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靜 史道玲 程明
【摘 要】《現代交換技術》是通信工程專業的專業技術核心課,是一門發展迅速、實踐性和應用性很強的課程。目前,該課程側重于介紹與電話交換業務有關的程控數字交換。但是隨著社會需求的日益增長和科技水平的不斷提高,電信交換技術處于迅速的變革和發展之中。單一的程控交換技術已經無法滿足電信業務的發展。本文針對其課程特點,在理論教學內容、實驗教學內容和考核方法等方面做出大膽的創新和改革。
【關鍵詞】交換技術;教學內容;考核方式;改革研究
中圖分類號: TN915.05-4;G642文獻標識碼: A文章編號: 2095-2457(2019)01-0102-002
0 引言
現代交換技術是通信領域中必不可少的課程技術。交換技術描述了通信網絡中各節點之間及端點之間的信息交換方式,是通信網的重要支撐。本課程的任務是使學生獲得交換方面的基本理論、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培養學生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通過本課程的學習,使學生獲得必要的交換方面的相關訓練,培養學生分析和解決工程實際問題的能力,為以后從事交換系統的維護和管理工作打好基礎。
1 《現代交換技術》課程改革探索
1.1 實現理論教學內容的改革
《現代交換技術》課程的前身是《程控交換技術》,在此之前,《程控交換技術》課程側重于介紹與電話交換業務有關的程控數字交換,而隨著電信交換技術的快速發展,單一的程控交換技術已經無法滿足電信業務的發展需求。因此,《現代交換技術》課程理論教學內容的改革迫在眉睫。
如圖1所示,《現代交換技術》將在程控交換技術的基礎上融合更多更新的交換技術,包括數據交換、軟交換、光交換等,以適應電信新業務、新技術的發展。
1.2 實現實驗教學內容的改革
在理論教學內容進行改革的基礎上,實驗教學也要實現相應的改革。具體改革包括兩部分。
(1)增加與新交換技術相關的實驗環節
此前的程控交換僅僅局限于與固定電話業務相關的實驗教學,現在就要求要在現有的交換設備的基礎上進行再開發和再利用,以建立適合新交換技術的實驗環境。這需要整個教學團隊進行積極的探索及研究。
(2)教學模式采用“設計+創新型”模式,替代原來的“驗證性實驗”教學模式
傳統的《現代交換技術》實驗教學理念下,大部分實驗以驗證性實驗為主,老師講學生聽為主,然后學生根據步驟完成實驗。
引入設計型和創新性的實驗,引導學生在現有的硬件平臺構架交換系統模型,能夠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強學生獨立思考能力和動手設計能力。
1.3 實現考核方式的改革
該課程以往僅采用傳統的考核方式,即平時成績30%+期末成績70%。為了能夠更全面地反映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在原有基礎上,另外增加了創新能力考核環節,占10%,而期末成績改為60%,平時成績所占比例依然是30%。
創新能力考核主要是利用我校現代通信平臺的學生動手區考核學生對交換機硬件知識、數據配置、網絡架構、用戶狀態監視及實踐操作等方面的掌握情況。具體考核方法是教師給出一些選題,并制定相應的評分標準,每位學生隨機進行抽題,然后獨立完成。教師再根據學生完成情況,結合評分標準確定成績。
結合現代交換技術課程特點和實際教學情況,我校《現代交換技術》課程的教學改革必須盡可能快、盡可能好地實施,以培養出符合社會實際需求的應用型人才。
2 改革方案實施
2.1 充分利用先進的實驗平臺
在集團和學院的大力支持下,我院建成先進的現代通信實驗平臺,平臺采用先進的商用設備(華為通信設備),采用訊方高科技軟件(e-Bridge軟件),與知名企業華為、訊方建立了良好的合作關系;在平臺基礎上開展教學活動積極探索《現代交換技術》課程教學模式的改革與研究,積極引導學生投入到先進交換設備的學習和研究中,對學生的應用及創新能力著重進行培養,以實現教學和就業之間的零距離。
2.2 采用實物演示和多媒體手段
在學習交換設備部分時,可以帶領學生進入現代通信實驗室,教師對照實驗室的硬件實物進行講解、現場演示和分析,而不是僅僅局限于理論內容的抽象講授。這樣不僅能夠讓學生對交換設備有直接的感官認識,還能夠增強學生對課程的學習興趣。現代通信實驗室不具備的部分實驗模塊,則可以借助PPT、視頻、網絡等豐富的多媒體資源進行教學,以幫助學生對相關內容進行學習和研究。
2.3 開展研討課
在該課程中會涉及到一些前沿的交換技術及交換設備的知識,可以在課前要求學生利用課下時間查閱資料,搜集和整理相關材料,然后在課堂上與老師和同學進行交流和討論,讓每位學生都能表達自己的想法。這種方法不僅增進了師生之間的交流和互動,還能夠激發學生積極思考和探索的熱情,進而提高學生綜合分析和解決問題的實際能力。
2.4 與企業聯合教學
聘請企業工程師參與教學,介紹最新的技術和發展動態,并在課堂教學中給學生最新的市場人才需求咨詢。鼓勵學生深入企業參加課程相關的技能認證培訓,包括工程師認證和光網絡工程師認證等,進一步提升專業實踐能力。并鼓勵教師進企業學習,與企業工程師共同合作尋找科研課題,并帶領學生參與,可做為畢業設計選題。
3 結論
本文結合《現代交換技術》課程的特點與交換技術最新發展動態進行了相應的探索和研究。在課程理論教學內容、實踐教學內容、課程教學方法和課程考核方法等幾個方面進行了深入的教學改革和探索。在取得一系列改革成效之后,我們不斷進行總結和論證,從而認識到《現代交換技術》課程改革必須長期持續下去,要不斷跟蹤新技術發展,將一些前沿技術引入課堂,并以教學內容改革為出發點,推動教學方法和考核方式等多方面的改革。在此基礎上,學生能夠掌握更多新型交換技術,從而為面臨的就業問題打下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盧佳佳,朱秀娥,蘭其斌.基于通信網發展現狀的現代交換技術課程改革探索研究[J].福建電腦,2018,34(09):69-70.
[2]吳冉,徐國清,方偉偉.《現代交換技術》課程教學改革[J].現代計算機(專業版),2017(19):26-29.
[3]耿敏明.現代交換技術教學改革探討與實踐[J].大眾科技,2016,18(09):85-86+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