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濤
摘 要:文章對亞歷克斯?卡茨繪畫特點展開闡述。他的繪畫風格受到了西方傳統的繪畫、抽象表現主義、波普藝術等繪畫潮流的影響,亞歷克斯?卡茨繪畫藝術在成長的過程中,雖然受到許多藝術潮流的影響,但是他對具象繪畫依然保持著深深的情感。亞歷克斯?卡茨的繪畫不僅是受到藝術潮流與社會政治、經濟發展的影響,也受到電影、戲曲、詩歌的影響。他的繪畫里往往可以感受到時尚的氣息,這是亞歷克斯?卡茨對時代變化與大眾審美的觀察;在他的繪畫中可以看到有許多較大的肖像畫,這是借助了電影與攝影技術中對鏡頭特寫處理的運用。亞歷克斯?卡茨繪畫風格與特點受諸多因素的影響。
關鍵詞:繪畫特點;平面化;簡化
一、畫面的平面化
時代與科技的發展、照相機的出現對繪畫的沖擊,使人們對繪畫產生了質疑。隨著繪畫潮流的發展,印象派對油畫中的光與色進行了深入的研究,闡述了光和色在繪畫上的獨特性。這就體現出照相機所照出的照片與油畫的不同。抽象畫對主觀情感的表達及對哲理的思考,都展現了繪畫與照片的不同。在馬奈和印象派產生之后,油畫就開始了進一步的發展。傳統油畫在描繪物體時較為客觀,對畫面的空間感與立體感比較注重,而馬奈與印象派出現后,油畫對事物的主觀性加強,同時對物體的立體感與對畫面的空間感開始減弱,畫面中主觀思想的表達逐漸增加,畫面的平面性出現增多。亞歷克斯·卡茨的繪畫對畫面的背景及人物的處理就更加純粹化,把背景平面化處理,原因一是,這樣能更好地突出主題,弱化背景對主體的影響,二是,以背景“面”的整對應畫面主體的“點”,在畫面中形成一種節奏的變化。例如亞歷克斯·卡茨的作品《藍色雨傘》把背景簡化,兩道重色橫線,把背景與主體區分開,這與傳統的繪畫方法不一樣。其在背景中一般是弱化對比,但是在亞歷克斯·卡茨的這幅作品背景中出現的兩道重線,加強了與背景的對比。同時兩道橫線的設計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打破背景的“整”,改變了人物的頭巾和衣服的空間關系,也與雨傘桿、主體人物的垂直方向做一個對比,平衡視覺方向的差異感。不僅是背景的平面化,還有人物的簡化,亞歷克斯·卡茨在處理人物的時候,把物體受光與背光簡化成兩個大的面,并且弱化了明暗對比,形成了自己獨特的表達手法與表達風格。
二、明暗的形狀化
繪畫是視覺藝術的一種,在視覺藝術中對光的研究必不可少,光的變化和不同就會影響視覺效果。在繪畫中對光的捕捉是十分重要的,光對繪畫的影響一直都非常重要,尤其是在印象派中,對光的研究非常深入,把光的重要性又提到一定的高度,使其成為整幅作品的靈魂。當代繪畫雖然對光的捕捉沒有傳統繪畫那樣重視,但是也不能完全摒棄光的作用,光對繪畫中的造型、空間、質感等諸多的繪畫與視覺因素產生作用。
