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麗麗 陳常玲 秦娟娟
[摘要] 目的 探討腦出血伴糖尿病患者行微創血腫清除術的護理方法與效果。 方法 選取96例于2016年1月—2017年12月在該院接受診療的腦出血伴糖尿病患者隨機分為對照組和研究組,兩組均行微創血腫清除術,給予對照組常規基礎護理,研究組綜合護理干預,比較兩組護理效果。 結果 研究組輔助治療總有效率為93.75%,明顯高于對照組的75.00%(P<0.05);研究組并發癥的發生率為16.67%,明顯低于對照組的45.83%,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研究組家屬護理滿意度評分為(95.46±4.23)分,明顯高于對照組的(83.24±2.78)分,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針對腦出血伴糖尿病患者行微創血腫清除術患者,給予綜合護理干預具良好輔助治療效果,有利減少并發癥的發生,提高患者家屬滿意度,值得在臨床當中推廣應用。
[關鍵詞] 腦出血;糖尿病;微創血腫清除術
[中圖分類號] R47? ? ? ? ? [文獻標識碼] A? ? ? ? ? [文章編號] 1672-4062(2019)01(a)-0003-03
微創血腫清除術是臨床治療腦出血的重要術式,可有效緩解患者臨床癥狀。相關研究指出,于治療期間給予患者優質護理對改善患者預后具非常重要的意義[1]。該案選取了96例2016年1月—2017年12月于該院進行診療的腦出血伴糖尿病患者96例為研究對象,旨在探討其護理方法與效果,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該案研究對象96例,均為在該院接受診療的腦出血伴糖尿病患者,所有患者均經腦部CT確診,臨床存在頭痛、嘔吐等癥狀,部分患者存在偏癱、失語、瞳孔改變、尿失禁、意識障礙、昏迷等癥狀,既往確診為2型糖尿病者59例,發病后確診為2型糖尿病者37例。排除其他部位出血或感染、精神病既往史及嚴重抵觸治療等患者。依隨機數字表法將患者分為對照組和研究組。對照組男性患者30例,女性患者18例;年齡45~88歲,平均(66.3±2.2)歲;出血量20~95 mL,平均(44.2±9.8)mL;出血部位:基底節19例,額顳葉23例,丘腦6例。研究組男性患者29例,女性患者19例;年齡44~89歲,平均(66.2±2.4)歲;出血量25~90 mL,平均(44.1±10.0)mL;出血部位:基底節18例,額顳葉22例,丘腦8例。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該研究經該院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患者及其家屬知情同意。
1.2? 方法
兩組患者均行微創血腫清除術進行治療,于治療期間給予對照組常規基礎護理,包括入院指導、健康宣教、心理護理、術前準備、術中配合、術后出院指導等。給予研究組綜合護理干預,措施如下:①心理護理:告知患者病情,依患者實際情況為其介紹手術的目的、必要性及術前檢查與準備,以讓患者做好心理準備;為患者及其家屬講解手術相關知識及術中配合,緩解患者及其家屬的手術恐懼感與緊張心理[2]。②術前準備:給予患者持續吸氧,及時清理呼吸道分泌物,若有必要,還可為患者安置口咽管,以保持呼吸通暢;協助患者完善各類檢查,給予心電監護,嚴格控制患者血糖水平;留置導尿管,以免尿潴留引起再出血;常規建立靜脈通道,以為搶救作充分準備。③生命體征監測:術后嚴密監測患者生命體征變化,包括心率、呼吸、血壓等;密切觀察患者神志與瞳孔變化,以判斷患者是否存在顱內壓增高現象[3]。④引流管護理:妥善固定引流管,必要時可使用約束帶,以免患者躁動拔出引流管;及時進行接管與敷料的更換操作,若需搬動患者,應先將引流管夾好,避免逆行感染;觀察引流量、引流液顏色與性質,保持引流管通暢。⑤血糖監測:告知患者及其家屬控制血糖的重要性,嚴密監測患者血糖水平,將患者血糖控制于正常范圍內[4]。⑥并發癥護理:加強與患者及其家屬的溝通,及時了解患者并發癥的發生情況,給予對癥護理并及時聯系主治醫師。⑦早期康復護理:告知患者康復鍛煉對于身體康復的重要性,提高患者自主康復意識;堅持由簡單到復雜的原則,先于床上實施被動康復訓練,再逐步過渡至下床坐、立、行與日常訓練[5]。
1.3? 觀察指標與評判標準
