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琪莉
[摘要] 目的 探討康復鍛煉對老年腦梗塞合并糖尿病患者肢體功能恢復的效果。 方法 選取該科2017年6月—2018年6月收治的老年腦梗塞合并糖尿病患者94例,隨機分為2組,各47例,對照組給予常規護理,觀察組在對照組的基礎上給予康復鍛煉。 結果 觀察組FPG、2 hPG較對照組顯著降低,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ADL評分、FMA評分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結論 對老年腦梗塞合并糖尿病患者進行康復鍛煉,能有效促進患者肢體功能恢復,控制血糖,改善預后。
[關鍵詞] 康復鍛煉;腦梗塞;糖尿病
[中圖分類號] R587.1? ? ? ? ? [文獻標識碼] A? ? ? ? ? [文章編號] 1672-4062(2019)01(a)-0167-02
近年來,隨著各種不良因素的影響,我國腦梗塞發病率不斷升高,數據顯示[1],我國腦梗塞發病率為9.4%~13.1%,占全部腦卒中的80%以上,其中60%以上為老年人。腦梗塞發作時,會引起患者語言、認知、運動功能障礙,對患者帶來嚴重影響。糖尿病作為引發腦血管疾病的獨立危險因素之一,常與腦梗塞合并發生,且對腦梗塞的治療和預后起著極其重要的作用[2]。尋求有效護理措施對促進患者肢體功能恢復,提高患者生活自理能力有重要意義。該文對該科2017年6月—2018年6月收治的47例老年腦梗塞合并糖尿病患者進行康復鍛煉并觀察,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該科收治的老年腦梗塞合并糖尿病患者94例為觀察對象,隨機分為2組,各47例,觀察組男25例,女22例,年齡60~78歲,平均(67.8±2.4)歲,糖尿病病程3~17年,平均(10.6±1.7)年。對照組男27例,女20例,年齡60~76歲,平均(67.1±2.1)歲,糖尿病病程4~16年,平均(9.9±1.9)年。排除神志不清、惡性腫瘤及其他腦器質性病變、精神病史者。患者均知情同意并經倫理委員會批準,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 護理
1.2.1? 對照組? 給予常規護理。包括血糖監測、病情觀察、心理、飲食,康復指導等。
1.2.2? 觀察組? 在對照組的基礎上給予功能鍛煉。①根據患者病情,從臥位平衡、肢體功能、床邊坐起、站位平衡、行走等方面制定康復計劃[3]。②指導患者正確的體位擺放,每2h協助患者翻身,對患肢攣縮的肌肉、周圍關節組織進行按摩,放松肌群張力,促進患者血液循環,保持患肢功能位。③向患者及家屬講解早期康復鍛煉對促進肢體功能恢復的重要性,獲得患者最大的配合,進而使康復鍛煉達到最佳效果。對患肢各個關節進行被動訓練,增加各關節活動度,臥位平衡時,選擇20~30°臥位,根據患者情況緩慢增加角度,直至指導患者成直角坐起;站立平衡練習,依次屈頭、頸、軀干,抬臂、抬腿,保持平衡后進行跨步、跨門檻、爬樓梯等訓練。定期監測血糖,保持血糖平穩,對患者的肢體功能恢復情況進行評估,調整訓練內容,避免患者盲目鍛煉造成意外發生。
1.3? 觀察內容
隨訪4~12個月,觀察患者護理前后血糖情況,及護理后ADL評分(日常生活能力)[4]、FMA評分(運動功能)[5]。
1.4? 統計方法
采用SPSS 15.0統計學軟件處理數據,計量資料(x±s)采用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護理前后血糖情況
護理前兩組FPG、2 hPG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護理后觀察組FPG、2 hPG較對照組顯著降低,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肢體功能恢復情況
觀察組ADL評分、FMA評分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3? 討論
腦梗塞與糖尿病都是老年人群發病率最高的疾病,且具有較高的死亡率和致殘率,對老年患病人群的生命和生活質量帶來嚴重影響。腦梗塞是糖尿病常見的并發癥之一,兩種疾病合并發生時,常相互影響,相互惡化,糖尿病可加速血栓形成,加重腦細胞損傷,而腦梗塞可導致血糖進一步升高,難以控制,影響患者預后。同時腦梗塞作為嚴重的神經功能損傷性疾病[6],可引發患者肢體、語言、記憶等方面障礙。因此,在對腦梗塞合并糖尿病患者治療的同時,進行規范、有效的功能鍛煉是幫助患者重新建立腦部側枝循環,促進神經和肢體功能恢復的關鍵所在。
康復鍛煉是利用訓練的方式刺激患者運動通路上各個神經細胞,調節其興奮性,使神經獲得正確的運動輸出,產生記憶,重塑中樞神經系統功能,促進患者實質性的康復。有學者研究認為[7],術后早期是恢復患者肢體功能的關鍵時期,若有效進行功能鍛煉,可提高患者的肢體能力,使患者恢復生活自理。該文認為,對腦梗塞合并糖尿病患者進行康復鍛煉十分必要,通過對運動的刺激,喚醒患者的大腦功能,對肢體功能恢復,改善預后有良好的促進作用,同時有利于血糖控制。在對患者進行康復鍛煉時應根據康復目的、患者體質確定鍛煉程度,鍛煉過程應從被動到主動,循序漸進的進行,全面兼顧各關節、肌肉及各種不同功能,避免偏重多練某些部位而忽視鍛煉其它部位。康復過程中務必做到姿勢正確,鼓勵患者用健側幫助患側運動,逐漸使患者獨立生活,改善患者生活質量。經該組研究結果顯示,護理前兩組FPG、2 hPG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護理后觀察組FPG、2 hPG較對照組顯著降低(P<0.05)。觀察組ADL評分(65.3±4.2)分、FMA評分(60.3±7.1)分,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與張鄭[8]報道的觀察組患者運動能力及日常生活活動能力較對照組更高等結果相近。
綜上所述,對腦梗塞合并糖尿病患者進行康復鍛煉,能有效促進患者肢體功能恢復,控制血糖,提高肢體運動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
[參考文獻]
[1]? 何桂榕.康復鍛煉對老年腦梗塞患者肢體功能恢復效果探討[J].養生保健指南,2017,3(15):113-114.
[2]? 袁平.早期康復護理對糖尿病性腦梗死偏癱患者肢體功能恢復的影響[J].糖尿病新世界,2016,19(20):185-186.
[3]? 李娟,耿超,刁新新,等.糖尿病合并腦梗死偏癱患者早期康復護理干預[J].糖尿病新世界,2017,20(10):149-150.
[4]? 趙麗華,陳愛霞,蔡張慧.早期康復護理促進腦梗死偏癱患者患肢功能恢復的Meta分析[J].實用臨床護理學電子雜志,2017,2(3):207.
[5]? 馮麗艷,郭海英.糖尿病性腦梗死偏癱的早期強化康復護理與健康教育的效果[J].中外女性健康研究,2017,32(10):95-96.
[6]? 王冬梅.早期康復治療糖尿病性腦卒中患者的臨床探討[J].糖尿病新世界,2018,13(5):67-68.
[7]? 白玫.常規及其早期康復治療老年糖尿病性腦卒中的效果[J].內蒙古中醫藥,2017,36(16):38.
[8]? 張鄭.探討早期康復治療糖尿病性腦卒中患者的臨床效果[J].中國保健營養,2017,27(2):318-319.
(收稿日期:2018-1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