亞歷克斯·卡茨在繪畫中對光的應用比較內在,把光與物體本身融合在一起,光與他的整個創作結合,內化在整個創作過程中。亞歷克斯·卡茨對光的處理比較獨特,亞歷克斯·卡茨在結合自己接近平涂的手法同時把光處理成形狀化,不像傳統的繪畫把光與色外在地融合,光在物體表面上過渡比較均勻,亞歷克斯·卡茨在處理光時就比較有棱角,使畫面的明暗區分得比較明確,這與他的繪畫手法是相關聯的。亞歷克斯·卡茨把物體的簡化接近平涂在一些明暗轉折的處理上就會產生棱角和形狀,這是亞歷克斯·卡茨繪畫的一種特點。例如,亞歷克斯·卡茨的作品《Pas de deux IV》這幅作品中人物的面部的受光與背光區分得非常明確,明暗有一定的形狀,后面的男子的西服上受光的地方,更是被處理成幾何形體,用背景、衣服的重色襯托出皮膚的亮色,整個畫面的中心主體突出,明暗層次的應用較為精彩。亞歷克斯·卡茨對光的表達是獨特的,以“色”來表達“光”,用顏色的形狀、冷暖來表達光的區域、強弱,這也是亞歷克斯·卡茨對繪畫中明暗獨特的處理手法。亞歷克斯·卡茨另外一幅作品《SWEATSHIRT2》對明暗的處理也是非常的明確,把受光與背光的區域形狀區分得比較明確,對顏色簡化,對形體簡化及對光簡化,把明暗的區域形狀化,給人一種輕松舒適、明快的感覺,不像古典繪畫那樣對細節的刻畫,雖然精湛的技法很打動人,但是也是一種視覺的疲憊,給視覺神經一種繁瑣的壓抑感。亞歷克斯·卡茨在遵循具象繪畫的原則的同時,也對物體的繪畫過程進行了簡化,不被太多的技法、細節所牽制,更加直接地表達情感。對光的簡化處理,就是把明暗的處理形狀化,明確化,使整個畫面給視覺一種舒適暢快,甚至是一種詩意的感覺。亞歷克斯·卡茨的畫對物體明暗的關系處理得如此簡化,而又不失其意義,使繪畫又產生了一種別樣的風采。亞歷克斯·卡茨的繪畫,是在具象繪畫基礎上對技法、造型的簡化處理,是藝術家在思考方向上的變化。一般的繪畫是一直在做加法,而亞歷克斯·卡茨的繪畫一直在考慮減法,更加直觀地表達情感,把更多的時間用在思考與情感的表達上,而不是把精力放在技法的消耗上。
三、“鏡頭式”構圖
亞歷克斯·卡茨對電影與照相藝術非常喜愛,對電影與照相技術都有一定的研究。電影和照相技術作為一種新興的視覺形式,對傳統的繪畫也產生了影響,亞歷克斯·卡茨就對電影與照相技術中的一些元素進行借鑒。其中最為突出的就是對電影中“特寫”鏡頭的借鑒,亞歷克斯·卡茨的繪畫是對物體的簡化,近乎于平涂,但是亞歷克斯·卡茨把物體畫得尺幅非常大,主體所在畫面中的位置及面積較大,這樣就會產生一種視覺上的沖擊力,吸引觀者的眼球。亞歷克斯·卡茨被稱為肖像畫家,在他的作品中肖像畫居多,他的肖像畫與電影特寫鏡頭一樣,肖像的位置與面積占據整個畫面的大部分。例如他的作品《紅色外套》運用切割特寫式構圖,沒有把整個頭都放在畫面中對人物的特寫,只有半邊臉加上紅色的衣帽及時尚的口紅,把人物塑造得非常鮮亮奪目,主要是構圖的設計使主體的占據畫面的面積較大,具有一定的沖擊力。亞歷克斯·卡茨繪畫了許多的類似《紅色外套》的肖像作品,都是對畫面的切割式的構圖,有的是不完整的頭部,有的是不完整的帽子等,這些都是亞歷克斯·卡茨在繪畫創作中對新媒體的藝術的研究與借鑒,進一步推動了亞歷克斯·卡茨繪畫的發展。亞歷克斯·卡茨也在思考自己的繪畫怎樣去創新,而又能獲得觀眾的認可,這是亞歷克斯?卡茨將新的事物大膽運用到自己的繪畫中去的主要原因之一。
