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玉芬
摘要:馬鈴薯俗稱土豆,是糧菜兼用作物。具有高產、早熟、用途多、分布廣的特點,馬鈴薯塊莖含淀粉為8%~24%,糖類1%~1.5%,蛋白質20%左右,還含較多的礦質鹽類及維生素B、維生素c等,營養價值較高,其熱量高于各種禾谷類作物。現將馬鈴薯栽培與管理技術介紹如下。
關鍵詞:苜蓿;栽培技術;管理
中圖分類號:$532
文獻標識碼:A DOI編號:10.14025/j.cnkijlny.2019.04.030
1輪作
馬鈴薯實行三年以上的輪作。可與禾谷類作物輪作,一般以麥類、玉米等茬較好,大豆、蠶豆次之。忌與茄科、塊根、塊莖類作物輪作。
2整地與施肥
2.1整地
前作物收獲后,及時翻耕、施肥、耙地、作壟,并視土壤水分狀況進行鎮壓。
2.2施肥
綜合整地施足基肥,基肥應以腐熟農家肥為主,每畝施用2000kg,基肥用量少時,集中施入播種溝內。
播種時溝施化肥作種肥,每畝用尿素10~20kg,過磷酸鈣30~40kg,草木灰25~30kg或硫酸鉀25~30kg,施用基肥時應拌施防治地方害蟲的農藥,每畝施入2%甲胺磷粉1.5~2.5kg。
3選用優良品種和脫毒種薯
迭部縣種植的品種是中、晚熟的脫毒種薯,適合的馬鈴薯品種有隴薯3號、隴薯6號、甘農薯4號、甘農薯5號、新大坪等。
4播種
4.1種薯準備
窖藏種薯保存好、未萌動的,將種薯置于明亮室內或室外背風向陽處,平鋪2~3層,并經常翻動,使之均勻見光,經過40~45d,幼芽長達1~1.5cm時,即可切塊播種。如貯藏不當,萌芽過早,應在不受凍的情況下,盡早出窖,使之散熱見光,抑制幼芽繼續生長。
種薯切塊一般切塊重量以20~30g為宜,每塊有1~5個芽眼。切塊時應盡量利用頂芽優勢。一般50~lOOg重的種薯從頭到尾縱切成2或4塊;大種薯可從基部開始,按芽眼順序螺旋向頂部斜切,最后把頂部切成兩塊。整薯播種時,一般以20~50g健壯小整薯為宜。切好的薯塊用草木灰拌種,切到病薯污染時,切刀必須用3%來蘇爾溶液浸5~l Omin消毒;也可用開水加少許鹽浸泡切刀8~l Omin。切塊時以隨切隨播最理想,多數于播種前數日進行,但時間切忌過長,以免切塊腐爛或干縮。
4.2播種
迭部縣在4月下旬或5月上旬播種,采用的播種方法為平播后起壟,一般行距50~80cm,株距15~30cm,每畝3800~4700株。
5田間管理
5.1發芽出苗階段
從播種到出苗歷時30d,這期間田間雜草滋生,應及時苗前除草。采用耢地,也可用中耕除草。干旱嚴重,土壤缺墑的要及時進行苗前澆水。
幼苗基本出齊以后,應查苗補苗。補苗辦法可在缺苗附近找一穴多莖的植株,把過多的苗帶土挖出,原穴用濕土培好。隨挖隨栽,注意澆水,以利成活。也可把多余的種薯密植于田頭,做補苗之用。
5.2幼苗階段
田間管理的主要目標是促下帶上,培育壯苗。主要管理措施為及早中耕除草,深松土、淺培土和防治地下害蟲。這期間可根據栽培條件及幼苗長相酌追速效化肥,用量占施肥總量的6%~9%,耕層土壤水分保持在田間持水量的65%。
5.3塊莖形成階段
田間管理的主要目標是莖桿粗壯,葉片肥厚,顏色濃密,花多蕾多,長勢茁壯。主要管理措施為中耕培土,疏松土壤,加厚培土層,消滅雜草,提高地溫。亦應根據生長狀況追肥澆水,氮、磷配合施用。
5.4地莖增長及淀粉積累階段
這期間的田間管理目標是控制地上徒長,促進塊莖增大充實,保持較大的綠葉面積,較高的光合效率,延長塊莖增長及充實期,達到薯大高產的目的。主要田間管理措施為行間中耕培土,防病治蟲,花期噴0.01%~0.1%的矮壯素,以防倒伏。
6收獲
用作長期貯存的商品薯、種薯及加工用原料,在莖葉枯黃,塊莖停止增重,表皮形成較厚的木栓層,即達到生理成熟期收獲。用作早熟蔬菜栽培,及早上市,則按商品成熟期收獲。商品成熟度依各地市場習慣確定,一般塊莖直徑不宜小于5cm。
收獲在晴天進行,收前1~2d割掉莖葉和清除田間殘留的枝葉,以免病菌侵染塊莖,挖掘、拾撿、裝運等主要環節,要盡量減少破傷塊莖,并要避免塊莖在烈日下長時間暴曬而降低種用和食用品質。收獲后,塊莖及時清選分級,清除病薯及泥土等雜物,置于通風陰涼處,干燥塊莖,愈合傷口,以利貯藏。
7貯藏
收獲后,在通風陰涼處攤放2~3周,以降溫散濕,當氣溫穩定在OoC時入窖貯藏。迭部縣馬鈴薯種植為一作區,冬季貯藏法,一般采用窖藏,貯存量不超過窖體的213,當溫度降低到O~C時,應在窖口加蓋覆蓋物。塊莖貯藏窖管理的重點:一是溫度,二是濕度。貯藏期間最適宜的溫度為1℃~3℃,相對濕度90%左右。
為調節窖內的溫度和濕度,入窖后的管理可分為三個階段進行:
前期:從入窖至12月初,塊莖處于預備休眠狀態,呼吸旺盛,放熱散濕多,窖溫較高,濕度較大,這期間的管理應以降溫散濕為主,窖口、通氣孔要經常開放,盡量通風散熱。隨著外部溫度的逐漸降低,窖口可改為白天開、夜間閉。
中期:從12月中旬到翌年2月末,這階段正式寒冬季節,外部氣溫很低,塊莖已經入深度休眠狀態,呼吸微弱,散熱很少,易受凍害。窖的管理工作主要是防寒保溫,要經常檢查窖內溫度,密封窖口,必要時可在窖口蓋草防凍。
末期:3~4月,氣溫轉高,塊莖已通過休眠期,這期間管理工作的重點濕保持窖內低溫,盡量減小外部溫度對窖溫的影響,以免塊莖發芽。窖頂加厚覆蓋,緊閉窖口,白天切勿開窖。若窖溫過高,可在夜間開啟窖口,通風散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