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雪清 許淑芬
[摘要] 目的 探究足部護理在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患者中的應用效果。方法 選取該院2016年9月—2017年9月期間收治的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患者98例,隨機分為兩組,各49例。對照組予以常規(guī)護理,觀察組予以足部護理,觀察對比組間護理效果周圍神經傳導速度差異。 結果 觀察組護理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組間數(shù)據(jù)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護理后觀察組患者脛后神經與腓神經的傳導速度比對照組快,組間數(shù)據(jù)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 將足部護理應用于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患者的臨床護理中,可提升患者脛后神經與腓神經傳導速度,提高總有效率,保證疾病治療效果。
[關鍵詞] 足部護理;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
[中圖分類號] R473? ? ? ? ? [文獻標識碼] A? ? ? ? ? [文章編號] 1672-4062(2019)01(a)-0093-02
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是在排除其他影響因素前提下,患者出現(xiàn)與周圍神經功能障礙相關的癥狀和體征[1]。該病臨床癥狀表現(xiàn)為手指、腳趾及下肢麻木、刺痛,平衡協(xié)調能力喪失,關節(jié)位置感覺下降,痛性神經病變等。《素問·皮部論》[2]曰,“皮部以經脈為紀,凡十二經絡脈者,皮之部也”。從中醫(yī)學角度講,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病隸屬于“萎癥”“血痹”范疇,足部血行不暢、經絡受阻為病因。故以中醫(yī)足部護理改善血運,促使血氣傳導至患者四肢,滋養(yǎng)肌肉筋骨,疾病癥狀方可改善。本文選取2016年9月—2017年9月收治的例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患者,對其實施中醫(yī)足部護理,效果顯著,現(xiàn)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該院收治的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患者98例,隨機分為兩組,各49例。觀察組病程1~7年,平均病程(5.3±2.9)年;對照組病程0.5~8.5年,平均病程(5.7±2.3)年。該研究所有患者及家屬對研究相關事項有全面了解,系自愿參與,已簽署知情同意書。兩組患者一般資料對比中,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①納入標準:納入符合2010年發(fā)布的《中國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確診條件;無其他周圍神經病變;無其他合并癥狀患者。②排除標準:排除妊娠期、哺乳期婦女;嚴重臟器障礙;凝血功能障礙患者。
1.2? 護理方法
對照組實施常規(guī)護理。為患者開展常規(guī)護理。包括血糖監(jiān)測、健康教育、藥物干預、飲食干預等。叮囑患者相關注意事項,并將護理方法教授給患者及患者家屬。反復叮囑患者嚴格管理體重與血糖。
觀察組實施足部護理。①四診合參護理。詳細觀察患者具體特征,以“望、聞、問、切”詳細觀之。依照患者情況綜合評估,辯證分析,明確護理指標及護理方案。護理方案需堅持辯證施護,尊重患者個性差異。②中醫(yī)熏洗足部護理。藥方:當歸、紅花、艾葉、雞血藤25 g。煎煮后浸泡半小時,確保藥水沒過中藥5 cm以上。再放入專用煎鍋大火加熱至水開,小火煎煮30 min。每日足浴溫度控制在38℃左右,以整齊熏蒸雙足和膝蓋,熏蒸時間為8 min。在以藥水泡腳,保證皮膚清潔,防止燙傷皮膚。足浴完成后以干燥的毛巾擦拭,確保足趾之間水分擦拭干凈。如若患者皮膚干燥,可以潤膚膏涂抹防止皸裂。及時做好足部保暖,防止受涼。③情志護理。中醫(yī)認為,陰陽失調,情志皆傷為疾病本源。故培養(yǎng)患者良好的興趣,以興趣愛好調動患者情志。例如:讀書、看報、散步等。根據(jù)患者個性不同給予不同方式的情志護理,消除患者情志失調。及時與患者談天,消除患者疾病心理壓力。及時了解患者的困難,幫助患者解決困難,消除心理壓力。④運動護理。指導患者以氣功、太極拳等方式開展運動護理。調節(jié)患者身心健康,幫助患者修身養(yǎng)德。從中醫(yī)學角度講,修煉氣功還可延緩衰老,活血化瘀。⑤藥膳護理。根據(jù)患者身體情況,為患者搭配藥膳。如患者屬肺熱津傷型,則可增加生津止渴藥物。如患者屬肢體萎軟型,可增加固腎材料。如患者肝腎陰虛,可增加滋補腎陽食材。
1.3? 觀察指標
觀察對比組間臨床護理效果及周圍神經傳導速度差異。
療效評定標準[3]:顯效:患者足背及肢端血運良好,皮膚紅潤,足部皮膚溫度回升及足背動脈波動恢復,肢端無疼痛感且睡眠良好;有效:患者足背及肢端血運有所恢復,足部皮膚由白轉紅,皮膚溫度回升,肢端存在輕微疼痛感,睡眠較好;無效:患者足部皮膚呈白色,足背動脈波動消失,足背及肢端血運不暢,足部溫度較低,肢端疼痛感較強烈,睡眠極差。
