石面,色善用赭石,淺淺施之,有時再以赭筆鉤出大概。王蒙復以赭石和藤黃著山水,其山頭喜蓬蓬松松畫草,再以赭色鈞出,時而竟不著色,只以赭石著山水中人面及松皮而已。”直觀形象地說明了淺絳山水的特點。
以清朝王原祁所畫《仿高房山云山圖》為代表,該圖描繪的是江南的山村景色,那時的山村剛剛經歷了雨水天,所以畫家在創作畫作時也故意表現出白云飄忽、朦朧的山野美感。藝術家通過選用村中的山坡、樹木、小橋、溪水來表現雨后村落的山野仙氣,表現出超脫的躍然之氣。畫家通過自己對卓越之氣的理解選用高克恭的畫法,采用高遠的構圖和皴染的筆法,選用焦墨略施淡彩,重巒迭嶂的山峰和潺潺的流水所形成的對比營造出了一種鄉野山村所特有的雅致之氣,呈現出一種平靜高遠的韻律美,既表現出了事物生動形象的美感,又體現出了其內在的生命和精神,有很強的藝術感染力。在形象生動地表現了山野之氣的同時也賦予了欣賞者極大的藝術想象空間。
三、中國畫的繼承與發揚
當代科技發展迅猛,許多文化也在飛速中誕生繁衍消亡。人們對于藝術的需求越來越高,渴望在精神領域獲得自身的心理滿足,而科技的飛速發展及人類社會出現的物欲橫流的現象使得許多藝術以一種盲目追求利益的形象出現。藝術應當迎合大眾,達到藝術傳達的作用,然而社會上的一些藝術家卻創作許多連自己都不知所云的藝術品來嘩眾取寵以提高自己的社會地位。
中國畫作為一種文化,具有的民族特性是十分明顯的,現代藝術家在進行藝術創作的同時應當充分利用中國畫所富有的深厚的民族特色,發揮主觀能動性將它獨特的神秘之美與氣韻相結合,彰顯本民族文化,同時在創作方式上予以創新,利用先進的科技為藝術服務。當前的外交政策使得藝術有了廣泛的交流平臺,本國藝術家在研究本民族的同時也要吸取外來文化的優點推陳出新,革故鼎新,利用中國畫的特點進行藝術創作,在創作的同時進行改良,使得各民族文化爭輝。
四、結語
氣韻,是人類的歷史文化遺產,有著深厚的歷史文化價值,不應當只作為一種為滿足人們審美需求的復古文化而存在,氣韻文化延伸到現在,有著深厚的歷史價值和審美價值。我們不必像古代的人那樣盲目崇拜,應當將現代藝術同氣韻對話,從而創作出具有現代感的具有靈魂與豐富內涵的藝術作品,使欣賞者能夠感受到中國畫藝術的魅力和文化傳承的精神,使中國畫繼續長久留存并發展創新。
參考文獻:
[1]李澤厚.美學三書(第1版)[M].合肥:安徽文藝出版社,1999.
[2]高奇等.走進中國民俗殿堂(第1版)[M].濟南:山東大學出版社,2005.
[3]王宏建.藝術概論(第1版)[M].北京:文化藝術出版社,2000.
[4]賀西林.中國美史簡編(第1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5]彭吉象.中國藝術學[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7.
[6]葉朗.現代美學體系(第1版)[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88.
[7]徐復觀.中國藝術精神[M].北京:商務印書館,2010.
[8]汪流,余秋雨.藝術特征論(第1版)[M].北京:文化藝術出版社,1986.
[9]朱光潛.朱光潛美學文學論文選集[M].長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80.
[10]邢琳.“天人合一”思想在明代冕服中的美學表現[J].教育,2016,(7).
[11]唐磊.論云氣在中國山水畫中的作用[J].群文天地,2012,(6).
作者單位:
山西師范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