比較兩組患者輔助治療效果、并發癥的發生情況與家屬護理護理滿意度,其中輔助治療效果依《內科學》中相關標準進行評判,自覺臨床癥狀消失,血糖處正常范圍,肌力與生活自理能力明顯恢復為顯效;自覺癥狀明顯好轉,血糖略高于正常水平,肌力恢復至3級,可進行生活自理為有效;自覺癥狀、血糖及肌力無明顯恢復,生活無法自理為無效。總有效率=顯效率+有效率。
家屬護理滿意度以該院自制患者護理滿意度調查表進行評判,總分100分,得分越高表明家屬的護理滿意度越高。
1.4? 統計方法
研究所得數據利用SPSS 19.0統計學軟件進行分析,計量資料表示為均數±標準差(x±s),進行t檢驗,計數資料表示為例數百分比[n(%)],并進行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患者輔助治療效果比較
研究組輔助治療總有效率為93.75%,無死亡病例;對照組輔助治療總有效率為75.00%,4例死亡,研究組輔助治療效果明顯優于對照組,組間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兩組患者并發癥的發生情況比較
研究組并發癥的發生率為16.67%,明顯低于對照組的45.83%,組間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2.3? 兩組患者家屬護理滿意度比較
研究組患者家屬護理滿意度評分為(95.46±4.23)分,明顯高于對照組的(83.24±2.78)分,組間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t=6.734,P<0.05)。
3? 討論
伴隨醫療技術的進步,現臨床用于治療腦出血的方法有很多。微創血腫清除術是于局麻環境下,利用電鉆鉆孔及YL-1型顱內血腫穿刺針直接將血腫吸取出來,再利用引流管將血腫清除的手術方式[6-7]。微創血腫清除術給患者帶來的損傷極小,且內環境干擾較少,便于引流。但手術過程當中,患者難免還是會產生應激反應,如禁食、嘔吐、脫水藥物的使用等,導致患者血糖升高,影響治療效果,也威脅著患者的生命安全[8]。為此,在對患者進行治療的過程當中,還應重視患者的護理工作,尤其要注意患者血糖的監測、引流管的護理與并發癥的防治。
該案研究結果顯示,研究組患者輔助治療總有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93.75% vs 75.00%),而并發癥的發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16.67% vs 45.83%),表明綜合護理干預的臨床護理效果較好,有利提高手術治療效果,減少并發癥的發生。另,該研究結果還顯示,研究組患者家屬的護理滿意度評分為(95.46±4.23)分,明顯高于對照組的(83.24±2.78)分。由此可見,綜合護理干預還能提高患者家屬護理滿意度,有利構建和諧護患關系。
綜上所述,給予行微創血腫清除術進行治療的腦出血伴糖尿病患者綜合護理干預的臨床效果較好,有利降低患者并發癥的發生率,提高患者護理滿意度,值得在臨床當中廣泛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 張春華.高血壓性腦出血行微創血腫清除術的臨床護理[J].中國傷殘醫學, 2014(22):178-179.
[2]? 苗虹.高血壓性腦出血行微創血腫清除術的臨床護理[J].中華全科醫學,2014, 12(11):1860-1860.
[3]? 李雪玉,陳珠峰.高血壓腦出血合并高血糖患者應用微創血腫清除術的術后康復護理[J].糖尿病新世界,2016,19(18):130-131.
[4]? 耿麗貞.150例腦出血微創血腫清除術后觀察與護理[J].中國實用神經疾病雜志,2013, 16(16):96-97.
[5]? 王喜亞,張香萍.高血壓腦出血微創顱內血腫清除術的護理[J].當代醫藥論叢,2012, 10(1):488-489.
[6]? 張小會,郭春玲.高血壓腦出血微創血腫清除術后的護理[J].內蒙古中醫藥,2013, 32(3):165-166.
[7]? 王昕.淺談對高血壓合并腦出血患者進行優質護理的效果[J].當代醫藥論叢,2016, 14(7):17-18.
[8]? 游桃花,葉瓊.微創血腫清除術在高血壓腦出血合并高血糖患者的術后康復護理干預分析[J].糖尿病新世界,2017(20):146-147.
(收稿日期:2018-09-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