1.4? 統(tǒng)計方法
數(shù)據(jù)以SPSS 21.0統(tǒng)計學軟件分析。經(x±s)表示計量資料,進行t檢驗。經[n(%)]表示計數(shù)資料,進行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觀察兩組護理總有效率
觀察組護理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觀察兩組脛后神經與腓神經的傳導速度
觀察組患者脛后神經與腓神經傳導速度比對照組快,組間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3? 討論
高血糖是導致周圍神經病變的主要原因,故糖尿病患者常易并發(fā)周圍神經病變疾病[4]。當前,針對其發(fā)病機制尚未有定論,質疑其為多種因素導致。故臨床護理以控制血糖,糾正血脂異常,定期篩查疾病和飲食護理為主。但其實際效用并不高,經護理后患者病情并未得到有效抑制。
糖尿病從中醫(yī)角度講,屬于“消渴癥”[5]。消渴癥發(fā)病多以多飲多食,多尿為臨床癥狀。故疾病成因多以陰虛陽早,精血虧耗陰虛血瘀,耗損元氣致病。而糖尿病合并周圍神經病變,臨床癥狀表現(xiàn)為肢端麻木,疼痛乏力?!侗怡o》曾記載,“兩腳之氣雍滯不行,則周身之氣血亦不宜通?!闭f明人體足部血液暢通,關系到患者身體健康。中醫(yī)強調“上病下治”,故以足療為患者辨證施治,效果可觀[6]。再加上中醫(yī)重視“三分治、七分養(yǎng)”,故中醫(yī)護理模式應用于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患者之中,可從疾病根源上施治[7]。該次護理以四診合參護理、中醫(yī)熏洗足部護理、情志護理、運動護理、藥膳護理五部分完成了足部護理,護理內容較為豐富。四診合參護理可對患者身體情況進行綜合評估,根據(jù)患者實際情況開展護理。中醫(yī)熏洗足部護理作為本次護理模式作為重要的環(huán)節(jié),其對于足部血液循環(huán)刺激效果較為強烈。當歸、紅花、艾葉、雞血藤水煎泡足,可改善手足麻木,皮膚瘙癢等疾病。當歸可補血和血,止痛潤燥;紅花可活血通經,祛瘀止痛;艾葉可理氣祛寒、補血安眠;雞血藤可用于風濕痹痛,手速麻木。中醫(yī)熏洗護理后,可作用于患者足部,改善局部血供不暢,緩解神經病變損傷,恢復足部肌肉功能。泡腳后續(xù)對患者足部開展保暖護理有助于提升足部血供,防止足部淤阻引發(fā)水腫。情志護理可排解患者心中郁結,提升護理效果。運動護理可促進足部血液循環(huán)恢復,改善足部水腫及血供狀態(tài),保證肌肉的血液滋養(yǎng),保障患者陰陽平衡。藥膳護理可滋補元氣,改善患者周圍神經的損傷狀態(tài)。該次中醫(yī)足部護理可通過中藥熏洗改善患者下肢血液循環(huán),預防感染,保證預后。但在為所有患者開展護理過程中,也需加強對患者的飲食指導。指導患者禁止使用膽固醇,動物油脂和唐飛過高的食物。日常飲食堅持以粗糧,大豆和蔬菜為主。張歡等人[7]在《中藥熏洗足部護理在2型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患者中的應用效果》中,針對該文論點展開了研討。其所的結論與本文一致,增加了該文的研討價值。
綜上所述,足部護理在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患者中應用可提升患者脛后神經和腓神經傳導速度,臨床效果顯著,使用價值較高。
[參考文獻]
[1]? 羅建群. 探析足部護理對改善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病情產生的影響[J].中國實用醫(yī)藥, 2016, 11(11):234-235.
[2]? 汪秀萍. 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患者應用足部護理對神經傳導速度和臨床療效的影響分析[J].山西醫(yī)藥雜志, 2017, 46(7):854-856.
[3]? 桂程麗, 程彩濤. 循證護理對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患者足部神經功能、自我效能及負性情緒的影響[J].川北醫(yī)學院學報, 2017, 32(1):137-139.
[4]? 陳秋香, 王方華, 王翠芳,等. 2型糖尿病并發(fā)周圍神經病變患者應用中藥足浴聯(lián)合足部護理的效果觀察[J].實用臨床醫(yī)藥雜志, 2017, 21(14):55-57.
[5]? 楊春玲, 關蓬. 足部護理干預對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患者下肢神經傳導速度及癥狀的影響[J].實用臨床護理學電子雜志, 2017, 2(28):81-83.
[6]? 胡靜. 足部護理對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患者下肢神經傳導速度及癥狀的影響[J].臨床醫(yī)學研究與實踐,2016,1(20):44-45.
[7]? 張歡, 焦?jié)? 中藥熏洗足部護理在2型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患者中的應用效果[J]. 臨床研究, 2017, 25(4):165-166.
(收稿日期:2018-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