亞歷克斯·卡茨的繪畫中有三種鏡頭式構圖,分別是特寫式、中景式、全景式,這些在電影制作過程中經常會運用到。特寫式構圖對繪畫主體人物的細節的刻畫較為突出,彰顯人物的神情動態,也讓觀者更加容易進入到繪畫中去,在畫與觀者之間架起一座橋梁,使觀者產生一種親密感,更加貼近生活,從而產生聯系,就像他的作品《黑色的帽子》就運用了特寫式的構圖方式。對年輕的、時尚的女子進行特寫式構圖,整個人物占據畫面的五分之四,極大地拉近了與觀者的視覺距離感,使畫面好像一個電影情節中描繪一個人物的特寫鏡頭,與時尚的宣傳海報有相似的感覺。黑色的帽子與重色的眼鏡,臉部白皙的膚色,紅色的嘴唇,還有黃灰色的背景,共同構成一幅時尚而又不失典雅的“電影鏡頭”。亞歷克斯·卡茨的繪畫作品中“中景式”的構圖一般應用在人物較多的場景繪畫,這種構圖往往使我們更加容易投入到畫面中去,有種參與感,拉近了與觀者之間的距離,如他的作品《雞尾酒會》與電影的鏡頭情節非常接近。雖然繪畫和電影都同屬于視覺藝術,但是繪畫藝術是無聲的,更多的是靠人物的面部表情及肢體動作來表達一些思想感情或者是某種情緒。亞歷克斯·卡茨在繪畫中對人物面部的表情刻畫十分注重,尤其是對眼睛的刻畫,眼睛是人的心靈窗戶,人們可以通過眼睛來傳達許多內在的思想感情,不像嘴巴需要通過聲音才能傳遞信息。亞歷克斯·卡茨在他的作品《雞尾酒會》運用中景式的構圖,描繪人們在酒會上相互之間的交流,每一個人的衣服、動作、表情設置得井然有序,把人物與觀者之間的距離拉得很近,似乎自己身臨其境一樣,能夠聽到每個人的交流的聲音,把人物的性格、動作、表情表現得淋漓盡致,讓觀者能夠非常直接地進入這樣一種情境中,十分有感染力。中景式的構圖往往把敘事情節表現得非常有感染力,能夠帶領觀者進入一種情景。全景式的構圖在亞歷克斯·卡茨的繪畫中應用較少,全景式的構圖一般表現人物與外景相結合,亞歷克斯·卡茨在全景式構圖中的特點是對光斑的刻畫、對光線的把握,捕捉那些光斑的迷離感。亞歷克斯·卡茨在他的作品《THE RYAN SISTERS》中就應用了全景式的構圖表現了四位女青年在陽光明媚的天氣里,光著腳丫相互攀攙著走在路上,表現了年輕人的活潑與朝氣蓬勃,背景茂密的森林綠油油一片生機,營造了一種朝氣蓬勃、輕松愉悅的氣氛。運用路的透視關系推開前后的空間,把主體人物放在視覺中心,但是區別于其他的構圖方式,主體人物與視覺最前沿有一定的距離,使畫面的空間感與視覺的延伸感更強一點。亞歷克斯·卡茨繪畫中的全景式的構圖方式主要特點是對畫中光的把握與描繪,再結合自己的繪畫語言形成獨特的風格。
四、結語
每一位優秀藝術家都會隨他所在的時代背景、個人的藝術經歷及經歷的藝術思潮的變化而變化。亞歷克斯?卡茨的藝術風格的形成也歷經諸多的變更,受時代的發展、攝影藝術的發展、新視覺思潮的變化、在二戰之后抽象繪畫的出現,還有后來出現的波普藝術的影響等,最主要的是緣于亞歷克斯?卡茨本人對繪畫的理解,對時代發展與大眾審美的變化對自我再繪畫中的創新推進的要求。亞歷克斯?卡茨繪畫的特點是一個時代的變化與藝術的進一步創新,結合自我對繪畫的理解,對自我藝術道路的堅持,創作出如此獨特的繪畫風格。
參考文獻:
[1]李本正.亞歷克斯·卡茨的藝術[J].天津美術學院學報,2007,(3).
[2]劉權.艾利克斯·亞歷克斯·卡茨:老練的天真[J].美術觀察,2012,(10).
[3]戴瑣.優雅簡約的具象之美[D].華東師范大學,2013.
[4]高敬華.油畫創作中平面化表現語言研究[D].延邊大學,2009.
作者單位:
海南師范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