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海鷹
丹東市的人才工作在2018年取得了重要進展,市委制定出臺了《關于建設具有人才發展活力的邊境城市推動丹東全面振興的實施意見》,以更務實的舉措深化人才發展體制機制改革和政策創新,使人才工作格局更加完善。
牢固樹立人才資源是第一資源的理念,深化人才發展體制機制改革和政策創新。全面振興、全方位振興,要靠人才。為進一步推進人才強市戰略,丹東市堅持“抓人才就是抓發展”理念,強化政策文件的執行落實,不斷健全“人無我有、人有我優”的人才發展政策體系。
一是突出特色抓人才。圍繞丹東人才工作特色特點,充分發揮“鴨綠江之友”院士專家聯誼會、院士專家工作站、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中科院丹東產業技術創新與育成中心等平臺載體作用,深化與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的戰略合作,積極促進科技成果轉移轉化,不斷擴大人才優勢,打造丹東“人才名片”。
二是著力完善用人機制。對接好中央和省里的人才政策,充分發揮好用人單位的主體作用,做到應放盡放、能放盡放。圍繞企業抓人才工作,抓緊制定鼓勵企業自主引才的獎補政策,在引才投入、住房補貼、項目資助等方面對企業進行跟蹤獎補,降低企業用才成本,激發企業引才用才主動性和積極性。
三是不斷強化服務保障。為人才創新創業提供更加靈活寬松的政策待遇,制定出臺人才住房、落戶、就醫、配偶就業、子女就學、融資創業等方面政策,幫助人才解決后顧之憂。
四是大力推進任務落實。各相關部門對照政策文件要求,以嶄新的作風和面貌擔當作為,需要落實的任務不打折扣地落實。對消極執行、被動應付、拒不兌現,甚至影響全市人才工作或損害黨和政府公信力的,市委將嚴肅追責問責。
統籌做好人才引進培養使用各項工作,充分發揮人才引領振興發展的作用。各地區各部門各單位要在搭建事業平臺、優化干事創業軟環境等方面下功夫,用事業吸引人,用適當的待遇留住人,讓人才的聰明才智充分涌流。
一是精準對接。依靠“產業高地”打造“人才高地”,梳理重要產業、重大項目、重點企業的人才需求,全面了解掌握“產業缺什么、企業要什么、人才有什么”,突出重點行業領域、傳統優勢產業和戰略性新興產業,加快市場化、精準化引才,實現人才鏈、創新鏈與產業鏈無縫對接。
二是強化培養。各級黨組織進一步提高識才育才本領,堅持事業為上,加大本土人才培養使用。按照分類實施、分步推進的原則,實施各類人才培養工程,著力解決人才隊伍結構性矛盾,構建完備的人才梯次結構,培養和造就一支契合經濟社會發展需要的人才隊伍。
三是完善制度。進一步研究完善鼓勵優秀專家和杰出人才發揮作用的辦法機制,落實好以增加知識價值為導向的分配政策,進一步健全科研成果轉化、知識產權歸屬、利益分配機制等,讓人才既有“名”又有“利”。
做好團結、引領、服務,為人才發展創造良好環境。堅持黨管人才,進一步把優化人才發展環境作為今年的一項重點工作,著力構建“近者悅、遠者來”的人才生態。
一是加強政治引領。做好各類人才教育培訓,教育引導廣大人才堅定不移聽黨話、跟黨走。開展省情、市情研修,推薦高層次人才參政議政。加大在廣大人才中發展黨員的力度,把各方面優秀人才聚集到振興發展的事業中來。
二是加強團結引導。深入開展“弘揚愛國奮斗精神、建功立業新時代”活動,突出學用結合、知行合一,做到“學”有成效、“行”有方向。結合“立足崗位當先鋒、推動振興作貢獻”活動,開展好“崗位創新、崗位建功、崗位奉獻”等活動。
三是加強聯系對接。去年,市、縣兩級四大班子縣處級以上領導干部均聯系對接了至少1名高層次人才,下一步要深化黨委、政府聯系服務專家工作,領導干部帶頭聯系專家,切實做到“四必訪”“五必幫”。
四是加強宣傳推動。把人才支持振興發展的能力和水平作為檢驗人才工作的標準,黨委(黨組)書記親力親為抓、求真務實抓、層層傳導壓力抓,細化分解責任,加強督查考核,推動形成大抓人才工作的良好氛圍。